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跋涉者--孙维韬回忆录 第52节

点击:

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还在超低空飞行,但终究摆脱了雷雨云,脱离了被雷击和折断机翼的危险。幸好这条航线是在平原上空,一旦发生意外,飞机完全可以抱腿迫降,估计飞行员降低高度的用意也在于此。

飞出山东省界,进入河北境内时,云层越来越淡,雨也越来越小,天空渐渐发亮。但是,当我们飞临北京西山附近,由于地面能见度不足300米,险情再次出现。为防止意外,西郊机场调度室要求我们飞机复飞。因为飞机再降低高度的话,就可能会在起落航线上撞到机场周边的山头。此时,刘司令员得知首席顾问一行人的专机着陆受阻,立刻电告驻西郊机场34师师长胡萍,要求全力以赴确保专机安全降落,下令打开夜航着陆灯,“T”字灯,给苏联机长提供一切方便条件。当时,我国还没有安装盲目着陆设备、近距导航台、远距导航台、信标机等先进设备,只好利用灯光,保证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安全着陆。

苏联机长根据我同地面调度室联络所得的数据再次复飞后,进入起落航线,按地面提供的灯光设备,凭借他的经验和高超的驾驶技能,准备再次着陆。胡萍师长手拿话筒一直站在塔台上紧张地指挥着。我深知,在这性命攸关的非常时刻,如果我有一个小小的失误,那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于是,我戴着耳机到驾驶舱坐在机长身旁,认真翻译地面报来的每一个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胡师长的每一个口令。当飞机起落架在暴雨中接触到跑道,在积满雨水的道面上滑行时,机长的大手伸过来与我的手紧紧相握,他真挚地说:“谢谢你,尼基达,谢谢你准确无误地传递口令!”我难为情地说:“应该感谢的是你,是你拯救了大家的生命!”

飞机安全着陆后,大家都像死里逃生般如释重负。卡塞赫第一个走下飞机,主动走上前去与机长拥抱,并代表大家感谢他,他充满深情地说:“多亏了你啦!瓦洛佳。”说到这,他转身面向我:“谢谢!还有你尼基达!真不了起!你遇事不慌,翻得好极了!”接着他又面向大家说:“今晚,他们两个,还有你们都将作为我尊贵的客人到我家做客。我请你们喝最好的‘首都伏特加’,以此来祝贺我们大难不死,死里逃生!”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曾多次造访青岛,但1953年那次青岛“历险记”令我终生难忘。

中国人不忘老朋友

在中国工作了三年多,1955年卡塞赫将军返回苏联。1957年,他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1957年刘司令员随军事代表团访苏期间,还专程拜访了卡塞赫将军。刘司令员的这次到访令卡塞赫喜出望外。

他们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刘司令员深情地对他说:“您好啊!老朋友,我们今天来看望您,也是给您祝寿来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1月12日正是您60岁的生日。我们特地选这个日子来为您祝寿!我们按这里的风俗为您特制了一个大蛋糕,还从中国给您带来两件小礼物,略表心意,请您笑纳。”刘司令员说完,我和秘书就将大蛋糕端到将军面前,把礼物也展示在桌上。

刘司令员带来的礼物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很有特色。一件是徐悲鸿奔马图的水印复制品,另一件是彩瓷老寿星塑像。

和所有的苏联朋友一样,卡塞赫将军也十分重视友情,看到这个场面,他激动不已,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握住刘司令员的双手说:“谢谢您!谢谢!我万万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生日……”话没说完,他的声音已经哽咽了。

接着,卡塞赫将军请我们喝茶,和我们促膝谈心。当谈到他在中国工作时的印象时,他说:“中国朋友是真诚的。中国人勤劳、聪明、刻苦、勇敢,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用那么短的时间掌握了那么复杂的技术,真是令人钦佩!”

刘司令员听了接话说:“中国永远不会忘记苏联朋友的援助!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不会掌握地那么快。中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啊!”

卡塞赫听到这里却说:“我在中国时您还告诉我另一句成语,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吧?我认为中国飞行员一定会超过我们的飞行教官。事实也充分证明,他们的战绩如此辉煌。请您代我向所有中国朋友,向勇敢的中国飞行员致以崇高敬礼,希望他们获得更大的成绩!”

临别时,卡塞赫将军赠送给刘司令员一个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全景的水晶玻璃雕像。他说:“司令员同志,我赠送给你这个小礼物,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之间的友谊像水晶一样纯洁和牢固。”说完,两位将军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同时,将军还送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马雅可夫斯基写给青年的诗集《给青年》。他说:“尼基达,我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我深知你十分喜爱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希望你能抓紧时间译出来,奉献给中国青年读者,这是一本好诗!”

这本原文诗集,我视若珍宝,一直珍藏至今。而我翻译的中译本也于1959年问世,想来,我也算没有辜负老将军的期望。

朱可夫(1896-1974)

苏联元帅,国防部长,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我跟他接触是在1956年我们空军代表团参加苏联航空节期间。那年的苏联航空节,苏联方面以朱可夫的名义邀请了刘亚楼司令员参加航空节。根据苏联方面的安排,航空节期间,除去团体活动外,朱可夫元帅还在他的办公室里特别接见了中方航空代表团团长刘司令员。

那天,我们开车到达了苏联国防大楼,朱可夫元帅的副官已经在门前迎接我们。我们走进国防大楼,直接来到位于二楼的朱可夫元帅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非常敞亮,给人一种庄严、气派的感觉。

见我们来了,朱可夫元帅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非常客气地迎接我们,和我们亲切握手。他留着花白的短发,看上去非常精干。等刘司令员一坐下,朱可夫就开门见山地跟刘司令员说:“你这次来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提出来。凡是我能解决的马上答复你;我不能解决的,一定指定在第二天什么时间答复你”。他说话非常干脆、简练。

刘司令员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空军建设、空军专家、装备设备等问题都一股脑儿地提出来了。刘司令员说话过程当中,朱可夫元帅并不打断,他一直认真倾听,并用笔记录要点。等到刘司令员提完全部问题后,他沉思片刻就开始逐一回答我方的问题。能立刻解决的问题他马上给出明确答复,干净利落,毫不含糊;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他也明确表示第二天什么时间、由谁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跟我们谈完二十几个问题,总共花了不到15分钟。然后朱可夫元帅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刘司令员说:“没有了。”紧接着他就按铃招呼副官送客。

刘司令员对这次会面非常满意,也非常钦佩朱可夫元帅注重效率、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出来以后他感慨万千地说:“元帅说话那么干脆,处事那么果断,真是了不起!他的工作作风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所有的问题都得到有关部门的明确答复。朱可夫元帅的这次接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话很好翻,但是也难翻,因为实在是太简练了,啰嗦的话一句没有,甚至连一个啰嗦的字也没有。他的话记录下来简直像电报的电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