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一直相亲相爱,我们家里不存在财务问题,钱永远都放在一块,谁愿花谁拿,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这辈子更没因为这个吵过架。
转业的原因
1988年,我选择了转业,离开生活了多年的部队,心里十分不舍。
转业其实是有客观原因的,一个是因为我的心脏漏跳,对飞行有一定的影响;另一个是我那年已经38岁了。歼击机没有飞一辈子的,除了我们的大首长,一般我们到了43岁就不允许飞了,人的身体承受不了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爱人希望能回北京生活,因为高原生活太苦了,有钱都买不着东西,内地的孩子已经在吃冰淇淋的时候,我们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冰淇淋。大家吃各种副食的时候,我们部队没有,到地方也没有,想吃鱼,根本就没有鱼,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我女儿该上小学了,爱人跟我随军,女儿6岁,在北京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没有人照顾她,很不方便。正好赶上当时有回北京的名额,我们就提出申请,我一天都没停飞,就回来了。
领导开始不同意我转业,说还准备提拔我。
后来我们说:“的确是孩子需要上学,老人也需要照顾。”
当时回北京是很困难的,我们占了兰州空军的名额才回来的。
各种原因让我忍痛放弃了飞行事业,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永远飞行,这是不可能的。我爱人总觉得飞行差不多适可而止吧,毕竟飞行是很有危险的。转业脱军装的时候我是真的很不情愿,很不舍。
1988年,武威雷台转业合影,前排左四是王新国
感恩的心
从1968年入伍到1988年转业,我在部队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20年,也是我生命中最精华的20年。回首这20年的时光,再忆起这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心中对部队的感情更是难以言表。
从38军火热的陆军生活,到后来成为飞行员的学院式生活,当兵的岁月带给我的自豪与荣誉是一样的,虽然生活在不同的部队群体中,但我坚信,我们的宗旨是一样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让我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我想那只有一个,就是共产党。我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能够成为一名共和国的飞行员,这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我的帮助,对我的支持。
还要感谢部队,无论是38军还是飞行院校,是它们培养我长大,让我从嗷嗷待哺的雏鹰,成长为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雄鹰。部队一直是我的巢穴,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我都会记得那里才是我的家。除了飞行之外,部队更教育我成人,在思想精神上给予我帮助,为我树立了正确、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感谢培养我的教员,也要感谢我的学员,更要感谢所有保证飞行的工作人员。教员教会我飞行,带着我飞上蓝天;学员是我的希望,看到他们去完成自己曾经的心愿,内心是无比的欢愉;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他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才保证了我们飞行的安全。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兵也许会后悔,但是不当兵绝对会后悔。”毫无疑问,生命中这美好而又充实的20年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刚回来时内心的落差
1988年我转业离开了部队,结束了20年的军旅生活,我跟爱人带着孩子回到了北京,前方会有什么困难,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对于充满未知的生活,我们都满心期待,相信我们会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希望中的生活。
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仿佛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
按规定,我跟爱人回到北京属于全迁户,国家应该给我们安排房子,但是当时没人给落实。当时把我分到市园林局,他们跟我们说:“你跟爱人一起,我们没有房子,北京没有现成房等着你。”我只能借住在我父亲家里。
我们在军队转业的时候获得的信息是,飞行员并且立过二等功的转业军人,是可以优先选择工作的。可是实际情况我们并没有这种优先权,全都要靠自己跑,让我感觉到很大的反差,就好像从天上一下掉到了地上。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说得好听,实际上真正落实起来还是不行的,最后我是哪有房子去哪。
实际上应该是民航最适合我,因为我曾经是指挥员,又飞过这么长时间,而且身体上的那点小毛病在民航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没去成民航其实是个接收的问题,因为我们常年不在北京,根本联系不上这些人。
最后,我去了街道办事处。那时候都不知道去干什么,当时大家是很看不起街道办事处的,整天跟老头儿老太太打交道。我的很多陆军时期的战友,去的都是大工厂、大企业,当时拿钱也多,但是后来就不行了,只有我是公务员的待遇。同样跟我一起转业的,也是我们团的一位同志,分到洪都制衣厂做保卫科长,结果后来这个厂倒闭了,他只能回家待着去了。要这样一比较,我还算是幸运的。
我刚去街道办事处什么都不会,我只有我的飞机驾驶技术,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综合治理科
刚到街道办事处的时候,组织安排我去西城区党校参加北京市军转干部培训。这是一种政治培训,主要培训街道系统的作用,比如办事处是干什么的,它有哪些机构,它的任务是什么。当时我还担任了培训班的班长。培训的时间很短,大约三个月我就回机关了。
对于刚回来时候的心理落差,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回到了北京。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每天氧气特别充足,喘气都顺了,因为在高原上空气稀薄,回来以后感觉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当时我骑自行车,是不允许任何人超过我的,一蹬那自行车就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当时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量,用我一点精力就富富有余了,哪像在部队的时候那么紧张,所以办事处这点工作可以说是很轻松就完成了。
但是我还是把工作做得特别好。首先这是一个新工作,是我难得的机遇,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认真接受新事物,而且很尊重领导,按照上级的意图做好自己的工作,事事以身作则来团结我们的科室的同事。
最开始,我担任综合治理科的科长,整个地区的执法队——工商、税务、公安,都汇集在我这里。那时候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城管监察大队,我们实际上就是执行了城管监察的责任,像整治私搭乱建、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治安等工作,都是我们综合治理科的日常工作。那时的自由市场很多,自由市场秩序的维护由工商负责,工商解决不了的,我们组织执法队进行检查,主要还是维护治安。比如哪儿的卫生不好,需要整治了,我们提出意见,然后规划出来,再进行综合整治。
维护整个地区的安全也是我们综合治理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社会治安单单依靠公安系统是维护不了的。刑满释放人员、劳改教养回来的人员,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的上访人员,他们这些人由我们来负责,我们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为他们做好事,帮他们解决困难。
我在的这段时间正好赶上了亚运会,亚运会举办之前南苑的整治也是重中之重。由于南苑地区是一个城乡结合区,生产队跟居民杂居在一起,一个家里边就可能有农民,可能有居民。南苑是一个百年老镇,它位居中轴线上,而且对着一个南苑机场,经常有专机起落。当年基辛格访华的时候,就是南苑机场落地的,所以说我们这一条街,是一个重点整治大街,像老百姓的私搭乱建,垃圾清理,门脸装饰,还有无照经营商户的取缔,这些工作都落在我们综合治理科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