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去远方念书,所以家里面忙着为我做准备。母亲给准备衣服被褥,父亲给了我13块大洋零用钱,这些钱我一直没用,后来进入军校后就把它们存到了队里,直到军校毕业时才取出花掉。
临行之前,家人们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努力学习,常写信回家。离家时,全家人送我到村头,祖母和母亲忍不住流下了离别的泪水。我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深深地三鞠躬,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
学生们在山东曹县集合,然后步行到民权,到达民权后,再乘火车经开封、郑州到许昌北尚集镇进行修整。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后历任山东省主席、北平市长)对学生进行了讲话,勉励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许昌尚集镇没停多久,就有黄埔军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人来到学校动员同学们参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报名参军。
在我看来,那时日寇疯狂侵略中国,正是杀敌报国的绝佳时机,于是我也报了名。学校校长田竹桥看我年纪轻轻而且身材瘦小,对我不是很认可。同时,他又是我父亲的同窗,怕我从军有危险,对我父亲不好交代,所以对我再三劝阻。
但我从军的愿望已经不可抑止,我不顾他的劝阻,多次恳求,后来他看我态度执著,也只好允许我参加了报名。后来我参加了于1938年元月进行的考试,并和其他20多位不同年龄的同学一起成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一分校(校址在洛阳)14期的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军人生活。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培养出大批国共两党军事精英的地方,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站,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于黄埔长洲岛,创立时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是国民党的党校。在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逐渐成为北伐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步和发展。
我进入军校后的第一个内容是行军,我是从许昌考入军校的,这时军校从洛阳搬迁到汉中。我们先坐火车到宝鸡,再从宝鸡到汉中是徒步行军。徒步的全程都是在秦岭山脉中行进。
我生长在华北大平原,从没见过山,身处大山之中,我感到格外新奇。我是北方人,从没有见过草鞋,更不知道行军是要穿草鞋的,结果爬山的时候,布鞋很快就磨破了,不能穿了。布鞋不能穿了,我就只好买双草鞋穿上,却又因为穿着不得要领,很快鞋就把脚给磨破了。为了抗日,再苦也不觉得苦,当军人就不怕苦。我忍着从脚部传遍全身的疼痛,经过7天的跋涉,途径凤县、双十铺、庙台子(张良庙)、留坝、马道驿、褒城等地,终于顺利地到达汉中。
在行军途中,我还见到了一种在平原地区从没见过的怪现象。一路之上,所见到的女人普遍都长着大脖子,当时感到很奇怪也很为她们可惜。大脖子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有的小,有的大,大的脖子下边多长出一个人头,让人望而生畏。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的那种情况,后来才知道是缺乏碘的缘故。
在行军中,沿途驻宿和吃饭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问题看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出发前,大队的营官带领下辖各队的设营官(大队的是副官,中队的是特务长)提前出发,大队长把今晚的宿营地告诉营官,他到达地点后将各队的驻地分配好,就率领设营人员迎接队伍。队伍一到,各队的人员领着本队的到自己房屋、学校或庙宇宿营,尽量避免住民房,以免扰民。
到达驻地先安排行李,然后整理床铺。行李很简单,只需要摆放整齐,而床铺就是一条军毯铺上稻草。整理完毕之后就是去收拾个人卫生,并整理自己的鞋袜,在这时间内,队里的炊事员就把饭做好了。炊事员背着锅、米、面、菜,一队有十二三个炊事员轮流挑担,到宿营地做饭的、做菜的各司其职,一小时左右即可开饭。各班有两名值日的,一个打饭一个打菜,有时全队在一起吃,有时各班在各班吃。
吃过饭可以到外面散步,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可以游览一番,如张良庙、马道驿。马道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地方,萧何追到此处劝韩信回去,到汉中后刘邦才拜他为大将。不想外出的人可以在驻地休息,到晚上九点值星官集合点名。有时队长讲一讲行军的情况就解散休息,如没有特别的事队长就不进行讲评。
到达汉中以后,没有正规兵营,也没有洛阳的设备齐全,更没有双人铁床。我们住的是平房,睡的是木板通铺,发的服装是一身黄昵子衣裤,一双翻毛黄牛皮鞋。领章是铜质蓝色,两个圆形的标志里分别写着“军校”、“学生”四个字,分别戴在衣领上。制服穿到身上,立即显得神气多了。
伙食每人每月7.5元的标准,这在当时确属较高标准,可以看出国家对我们生活关心,更是对这些未来的军官抱有很高的期望。主食是大米,副食随时令季节调节。
黄埔军校的校歌那激扬的曲调、豪迈的情感让正当年少的我热血沸腾,直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进,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课就是唱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需贯切,纪律莫放松……队长讲:“我们都是革命军人,要继承总理遗志,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目前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年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又正赶上日寇大肆入侵祖国,我们唱过校歌、听过队长的讲话之后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正式入校之后,我们每天“三操两讲”,都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所谓“三操两讲”,就是每天早、中、下午三次出操训练和两次讲课。早操跑步,起床后,洗脸完毕,马上全队集合跑步。我们一口气跑七八里路,跑得大汗淋漓。
收操后吃早饭,饭后就是午操,时间120分钟,课目是制式教练,内容是立正、稍息、向左右转、齐步走等,还有队列教练——班、排、连的队形交换步法等。
午操收操后,再上完两堂课就是午饭时间,饭后有120分钟的午睡时间,之后就是野外演习。野外演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单兵的行军中充当斥候(侦察兵),再到宿营后站岗放哨,还有班排连的攻防进退演习。
除了正常的“三操两讲”,每周还有两次夜间演习,每月还有实弹射击,先练步枪,再练轻重机枪、迫击炮,每项训练都要达到要求标准。除了这些训练之外,我们还要进行筑城演习:在野外构筑单兵掩体交通壕、掩蔽部。还有测绘演习,我们要在野外现场按比例尺画出当地的地形地貌。
黄埔军校
每天上午除操练之外,就是上课,内容有战术教程(团营的攻防追退夜战等)、筑城教程、测绘教程、政治、野外勤务、射击教范、步兵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