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18节

点击:

采访者:那这种错误其实是真的不能出现,尤其是一些历史资料,像年份必须很准确。如果错一个字,可能一下子就差多了。

王德成:是这样的。作者在里头就发现了有一个差错,是几年而不是“几十年”错了最后改过来了。但是这些问题,像战争史也好,包括其他书也好,不是可以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嘛,我们尽可能控制在万分之一的差错里头,有些就是万分之三、万分之五都算比较干净的;现在好多书差错率太高,特别是攒的有些书,包括有的书还有版权方面的纠纷等等。《中国战争史》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了。

采访者:可以说你们出版社《中国战争史》从一册到五册,在您工作的历程当中算是比较重要的。

王德成:《中国战争史》现在不仅仅是一到五册,我们今天谈的这个概念是《中国战争史》30卷,一到十三册共30卷,因为后期转到人民出版社了,人民出版社我兼做编辑、兼做策划,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也是我的工作。在我们出版社技术职称里头,当时我们是小出版社,我的“编辑”职称都是人民出版社给下的命令、给发的文,记得是1992年前后发的证书,现在那个东西还在。

 

20世纪90年代初,王德成获技术资格证书

采访者:先抛开后面的,就前五册来说,在你们出版社出版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在前期过程当中考虑到这本书出版之后反响会怎么样?会好还是会坏?你们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吗?

王德成:考虑了,这肯定不错嘛。已经有反馈信息出来,日本、美国大使馆来信询问后续几册怎么出版,好多读者也在询问。

采访者:第一次出版是多少本?

王德成:最早先是出第三册。出来以后,根据读者的意见再出一、二册。一、二册都是从湖北出版社把版权要过来的。

采访者:当时有没有考虑过后路?如果说三册出版之后,反响不好怎么办?

王德成:当时因为我是编辑部主任,我又有个熟人朋友王刚同志介绍到任超先生首都发行所那里征订。当时一下子就征订了三千多册。我们就开印八千册,后来销售还可以,比预想的好多了。

采访者:就是因为销售可以,所以才继续出版了?

王德成:对,一、二、三册出了以后,四册、五册最后几乎都印到一万两千册了。

采访者:像一册、二册、五册这些都开印8000册?

《中国战争史》的三次研讨审校会

王德成:一般的出书到五千册就平衡,就不赔钱了。

采访者:出版之后的反响怎么样?

王德成:反响都不错,都挺好的。而且《中国战争史》要不说非常曲折呢,我跟你讲,为什么说我到最后冒着酷暑、脖子上挂着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到各新华书店推销《中国战争史》。这种行为在北京哪个出版社也没有啊!

采访者:原来那家出版社出版的那部分书吧?

王德成:对。有些人就是说这个书款没收回来,这个书销量不行。那我就下决心了,我自己是责任编辑嘛,我自己跑销售。全北京市好多家新华书店、大区的新华书店我都跑遍了。

采访者:就是跟他们新华书店的人联系?

王德成:对,找经理。先把书放那儿让他们销售,销售完了再去催款,这我都干过的,把书放那儿代销。

采访者:如果卖出去了再把钱收回来?

王德成:对。刚才说北京大学三角地那个书店、高教出版社书店、军事书店(平安里那个),苹果园、景山、石景山、花市的书店我都去了。我跟你讲其他编辑没受的苦我都受了。

采访者:当时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决定自己去销售的?

王德成:一个是我对这套书的信念不移,我相信这个东西。好多人不知道《中国战争史》怎么才能去买到,我推销到书店里和他们交谈完了之后,我更有信心了。在任超经理他们首都发行所征订的就那么多,征订的那是给他们寄出去的,在北京市销售这一块儿要亲自跑书店,跑书店去给他们推销。我是用自行车驮着书带过去,放下书打个发票、打个收条我再回来,好长时间呢。而且我也给出版社写了保证,我多长时间要收回多少万码洋的书钱。

采访者:当时你们出版社有多少个人?

王德成:三十多个。人是不少。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了。之后我就一手抓《中国战争史》,别人想抓这个选题我也不给。

采访者: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您出去跑销售的时候,用那种方式去各个书店去做推销,当时只有您一个人这样干吗?

王德成:就我一个人,出版社到现在只有我一个编辑曾经干过,按说这个应该是出版社的光荣。但是能不能最后得到好评?那就看《中国战争史》在人民出版社和在全国发行后的反响了,但是我确实是这么干过。

采访者:当时您这样推销的结果,您满意吗?

王德成:我还比较满意,一个是锻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坚强的意志,我骑着自行车全城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地跑,而且不只一天、两天的跑,锻炼了我的体力、意志。另外坚定了我的信心,对《中国战争史》的未来我是坚信不移的。骑自行车推销这事情武部长一点都不知道。

采访者:等于那会儿您是第一次接触销售,应该有“闭门羹”的事儿吧?

王德成:那肯定有,这些我都不细说了。

采访者:那您是怎么度过那一段时间的?

王德成:比现在打工族碰的钉子还多,那就不值得一提。

采访者:我想知道你当时是怎样平衡心理的?

王德成:我怎么想的啊,《中国战争史》我多推销一个人,甚至把它推销到我们陕西省里头,我到陕西省牟书记那儿去时都带着这个书。我对这个事情看得非常远,因为《中国战争史》简直太好了!

采访者:您是觉得它写得太好了?

王德成:写得太好了,这个书本身太棒了!为什么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那么忙的情况下,自己要搜集中国战争史资料?《中国战争史》这是非常好的选题。

采访者:当时您自己去做推销,出版社内部人员有没有反对您的?

王德成:有反对的。而且我都是给出版社下了保证的,原件我还都在。

采访者:但是您还是一直坚持要这样做?

王德成:对。说实在的,好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到这个好像是英雄壮举,实际上当时我悲惨得要命。一些人把编辑出版《中国战争史》当成打击我的一根重要的棍子,就是说成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采访者:从开始您去做推销一直持续了多久的时间?

王德成:1993年到2006年,13年。

采访者:13年你都在外面跑推销?

王德成:也不是,这期间有推销的,有我坚持编辑后续几册的,有给人家欠着账、叫人家把后续书稿先打印、先录排的,有到外头去请老编审苏公望、王怀俊、顾士光等老先生校稿、看稿的,有时候我还得逢年过节看望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