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留苏学人,点铁成金--王殿儒回忆录 第7节

点击:

照片上我们在一起遴选用于本次展览的中国人民生活的照片,是由塔斯社记者谢尔盖耶娃和库兹涅佐娃采访并拍摄的。

留学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非等闲传授真功

1988年,王殿儒和导师森德林院士(右)

留学年代的苏联老师

王殿儒大导师森德林院士(上排左三)、小导师施皮里莱茵院士(下排居中)、苏共中央委员、院士及工程热物理教研室主任基里林(上排居中)

我们系的老师是由一个非常强的班子组成的,在苏联热物理行业,他们都是顶尖学者,很多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除了自身优秀,教学也非常棒,从头到尾都讲得非常系统,让人听得明白,并且理解到问题的本质。

当时我有两个导师,一个大导师,一个小导师。大导师主要把握课题的大方向,小导师具体负责领导这个课题。我的大导师森德林现在九十多岁了,指导的都是世界最前沿的课题。比如他如今还指导着一个“把铝当燃料”的课题,把铝和水在一起烧,能产生很多的热量及氢气,氢气又可以做燃料使用。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煤炭运输不方便,且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环境,而铝方便运输,燃烧生成氢气,清洁无污染。

王殿儒留学时代热力学教授伍卡洛维奇(左)

我毕业论文的课题与液态金属有关。原子能可以产生热量,用水把这个热量带出去后,可以用来发电,但是水的传热不太好。钠和钾在一定温度下是液体,用液态金属取代水来吸收和传递热量会更快。我的小导师施皮里莱茵当时在研究液态碱金属的前沿课题,我的毕业论文也就参加研究液态金属的性质了。

我的导师在我毕业多年之后,写了一本书,叫做《液态金属的性质表》,讲金属钠、钾变成液体后的性质,这本书全世界都在用。当时他们开学术讨论会,各抒己见,全都直击要害,我们似懂非懂地在旁边听。我虽然参加得不多,但是也受益匪浅。日后我做钛金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跟液态金属打交道。

二年级的时候,导师们发表了《水和水蒸气的性质表》一书,很厚的一本。里面有丰富的数据,都是经过一一测量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套供设计人员使用的表格。现在设计一个电站,要计算多大的功率、水蒸气怎么流动、烧了多少煤等,都得用这本《性质表》。电站的压力、密度数值都是变动的,从零下一直变到零上几百度,从零点几个大气压一直变到几百个大气压,他们都一一测量出来,有的实在测不出来,便告诉大家用什么公式、如何推算,方便明了。

导师们对标准的要求相当严格,我们以前根本不懂什么叫误差,技术上说一个8.5,准确度是多少?是8.51,还是8.5001,需要拿一个误差分析出来,证明这个数据差是多少。正是这近乎苛刻的要求,使我在大学毕业后一两年内,就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导弹方面的测量参数问题。

当上“北京饭店”厨师长

当时苏联开垦荒地种麦子,等到收割的季节人手不够,收不过来。1959年,我们被派去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叫塔赫塔布罗德的农社去收麦子。当时苏联青年必须去,虽然我们是外国人,可以不去,但为了表示中苏友好,我们也前去助阵。

苏联的姑娘不愿意做饭,我便自告奋勇,组织几个人负责大家的伙食,他们满意极了。我们特别认真。苏联饭菜容易做,面包买得到,牛奶就用大锅煮。一个大桶,底下可以点火,喝的时候拿茶缸子舀,喝多少舀多少。牛奶特别香,味道鲜得很!

国庆节我们包了饺子,不仅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把苏联朋友也叫了过来,大家一起包,一起吃。现在跟苏联的同学们聚会,他们还回忆说:“当年那饺子真香啊!”

我们的厨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些苏联朋友非要在我们厨房门外贴上“北京饭店”四个字,所以说,我还当过“北京饭店”的厨师长呢!

除了做饭,我们每天仍按时劳动。由于表现很好,苏联人特别喜欢我们。当地人民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还有人讲,“我们的祖辈是中国来的”。他们虽然不会讲中国话,但是模样还没完全同化。

三个月开垦荒地的生活丰富多彩,加深了我们跟苏联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在一起都非常开心。如今校友聚会时,大家都会一再谈起那时发生的趣事。

留学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毛主席对留学生的讲话

1957年,毛主席去参加苏联的国际共产主义会议。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学生。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我当时处在礼堂的后面,那期《人民日报》上的照片如果仔细看还能找到我。

因为距离远,毛主席的话一部分能听清楚,一部分听不清。他非常有魅力,对会场的掌控能力也非常强,对学生的鼓舞非常大。他讲了中国当时的“大跃进”如何如何好,台下人的兴致越听越高。“我们多少年要赶上英国,可是我们今天的工业总产值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比利时。”这话一说,下面的高兴劲儿全没了。他能敏锐地抓住下面人的情绪:“你们不高兴了?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实事求是,所以不要不高兴,我们要奋斗!”

面对我们这些被派到国外取经的生龙活虎的青年,他讲了很精辟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一生能听到毛主席讲话,而且是这么精辟的论述,对任何青年人都受用终生。

毛主席讲话很注意互动,讲到“东风(社会主义国家)压倒西风(资本主义国家)”时,他问大家:“‘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下面有人答:“这是毛主席说的!”毛主席说:“不对,这句话是《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他跟下面对话,讲得很具体,还说林黛玉是在哪个场合说的这句话。

主席当时说:“你们多大岁数了?你们工作到什么时候,怎么也要工作50年嘛!”这就是后来说的“我们要为祖国工作50年,健康工作50年”。这是一个号召,也是我们留学生的指标——为祖国工作50年!

导师毕业赠言受益终身

 

1962年初,留学苏联毕业班合影

上排左二是后来苏联科学院高温研究院巴杰宁院长、上排右一是俄科学院联合高温研究院执行院长兹格尔尼科、中排左二、左三为波兰留学生、下排居中是王殿儒

回国的时候,没有别的东西,就带了一箱书回去,还有一个是我最珍贵的东西——小导师送我的相机。回国之前,小导师把我叫到他的屋子去,送我一个卓尔基牌照相机。他说:“这是我多年来一直使用的相机。”他知道有的留苏同学把助学金省下来买相机,这是人之常情。但当时使馆留学生管理部希望大家把钱用来吃饭、生活、买书。导师知道我没剩下钱,就送我一个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