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11节

点击:

王德成:对,先是在局机关宣传处任主任科员,再到出版社当编辑、副主任直到担任编辑部主任。

采访者:一直在同一个单位?

王德成:同一个大单位,后来的单位就是某出版社。社长是副局长姜平兼,总编辑是顾士光处长兼任,我们几个人组建了出版社,杂志由季刊变成双月刊,再由双月刊变成月刊,黑白变成彩色印制,我主管封面设计和总体质量等等。

采访者:请谈谈2003年病休的情况?

王德成:1989年我们创建出版社,2003年我身体不适,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就病休了。工资也很少,但是可以做编辑,有编辑加工的活儿去出版社,就有奖金,没有的话就是病休的那点儿钱。

采访者:2003年在家休息一直到2008年?

王德成:2008年正式退休,正经八百有一个文字和证书的东西。但是我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帮助别的单位工作。我也跟局领导、跟中央办公厅毛林坤副主任都报告了。

2006年春节,王德成(左一)和老领导毛林坤合影

退休荣誉证书

采访者:您从1968年到新疆、1969年应征入伍,一直到2008年一共是40年工龄?

王德成:正好40年时间。

采访者:从到新疆的第一年当军垦战士一直到应征入伍,刚才大概讲了一下工作经过,后来您讲得比较宽泛。

王德成:因为后边有些部分是要分类去讲的,比方说学历、爱情什么的,在工作这一方面,因为个人传记里,读者并不在意你的工作简历,也不在意你的工作性质,也不在意你的专业情况,我这里挑出我最有亮点的(算是个闪光点),也是属于事业顶峰的,就是“国家日史”和《江西卷》这部分。《中国战争史》放到第二章里讲。

采访者:刚才讲了,《江西日史》是2005年之后的事,我们刚开始已经基本上听过了您从新疆到北京工作的简况。新疆那一段时间不是每件事都要讲,还是抽出一两件细讲吧。

王德成:新疆那一块儿,我在后面亲朋好友里面准备讲一下“兄弟情”、“战友情”。特别是我哥嫂对我的关照很关键,没有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再就是党的培养和教育。一开始已谈及我入党前后。再一个通过我的读书、学历、经历,通过战友,书画、摄影等方面在我的爱好部分去谈。我在后面有些事要插进去讲。

采访者:您就是说把工作之外的所有的事情放在后边讲?

王德成:嗯,轻轻点一下,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没兴趣的就翻过去了,是这个意思。

采访者:在新疆发生的事情,您打算放在哪个部分讲?

王德成:个别我也可以展开说一下,比方说我在警校那几年教学任课、编写教材等等,个别地方我有涉及。1987年元月编纂了《武警青年工作资料》;编写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等教材,都有书、有获奖的证书;还编了《世界政治手册》;组建武警专科学校的书画摄影协会,这些是后面谈及书画会员时要讲的。

1989年转业回北京,正好遇到北京戒严,有些事稍微说一点,我也有材料。我于1989年6月15日正式上班,宣传处的顾士光处长,后来是我们出版社的总编,他对我在出版社多年的工作也有一个评价。

王德成同志:

你好!

送来的你1993年1月13日《和沈鸿英局长的谈话纪要》,我认真地看了。

从这份《谈话纪要》看,当时沈局长对你那段时间在保密局的工作还是充分肯定的,认为你:“个人工作努力,负责,对办好刊物有贡献的,大家也一直是这么反映的”;“比较突出的优点若干,对社里的工作有责任心”;“工作还是认真负责努力的,对有些问题还是能坚持原则的”,等。

从1989年6月你调保密局宣传处,到1992年6月我离开保密局这段时间里,你在工作方面给我的总的印象是:无论在宣传处,还是在出版社,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出版社任编辑部主任时,可以这么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是对《保密工作》杂志,从栏目设置、文字内容到封面设计,以及通讯员队伍的建设,都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并亲自动手,充分发挥了编辑部主任的作用。二是在《南疆血》和《中国战争史》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对社里负责,而且对作者也很负责。凡是已经承诺的,都认真兑现,有诚信。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出版社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对《保密工作概论》一书的编写出版也有贡献,如参与审稿等。

至于你那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些不愉快的事(有的发生时我不在社里,有的发生时我已调走),我特别注意地看了这份《谈话纪要》。我看到,沈局长不仅讲了,而且还提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我觉得,这么讲,对你来说,也就够了。往事,已成为翻过去的一页,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人,都有其短,也都有其长。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不必为一时的失误自责和耿耿于怀。既然“问题的原因很复杂”,那么,过多的自责和耿耿于怀,对自己就是一种苛求,更是一种折磨。你说是吗?当然,我相信你不会这样的,我这里不过是说说而已。

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顾士光

2007年7月29日

我的工作简历(下)

2005年顾士光(中)和王德成(右)等在香山

2004年王德成(右)和沈鸿英局长

采访者:您1985年为什么要离开新疆?

王德成:当时组建武警部队。一方面组建武警部队,一方面组建了武警干部培训学校。当时解放军是要压缩一批人,正好从压缩的这一批人里组建了武警部队。

采访者:是在裁军的那一年?

王德成:对,留下一部分要做武警。

采访者:您是属于转业出来的?

王德成:还不是转业的,虽然调出了解放军,但仍然是现役部队。现在咱们国家是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的全国武装力量。

采访者:当时听到让您回北京的消息后,您是什么反应?

王德成:不是回到北京,我们当时先到山西夏县武装警察部队专科学校,组建武警部队培训干部的学校。

采访者:是去学习吗?

王德成:是调去当教员。这一段要细说一下,为什么呢?当时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压缩部队编制,同时吸取国外的经验,组织内卫部队,就是武装警察部队,防止暴乱,反恐,是防止这个的,对外也好讲。

 

2011年出版社部分同志在世纪坛参观后合影(后排中间戴帽者是王德成)

采访者:调到山西的时候,您当时怎么去的?

王德成:是通过组建武警部队的老首长,叫邢禹山,那个人也是非常好的人。我们当时听说部队要精简整编的时候,我个人也给西安政治学院的吴登云政委写过信,吴政委原先是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也是挺大的一个官,他给了我一个回信说不行,我们又找到当时组建武警学校的邢主任。邢主任原是兵团农七师的现役干部,与王怀俊同志都是从第二炮兵出来的,我们是通过王怀俊主任介绍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