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军旅长歌,战鹰翱翔--共和国的飞行员王新国 第10节

点击:

虽然武威的气候环境很恶劣,但是却无法抹去武威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在我的心目中,武威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武威——我的第二故乡

奉命飞回我曾经驻守的地方,

那是我生命的第二故乡。

我在这里飞向蓝天,

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飞行员。

我驾战鹰沿线巡视,

天依旧是那样的蓝,

没有一丝污染。

天马奔驰的地方,

祁连龙脉的起端。

丝绸古道丈量着逝去的岁月,

古墓擂台述说着马踏飞燕的传说。

西夏碑记载着古老文明的历史,

祁连山脉的小道印证着红军的光荣经历。

腾格里沙漠刮卷着飞腾的黄沙,

古长城在沙漠中

残喘着述说着这里曾有文明,

民间水库向沙漠寻求着绿珠。

我驾驶着战鹰,

丈量着你的每寸领土,

神圣和职责,牢记在心里,

保护你就是保护母亲,

爱惜你就是爱惜我们自己,

古老文明激励我们奋进,

悠久的历史告诉我们,

要书写新的奇迹!

这里的一切我是那样的熟悉,

青春和汗水也撒在了这里。

我爱你,武威

飞行员的摇篮,

神马飞天的故乡!

保卫你是我们的责任,

但愿你一天天走向辉煌!

意外留教

当时我们一心就想着学好本领上前线,就想到部队去,为什么?航校的飞机都比较老旧,只有部队里的飞机才是真正先进的。当时我们国产歼-5、歼-6、歼-7、歼-8飞机,在航校里没有,都在部队,航校都是用老式飞机进行训练的,我们也想开更先进的飞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当时技术也挺好的,一心想往部队发展,而且到部队的话,真的是前途无量啊。因为选拔严格,每期毕业的学员只有几个,飞行技术好的飞行员在部队里肯定受重视的。所以组织跟我说留下当教员的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决定把我留下来当教员的,是我们国家空军的一位老英雄——陶伟。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倒飞123米,打落一架美国F86飞机,这在我们国家的空军作战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陶伟在我们学校担任射击主任,我当时的代号是256,一次他跟我飞完后,对我说:“256,你的飞行技术不错,留下来当教员吧。”他的一个建议,再加上当时飞行大队的各级领导都认为我的飞行技术不错,就决定让我留下来当教员了。

政委找我谈话,问我的想法的时候,我就跟领导讲:“学好本领上前线去。”

政委说:“你呀,现在的任务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你个人得服从组织。”

留教员也不是每期都有,有时候一期、两期甚至三期,才会留一名到两名教员。教员考核的是综合素质,不但要会飞还得会教,得把你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员,而且主要是在空中进行教学。可我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毕竟留在航校的话,发展就有局限了。

留教后的生活

1974年,王新国(左一)为学员进行演讲

进入第五飞行学院

个人必须服从组织,这样我就留在航校做教员了。留教以后不能马上就带学员,我要先进行一个教员的基本培训。因为飞行员是坐在飞机的前座,教员要坐在飞机后座指导学员的。前座后座的区别主要是视角发生了变化,要改变判断力。

比如在着陆的时候,飞行员的眼睛不能看前面,速度太快体验不到飞机高度的变化,眼睛要左转15度到25度,而且任何飞机的着陆,基本上都是需要飞行员的操作,要做很多动作的。前座的飞行员转15到25度,坐在后座的教员的角度就不同了,所以要适应着陆的差别,让视野更广阔。

不仅如此,飞机前面的玻璃都是防弹玻璃,会折射,后座只能利用这个玻璃来看前座,这就需要判断上的适应,角度的适应。还有各种操纵动作的适应,要防止学员做危险动作,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训练,说简单一些,就是前座转到后座的适应。

对于新教员,因为没有经验,组织上都会先给一个接受能力好的学员,然后再给个接受能力中等的学员,最后再给一个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经过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挑出来这些具备飞行素质的学员来训练,但也还是会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训练大纲里就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划分。差的学员有时候必须要淘汰,有的学员飞60个起落就放单飞了,就能上战斗机飞行了,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学员,飞100个起落都单飞不了,国家的器材、燃料都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去浪费。而且我们也调查过,到部队以后操作不当的,发生事故的,很多都是反应能力差的学员,所以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质量,有些学员也必须淘汰。但是在能飞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培养,毕竟来到我们这里进行高教机训练的学员都是经过初教机训练的,有的甚至已经飞了一二百个小时,我们尽量让他们都飞出去。

在飞机里面大部分状态都是联动状态,教员跟着学员,体会学员一杆一舵的转换,压杆代表一个坡度,拉杆代表一个迎角,每一个迎角对应一个飞行动作,动作都是很轻柔的,需要像女人绣花一样的细致。

动作要轻柔,对于飞行员来说却更像重体力活,单就飞机发动来说,飞机爬升的时候是700公里每小时到8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时候需要5个载荷因数的力量把它拉起来,飞到顶点的时候,要以规定不小于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如果爬升时期拉的载荷不够,就可能造成飞机的抖动或失速,拉到顶点之后,速度还是不够的话,飞机就容易进入螺旋,所以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容不得半点差错。而且在飞行技术俯冲的时候,最快下降速度达到每秒钟200米,如果在这个位置没有集中精力拉杆加油门都是很危险的。

教员自己也可以做动作,学员要跟着一块做,得让他体会,我们要在空中指挥他。人在4个载荷的状态下,说话是很难的,这就是飞行教员说话都要用喊的原因,这也是咱们国家多年没有女歼击机飞行员的原因,女人是很难承受5个载荷因数的压力。

即使是男飞行员,在五六个载荷的情况下,垂直90度都会造成黑视——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黑的,过了这个90度的顶点以后,压力变小,眼睛才睁开。还有一个危险的位置是倒飞,稍微出现一点儿错乱的话,都会造成红视——满眼充血。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动作我在空中反复提示,他还是不做的话,我就得从后座做了。举个例子,飞机俯冲,要用力拉杆,能让学员拉的话,教员就圈着杆不做动作,但是学员要是不拉的话,教员就得拉了,不然就扎到地下去了。如果他拉得慢了,教员下去后就问他原因:“垂直俯冲你为什么拉那么慢,你刚才看什么来着,想什么来着?”都要问得很细,因为人在带着载荷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晕厥,空中晕厥一次,下来就要淘汰了。不然的话就太危险了。如果放出去单飞的时候,出现晕厥怎么办,飞机交给谁?包括我们教员也是一样的,如果出现空中晕厥,下来马上就不让飞了。这是很危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