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35节

点击:

2002.11.10

今天正式比赛。我们没有项目的泳友,在观看的同时在比赛场旁边也下海体会12度海水中的冬泳滋味。来大连的朋友们,能下海游泳的都下海游了几次。总算没有白来一趟大连!

2002.11.11

今天继续比赛。我和陈浩队长进城为大家购买回程火车票。幸亏有大连我的好友潘明轶热心帮忙,6张11日、12张12日的火车票,2张去天津的船票都买好了。回到驻地金沙滩泽祥度假村已是晚上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秦皇岛及俄罗斯冬泳队员的联欢。时刚还特意为联欢录像,李秘书长也照了像。

2002.11.12

游览大连市容,去旅顺军港参观。上火车前,大家上街购物,而我在老伴的陪同下,又去海边游了一次冬泳。晚上八点半的火车,第二天六点过几分就回到北京。我直接去上班,游兴未尽,略做回忆备忘。

采访者:那会儿您已经加入了北京的一个冬泳俱乐部?

王德成:我爱人她是第二年办的会员证,第二年加入的,我先加入了。加入冬泳有条件,首先得会游泳,不会游泳根本就不可能冬泳。要加入冬泳俱乐部必须有一年的冬泳经历,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爱好,参加活动要交一些会费什么的。北京冬泳俱乐部这一组织是比较好的,那些领导,主席、副主席、理事、秘书长开会时齐刷刷坐一排。会议一完,说开始比赛,他们个个都脱衣服往下跳。领导和群众都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游泳,非常一致,非常平等,使人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有一年海淀冬泳协会赵瑞英先生举办了一次“耄耋老人冬泳座谈会”。我作为新闻媒体人员参加了研讨会。80岁以上的有二三十人参加,有清华、北大的、国防大学的、军科院的,也有北京体育大学的,还有中央国家机关的老冬泳爱好者。我就想:赵先生能量真大呀,他把这么多单位的杰出人才都请到一起来开会,他是多么大的官啊!

北京有个冬泳俱乐部

其实,官大官小退休以后都一样;年龄大小冬泳环境都一样;男女老幼在冬泳这个大家庭里都非常平等。

我们为有这样的活动集体而自豪。老朋友毛凤华给我们夫妻提诗:天上堪作比翼鸟,冰河之中似鸳鸯,王德成小林是佳配,夫妻同游成榜样。

 

赵瑞英(主席台中)先生在讲话

2011年1月16日,85岁的赵先生又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北京32届冬泳表演大会。

在此前几年,许多老冬泳科研爱好者提出要编本关于冬泳的书,编了好几年。董福庆队长有一次跟编书的马一老先生说:“我们有个老编辑,叫王德成,也是咱们冬泳队的,你出书到时候找他。”马老师后来找了我,还有张志祥先生,他是中央办公厅给首长当专职医生的,他也游冬泳。三四个人一起在我家里,研究了三次还是几次,有时候意见不一致,他坚持他那个科学冬泳的意见,或者是他哪一章里编写的有不同意见,都分工去编的嘛,好不容易统一认识,修修改改,最后在我家里拿出个成型的书稿。正好“大连首届国际冬泳节”上我们认识了金志(国家体育总局管理冬泳的),是冬泳委员会的一个领导,回来跟我们俱乐部的董严义主席就说:“某出版社有个老王,你们找找他。”董主席找我以后,在我们出版社签的合同。那本《冬泳》正式出版,印了五六千册,后来又再版一次,反响挺好的。

采访者:当时出《冬泳》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王德成:就是一个规范性的东西,全世界没有一本正儿八经的《冬泳》教科书。

采访者:让一些冬泳的人知道冬泳的好处和规律性的东西?

