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非法摊贩”
当时南苑的自由市场还不正规,有许多站在街边非法摆摊的小贩们,像卖鱼的小贩,就把鱼摆在路中间卖。我跟当时的南苑派出所所长宋学增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期间,我也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卖鱼的小贩中有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叫李一(化名),人家买两斤,他就给人少半斤,总是缺斤少两的,最后顾客到我们这儿来投诉了,还去找了工商所。当时南苑的工商所所长人非常好,跟这位投诉的顾客说:“这样吧,您的鱼多少钱买的,您认为份量不够的钱,我先把钱给您,您先回去就完了。”他把钱给顾客补上了,后来我们都不用教育了,他自己就感动了。
李一一直号称自己是南苑最横的,谁也惹不起,他属于胳膊上绣龙的那种人。有一次,他喝酒喝多了,光着个膀子,提着菜刀,追着他媳妇满街砍。正赶上我跟宋学增在市场巡视,我俩马上就冲上前去抱住了他,把他手里那菜刀给夺了下来,他还不停地挣扎,青筋暴涨。等他酒醒之后要认我俩当大哥,他说:“你要不拦着的话,我那天喝了二斤酒,真得把我媳妇砍了。”
最后我们整顿市场秩序还是很成功的,包括查黄、赌、毒,那些卖黄色书籍和黄色光盘的查抄,都是很坚决很有效的。我们是用行动来教育商户,不能光靠口头批评,要以德服人,以后再整顿市场秩序的时候,商贩们就都很配合我们了。
安置“三类人员”
南苑地区有三类人员需要我们综合整治科进行安置,分别是刑满释放人员、劳动教养人员和社会闲杂人员。当时有上百个“三类人员”,我们要帮他们安置工作,其中我个人就帮助安置了许多人员。
有一个叫王二(化名)的知青,当年下乡到农村,为一个很小的纠纷,失手把别人打死了,当时判了他死缓,因为算不上故意杀人。他在监狱里服刑20年后,被释放回了北京。他家里还有一个老妈,可是他回来以后身无分文,没有工作,还是个刑满释放人员,生活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居委会把他的情况反映给我们以后,我们就协调了一个彩印厂,接收他成为正式工人。说实话,当时没有厂子愿意要这样的人,好在他在那儿干得还不错,这样我们就帮助他解决了工作的问题,让他有吃有穿了。居委会一个叫张顺泉的军队转业老干部,发挥余热,还帮他介绍了一个农村的媳妇,组建了家庭,也生了孩子,媳妇的问题也给解决了。
综合治理科
后来王二在丰台区的全区大会上发言,讲述了他回来以后生活怎么困难,我们是如何帮助的他,还有他用挣的钱,在自己舍不得花的情况下给灾区捐款,当时震动了整个丰台区,区政法委书记都接见了他。
这是个死缓释放的人,是党让他获得了新生。现在这个人还在我们南苑小区,他曾经工作的厂子已经没了,他成为了个体户,过着非常稳定的生活。
当初我们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个希望。同时,也保障了我们地区的安全,他是属于有前科的人员,如果所有人都对他冷漠的话,也许他一气之下就重新走上犯罪道路了。
还有一个叫陈三(化名)的人,他在单位打架,把人家打伤还拒绝赔钱,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在他刑满释放后,单位就把他开除了。我帮他找到了南苑医药批发公司,找到了他们的经理,做了很多次的工作。
我说:“你不给他安置,他怎么办,他岁数也不大,而且因为打人,又不是其他原因,你们还是接收他吧。将心比心地说,如果他是你的兄弟你怎么办,如果这个成员发生在你们家里,你怎么办?就很简单的道理,不讲大道理,你希望他在社会上漂着,再进行刑事犯罪,再进监狱,你还是希望他在条件挺好的单位继续工作?你可以考察他一年,这一年由我做他的工作,如果一年你感觉不行,你还可以开除他。”
医药公司是当时最火的单位,一般人是很难进去的,我跟他们也没有任何关系。我安置的又是刑满释放人员。在我再三请求下,陈三去工作了,到现在还在药店卖药呢。
陈三有了一个正式的工作,娶媳妇了,也生孩子了,生活也变得安稳了,我们至今都保持着联系,他对我仍旧是非常客气的。我认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仅是稳定了一个人,实际上是稳定了一个家庭,这些家庭都稳定了,南苑就稳定了。
对于这些安置工作的人员,我也经常做回访,最后不仅被安置人员和我成朋友了,接收单位也都跟我成了朋友。
同时我们还要解决服刑人员与他们家里人的沟通问题,做这个工作经常备受感动,大家常常掉眼泪。我曾经每年都要去清河农场做工作。
当时我还组织过探视南苑地区的在监狱里服刑人员的活动,有的亲属希望看看儿子,看看丈夫,有一些人员在比较远的地方服刑,像茶淀,亲友探视非常不方便,我就组织过我们单位的公安人员和民政人员,带着服刑人员的亲属,买上些东西,集体到监狱里去看望服刑人员。这样我们开创了一个先例,给他讲了我们地区现在的形势,希望他们在这里安心地服刑。他们能安心地服刑,就给他们的家庭也吃了一颗定心丸,对我们南苑的稳定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我们南苑地区是很安定的。在那一年,我被丰台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丰台区给我颁发了一个精神文明的奖章,同年我还被评为“北京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和丰台区先进个人”。
其实,我们就是踏踏实实做着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党和国家把我安排这个位置上,我就得在这个位置上对人民负责,我其他的干不了,但这事我能干好!我以转业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但我以诚待人,包括这些“三类人员”,我不会看不起他们,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家里人一样,同时我还尊重居委会的干部,所以说我很快就适应了办事处的工作。我们地区的综合治理当时也是区先进单位。
1900年,街道先进个人奖状
第十一届亚运会创优美环境先进个人奖牌
民政科时期
在从事综合治理工作不久之后,我在民政科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我是民政科的负责人。我们南苑街道的民政科有几个创新,这在北京是属于首创的,这些创新对我们南苑形象的树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创新是“少年军校”,在学校里展开军训是南苑街道首创。让孩子们穿着小军装,进行军体拳的训练,进行部队各种武术的训练,后来这种方式陆续在北京和全国推广,最后在全国发展到几千所学校。现在军训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学生入学的必备环节了。
第二个创新是南苑街道创造了“第二故乡妈妈”——做战士的第二故乡妈妈。由于南苑地区的驻军非常多,军事单位有几十个,部队占地和地方用地一样多。部队数量多,战士人数就多,作为南苑的民政科也要为这些战士们考虑。战士来到部队后,是很想家的,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这样只要是逢年过节,我们就组织居委会的大妈们去慰问这些战士,跟战士们一起过春节、包饺子,还把战士们请到居委会来,并且在部队里建立帮困小组,帮助地方的残疾人、贫困户,展现了“军民鱼水情”,这是我们南苑地区的又一大创新,也属于全国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