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60节

点击:

“爱”,对人来说,总是首先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又常常如此有规律地以失败告终。但莫名其妙和令许多人不解的是:人类如果在其他事情上屡遭失败,那么会非常渴望知道失败的原因,并努力去学习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否则就会干脆放弃任何尝试。唯独在“爱”这个问题上,一方面,人们仍不放弃对爱的渴望和追求,但另一方面却又从不觉得应当考察一下在“爱” 上失败的原因,当然也就不知怎样才能真正去“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妨扪心自问:是否真正会“爱”呢?“爱”的理论、“爱”的知识、“爱”的技巧、“爱”的实践、“爱”的方法与步骤……总而言之,爱的实践,自己究竟做得如何呢?

爱是一门艺术。正像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门艺术一样,像作诗、绘画、唱歌、行医……一样需要着手学习、钻研并在实践中提高。正如一段格言所说:

一无所知的人,也就一无所爱;一无所能的人,也就一无所悟;一无所悟的人,也就是酒囊饭袋。然而,真有所悟的人,也就有所思、有所见、有所爱!技能越深入,爱也就越热烈。

■一、关于“爱”的知识与理解,首先要排除在“爱”方面的许多误解。

人们常常把爱看成是关于“对象”的问题(俗话“找对象”),而不是看成一种心身能力(即有能力去爱)的问题。

有人认为,自己要“爱”简单易行,但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去爱难。

大多数人实际上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去爱”的问题,去爱的能力的问题。

这样,以上这些人也就千方百计把自己变得能够被爱,变得在别人(可能的对象)眼中显得可爱。

于是乎,或装模作样,以图讨人欢喜;或追逐名利,以作交换资本;再或怨天尤人,苦于无人来爱自己……所有这些人,都是本末例置,不是立足于追求自己本身去爱,而是寄希望别人来爱,也就是说,他(她)把爱当成别人亦即“对象”的事,而不是看成自己的事。

于是乎,爱就变成了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不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要正确理解并感悟爱的真谛:什么是爱,爱是精神意识方面的,爱是一种奉献,爱是给予,爱具有双向性。

“爱”的本质是主动的给予,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给予什么?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爱的能力。也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所以说:爱,就是生产爱的能力。

因此,爱的问题,爱的困难,恰恰在自己本身,看自己是否具有这样一种能生产爱的能力,是否能够培养、完善自己的这种不能由别人替代的全身心能力。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或哪个社会缺少爱就怨天尤人。当然,缺少爱的人是无法活下去的。人的苦难是由于缺少爱所引起的。从苦难中,将会滋长出对爱的新的渴望和强烈的冲动,也就是对生命的追求。50年前,有关爱的艺术,爱的理论和技巧,已在西方社会萌发。当时引起轰动,特别是1900年3月23日出生的德国人弗洛姆著述的《爱的艺术》一书。该书1956年在美国首次出版,1957、1962、1975、1978、1979、1980、1982年又分别重印,再版几十次。人们常常说的一句口头语是:“要像按时读报那样读弗洛姆的书。”弗洛姆也非常推崇马克思(马克思的精典语言我们在本文后边就有引用)。

爱,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纵情享受的,是并非与人的成熟程度不相关联的一种生活情趣。

结论:一个人如果不是极其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使自己具有一种能动的生活态度,那么他所有对爱付出的努力必定如同付诸流水;一个人如果不能够爱他的同胞,不真正具有谦和、勇敢、忠贞的教养,就不可能得到爱的满足。成熟的爱是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二、爱的实践理论。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一种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开来的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他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也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在爱中,矛盾出现了,两个人变成了一个,而又仍然是两个人。

爱是一种行动,是人的某种能力的实践,他只能在自由的情况下实践,从来都不是强迫的后果。

蔡晓琳三五个小故事

爱是一种主动能力,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是自我潜能的最高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我充满了欢乐。因为我作为流溢、消耗、站着的我而体验着我自身,因此我是快乐的。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因为在给予的实践中表示了我生命价值的存在。

一个人把什么给予了另外一个人呢?给予了他所具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是倾注着他生命的全部能力,是他的快乐、他的旨趣、他的理解、他的知识、他的幽默和他的悲哀,给予了他生命能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

马克思说:“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映,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如教学相长一样,给予者也分享到他们共同使之复返生命的东西。在给予的行为中,某种东西诞生了,给予的双方都感激为他们所诞生的生命。所以说,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软弱无能就没有能力产生爱。

■三、加深对传递“爱”的艺术的再认识,再提高。

爱的主动性包含有四种基本因素: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

①爱包含着关心,这在母亲对孩子的爱中最明显。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和物成长的主动关注。缺乏这种关注就不是爱。爱的真谛是为某些东西“出力”,并“使某些东西成长”。爱和劳动是不可分的。人人都爱自己出过力的东西,同时也为他所爱的东西而出力。

②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表达的或未表达的——需求的反应。有责任感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反应”。一个爱着的人对他兄弟姊妹的生命的反应,认为并非只是他兄弟姊妹自己的事情,也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感到他对兄弟姊妹负有责任,就像他对自己负有责任一样。这种责任,就母亲和婴儿来论,主要是照顾婴儿,是身体的需要。在成年人的爱中,则主要是指关心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