王德成:对,好处、注意事项等等。是全国冬泳人的经验总结和共同心愿。那时我们已经知道全国有二十多万冬泳人,北京有上万人,在北京注册的会员有三千多人。我是第四届冬泳俱乐部的新闻发言人,北京《游泳周报》里有报道。就是说通过编书,通过一起实践,了解到冬泳实际上好处比方说是99%,但坏处也有1%,不可不防,不可不了解。

有些人违背科学常识,本来只能游5分钟,他游了10分钟、20分钟,那是伤害身体的。有些人本来好好的,“噔儿”跳下去,游了3分钟或者2分钟上来,冲水还没30秒,“噔儿”倒下了,死了。

在我身边发生了四五例。有个人家庭装修太累,游完泳以后半路上就死了,120救护车去也没抢救过来;像这种有严重心脏病的人出事,在我们罗道庄、后海,在玉渊潭东岸、北岸还有水电站下面游泳场地,几乎常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说那些人违背了科学冬泳的规律。有一次我就在水电站那里,也是头一次冬泳,游的时间长。旁边有一个小伙子是炊事员,可能游了15分钟。那天我也想创造自己的纪录,游了9分半钟,90米长的水面我游了3个单程,共游了270米,然后又穿着冷裤头从岸边跑回来,那天是零下13度还是16度。喝点热水(我平时都带着热水)。穿衣服都穿不上了,穿完以后一直打冷颤,骑着自行车往回返的时候还一直打哆嗦。双手打颤就像开拖拉机一样,凉透了。骑上十几二十米,看见有点儿太阳,赶紧坐那里歇一会儿,都顶不了多大用。我都不知道怎么骑着自行车回家的,冻过头了。我们那个金队长,有一次河水刚解冻,3月份吧,他游了五六百米,游回来也是量大了,再回到家里盖三层被子还冷,喝开水都吐了,量大了,此后一个星期不敢下水。这个量大了最伤身体。我们还算幸运,没有把命给搭上去。冬泳锻炼对身体有好处,好在什么地方呢?冬泳是血管操,增加耐寒力,不感冒,可以练意志、练筋骨皮等等,确实对锻炼身体有好处,但是如果超量就有损伤了,特别是超大量,可能把自己的命都交待了,这个按理说是要到注意的。

采访者:那在之前的过程当中,其实自己也是犯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才觉得不应该那样?

王德成:是。为什么好多人头一年都游过量了?因为他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住这个量。就像骑自行车或者平时跑步一样,自己应该知道冬泳多大量适合自己,否则就弄伤了。比方说搬砖头或者是举杠铃,超量以后很难受。过去我们搬砖头、搬石头、举重,量过了以后那胳膊都放不下来了,当时胳膊就木了。冬泳的量大了以后也一样。有一个冬泳的小伙子,他从玉渊潭东岸游到西岸还可以,他喝了不少酒。游回去的时候,人家有些人让他从岸上跑过去,他说没事儿,从西岸往回游,游到半截儿就淹死了。

采访者:是因为游不动了,肢体已经僵硬了?

王德成:一个是游不动了,太凉了,再一个你喝完酒,在陆地上有时候会倒在地上,是不是?这两天有个报道,有一个人酒驾飞车,把两个摩托车撞飞了,他自己还没醒过来。在水里头稍微打个盹,一憋气不就死了嘛。冬泳是好事,99%是好事,但是1%太危险。

北京有个冬泳俱乐部

采访者:这些经历当中,让您现在想起来最害怕的是哪一次?

王德成:我刚才说了天池游泳那一次。那时候还不了解冬泳。在北京也有一次,那是在2009年正月十四,那一次是有点儿耍“二杆子”:有个小伙子自由泳“啪啪”地向前游,我那是在比他游得快追上了他,当时就已经是游了50米了,平时游25米就往回返,我那天超了他还游了个50米,再往回返不就是100米了吗。当下我就感觉胸口发紧,回去第二天心脏还发紧。正好家里装修,安装木地板,装修了以后有些累。正月十五那天,我赶快骑自行车到医院去看。大夫说,你这真危险,你不应该骑自行车,应该“打的”来,立刻让我住院,让我吸氧、输降压的药,赶快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