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37节

点击:

《北京冬泳》是我们北京冬泳人的杂志,我们是合法注册的群众团体,秘书长李志新,还有现在的董福庆监事长,还有一个程浩,他还是全国冬泳委员会的常委,我们到乌鲁木齐参加了十七届会议。

采访者:泳友还作诗文祝贺您出自传?

王德成:对。摘录几段附在回忆录后边。比如监事长董付庆教授看了我的回忆录,和其夫人李老师作诗作文:

“祝贺王德成泳友《草根之路》一书出版:热爱冬泳事业,传承冬泳文化;寒风凛冽赤背迎,搏击冰水洁心灵,祛病爽神体健康,冬泳魅力乐无穷;酷爱冬泳,‘把老婆孩子拉下水,’在京城传为佳话,出版《冬泳》,责任编辑尽心尽责,任冬泳新闻发言人,宣传科学冬泳,弘扬冬泳文化。”

采访者:从出《冬泳》这本书,一直到现在有一些冬泳的杂志、冬泳的官方网站。您作为一个冬泳爱好者之一,其实也有一些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冬泳》这本书您参与了编辑工作。

王德成:对对!

采访者:有了你们这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王德成:不能这么说吧,我只是个责任编辑。

北京有个冬泳俱乐部

采访者:后来像官方网站和这些杂志,您都会时不时地去发一些文章?

王德成:对,支持,参与。

采访者:其实也是对冬泳活动的支持?

王德成:对。冬泳这项活动还会进行下去的。现在不管是省级还是军级干部都热爱冬泳,其中301医院的院长去世以后,覆盖党旗,还把我们罗道庄那个纪念品大浴巾给他覆盖在遗体上。最后临终前,他还给我们冬泳队捐助了1000块钱,很多冬泳人去看望他,表示感谢。

冬泳这个小团体实际上是个大家庭,这里头我们的深刻感悟到:你在单位里头可能有入党提干、调职调级,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冲突,“鸡争狗斗”的,互相攀比的。在冬泳人里没有这个利害冲突。再一个,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天天见面,比单位里上班的人见面还勤。因此冬泳人聚在一起以后,除了下水游泳之外,上岸之后的聊天,叫“话疗”。这种“话疗”互通情感、互相安慰,是一种心理沟通、是一种心理治疗,这是它最大的好处。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地学一些,得到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谁看电视了,谁看报纸了,谁又听到什么国内外的事儿,这么一沟通、一聊,就明白了,冬泳的收获太大了!

有一位冬泳人老杨,他早发现自己有肺肿瘤,及时找熟人关系动手术,到现在还在坚持冬泳,我们也由此知道了早发现、早治疗的经验。

又比如,我找陈振相教授为我们的再版书《健康锦囊》写过再版序,写得非常好,一是可以看出我们冬泳队伍中人才济济;二是看出我在冬泳队伍里发现人才继续“向一切比自己有长处的同志学习”(中学时期我在黑板上写的人生告白)。

每个冬泳人都是一本书!都可以有自己的回忆录。

说实在的,冬泳队有人已经去世了,单位里才去了两三个人参加追悼会,但是我们冬泳队去了二三十个人,凡是知道的都去,因为冬泳人的感情特别深厚。我们冬泳队的杨战胜同志在北京东城医院里住院的时候,我们住在西城的冬泳朋友,两三次骑着自行车到东城去看他,夏天买点儿西瓜、买点儿礼品去看望他,冬天买点热乎的东西带给他。还有魏铁山同志,去世的时候单位才去两三个人参加追悼会,亲戚朋友也没几个,我们冬泳队一下子去了几十个,他们家属都比较感动。还有我们队里年龄比较大的,像90岁的陈加道老首长,还有一个北沙老将军,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们罗道庄冬泳队一起特意为他们举办生日宴会,活动搞得非常开心,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很满意。要不说我们这些冬泳的人确实是一个大家庭,很温暖,有时候比单位里还有人情味。

现年91岁高龄的何雨若老先生,当听到我的回忆录即将问世时,特意写了以下题字,表示由衷地祝福。我和夫人当即与何老现场留影,表示万分感谢!

 

何雨若的题词:热爱冬泳事业传承冬泳文化

 

2011年4月25日,前排左起:王德成、何雨若、付队长,蔡晓林(后排右一)

冬泳人纪实这一块儿,好友太多,故事也不少。我认识的许多泳友,对我的评价,包括我对他们的评价,包括刚才那几句诗歌,这也算是一个亮点,这是冬泳人的圈子最值得宣传的地方。

采访者:接下来您还会继续冬泳下去?

王德成:对对,除非是不能冬泳了。

采访者:冬泳这块儿就先谈到这儿。接下来谈一谈您两次救人的事情。

王德成:这个是今天头一次记载到文字里头去。也是和冬泳有关系,如果不会游泳,如果没有冬泳的锻炼,我也不可能跳下去救人。

 

2002年,冬泳过后王德成(右一)和爱人蔡小林(队长金刚摄)

“冬泳队是救人队”

采访者:您所在的冬泳队知道您救过人吗?

王德成:有的知道,但是我没有告诉队里领导。因为救助别人生命的事情在冬泳队司空见惯了。比如2011年6月1日早晨四五点钟,我们冬泳队风文英、老南等把一位二十多岁的轻生跳水女子救上岸,又把另一位不会水的抢救她的中年妇女也救上岸的事实,感动了早上值班的梦桃园工作人员张金周同志。张金周对我说:“你们冬泳队就是救人队!今早若不是你们游泳的人发现落水的两名妇女,也有勇气和技巧救上来,她们肯定没命了。”我感觉老张的话非常有水平,有代表性。

采访者:您所在的冬泳队有不少救人的事迹?

王德成:有啊。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几十年了,就我所知,我们罗道庄冬泳队救过落水者的人有陈加道、董福庆、孙瑞林、于英斌、王家、金刚、时刚等等不少人呢,不一一列举了。

 

张金周(右三)亲眼目睹冬泳队救人过程

冬泳岸边救刘辉

采访者:您第一次救人是在河里?

王德成:在河里,而且是9月份,水温比较冷了。2009年9月15号,当时我侄女王菊勤在河边的餐馆打工,刚发工资,1500块钱给我,让我给她存起来,我把钱装在裤兜里头。下午的3点半左右。

采访者:是在哪儿?

王德成:罗道庄京密引水渠的河边,北京京城水系办工的滨角园那个地方,从路边往河岸边走五六十米就是河。那天有两个河北的小伙子,其中一个是保安的老乡,这两个小伙子挺愣的,脱掉衣服就跳入河里头了,好像他们会游一点儿泳。结果游到半截儿,水太凉,一个就返回来了,另一个体力不支,大喊救命。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游完了,穿好衣服就在河边上坐着,和名字叫李岩的小伙子在谈股票的事儿。正在聊天呢,突然听到那边有人喊救命,旁边钓鱼的人无动于衷,继续钓他的鱼,他们中的人说了“谁淹死了与我也没关系,我们也不会救人,我们也不会下水”,这是钓鱼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