我的六弟就是福生,他出生仅仅一个月零三天母亲就去世了。但他的命大,有好几次他险些丧命但都转危为安了。父亲给他起名叫孙维复。他在北京铁中毕业以后,考入一所重点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我家兄弟姐妹多,血脉相亲情意长
他小时候虽然体质有些弱,但后来一直坚持运动锻炼,身体就很好了,大学的时候还是学校足球队队长。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毕业分配时本来是可以被分配到国营大厂的,但因为他和老师关系没处好,老师故意为难他,就把他分配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下面的一个民营工厂去了。
在美国定居的维国五弟全家福,前排左起:五弟媳妇黄华秀、维国;后排左起:辛凯文(外孙)、辛子民(女婿)、孙颖(女儿)、孙哲(儿子)
没想到,他却因祸得福。那个工厂之前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六弟过去后是唯一的大学生,所以工厂方面非常器重他,他和工人们也相处得很好。后来他在厂子里搞发明创造,备受推崇,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学生,都说他是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的最好典范。
后来他被调到成都市质量监察处当处长,也入了党。他当了处长以后就和当地工厂的一个四川姑娘结婚了。他爱人叫吴邦青,原来是工厂的工会主席。他们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孩子们生活都不错。六弟现在也退休赋闲在家,生活很安定。
七弟和八弟是父亲和继母生的儿子,我们虽然是同父异母,但从小朝夕相处,感情也特别好。
孙氏族人在京大团圆。2008年,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四弟维政回国省亲,与在京兄弟合影
第一排左起:四弟妹宛兰、四弟维政、二哥维善、大姐育勤、孙维韬、温家琦、七弟维吼、七弟妹凤荣
第二排左起:大哥的二儿子孙晖、儿媳孟虹、大儿媳海鹏、大儿孙历、大女儿孙丽、 大姐的大儿子刘阿宝、七弟的大儿子孙慷、七弟二儿媳苏丹丹
第三排左起:孙军和七弟的二儿子孙柯
老七叫孙维吼,他走的道路是听了我们的建议。1962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去参军,那时候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刚刚开始,他一参军就被派到前线参战。在战场上他立了功,而且还得到了重用,在西藏军区政治部工作了几年。
后来他被西藏政治部推荐到总政治部工作,一直干到2009年退休。他退休之前一直搞统战工作。现在他退了以后,单位还给他安排一个闲职工作,在“东方文化社”当副社长。他有两个儿子,现在生活也都不错。
老八叫孙维建,现在也不错。他是财经学院毕业的,学成本会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贵州凯里的一个工厂里当会计。他很聪明,在大学里就入党了。改革开放之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他被华谊公司聘请去了。后来他从华谊公司财务总监的位置上退下来。
他现在的生活很好,在深圳买了很阔气的房子。他有一个女儿,也是大学毕业搞财会的,现在也结婚了。
老八也是党员,但是他没有参军,我们兄弟姊妹九人中,只有他没有参军,其他的人全部都当过军人。
战争前夕我出生,爷爷取名寄厚望
我是1931年2月26日出生的。听母亲和我大姐讲,我出生以后特别胖,比其他孩子都胖,特别招人喜欢。那时候大姐比较大,我出生以后都是她带着我,她成天抱着我出去晒太阳。我一出来,整条街上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我的,谁见到我都想抱一抱,因为我胖嘟嘟的,特别好玩。我长得可能不是最好看的,但是很胖,很精神,很招人喜欢,那时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这样。
当时家里给我取的小名叫铁生,一来是因为我很胖,长得很结实;二来是因为当时我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所以小名就叫铁生,大名叫维韬。我的大名是我爷爷给取的,爷爷很有学问,他说韬略是很有智博、很有智慧的意思,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将来我能成为一个有智博、有智慧、有心计的人,所以取名叫韬。“韬晦之计”也好,“三韬五略”也好,都是取这个意思。
我是在沈阳出生的,适逢“九一八事变”前夕,那时东北的时局已经动荡得厉害。但据我父亲和姐姐回忆说,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情况还是挺不错的,父亲已经当上站长,算是一个小官,家里生活也不那么拮据了。
我只记得我小时候是住在沈阳的四道街,其他的就记不太清楚了,因为年纪太小,印象都比较模糊,我们又常常搬家。1935年我4岁时,父亲留学日本,我们跟随着母亲回到辽阳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段日子我就比较有印象了。
爷爷德馨传吾辈
在辽阳老家的时候,母亲每天都忙于家务,无暇照管我们太多,而这教育我们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的肩上,因此,我的启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爷爷来完成的,他对我的影响很深。
爷爷虽出身贫寒之家,但是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以前在农村当过私塾先生。他治家有方,一贯注重礼仪,是很有权威的一家之主。他办事认真,为人正直坦诚,年过花甲还精力充沛,身体硬朗,思维敏捷。他对小辈的要求非常严格,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很尊敬他,又很惧怕他。
两位伯父学医有成之后,家里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在三个儿子的合力资助下,家里在城里盖起五间大瓦房,爷爷奶奶从此搬到城内的新房居住。爷爷也不再当私塾先生,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教育孙子孙女上。
家教严格 赏罚分明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爷爷的要求非常严格。记得我们在老家的时候,爷爷给我们《约法三章》,制定家规,要求我们这些小字辈严格遵守。比如“不准在屋内大声喧哗;不准毁坏院内花草树木;当日作业做完后方可玩耍”等等。违反家规者必须跪到祖宗像前两小时,外加打手板10~15下。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因为惧怕爷爷,唯恐受到惩罚,就把爷爷订立的家规都牢牢记在心上。
爷爷的脾气很大,如果我们违反家规惹得爷爷生气,可是很严重的事情。记得爷爷还有一条鞭子挂在墙上,就是教训孩子用的,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它。但爷爷也并不滥施刑罚,真正挨过鞭子的只有大哥一个人。
记得有一次,大哥违反家规,放学后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独自去街上的说书馆听评书,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还没有回来。母亲在家心急如焚,爷爷特别生气。后来天下起暴雨,大哥出现在大门口时已经像落汤鸡一样,但家里人谁也不敢去接他。进屋后他主动跪到祖宗像前接受爷爷的惩罚。爷爷因为他屡犯家规特别生气,拿下鞭子来抽了他几下。这件事给我们所有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也不敢触犯爷爷的家规了。
组织“孙子竞赛” 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很严厉,但在平常爷爷教我们还是很耐心的。他教我们写字,练书法,说学好书法对我们将来有用。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爷爷还给我们评比,给写字好的孩子奖励,名曰“孙子竞赛”。那个时候白纸很少,所以我们只能在砖头上学写毛笔字。爷爷耐心教我们如何拿毛笔,手把手教我们写字,一笔一画都很认真,丝毫不得马虎。写完了爷爷再来评比,谁写得好就奖励给谁一块冰糖、苹果核或者苹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