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71节

点击:

学校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存在,70年代以后,改建为毛巾厂,学校迁往渭惠渠北面,雷家村和侯家村的交界处,改名为绛帐高中。

我们在1963年7月考入绛帐中学就读初中。当时初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平行班,初中共12个班;高中3个班,高一、高二、高三各1个班。全校共15个班级。

校大门向南开着。门外是大操场。操场南边有我们汗流浃背挖出的防空洞,操场上有我们开运动会跑步冲刺留下的脚步声;北面大舞台上,有我们元旦文艺汇演留下那可爱动人、滑稽幽默的形象。校园里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墙壁上有语文白冠勇老师主办《旭日》板报,下面围满了读报的同学,谁的文章出现在报上,同学们就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也会感到自豪和振奋。院子的小园地里,有我们学习焦裕禄种植的泡桐,我们和泡桐树一起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颁奖大会上,主任郑廷璧老师戴着近视眼镜,宣读各班的领奖人名单,校长杨世楚老师把奖品亲自发给获奖同学。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台下那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怎能忘记?上百名老师精心地雕塑着我们的形象,为我们呕心沥血……这一切我们怎能忘记?

星转斗移,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时,我们如散巢的小鸟,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自我奋斗,为国争光……

有的在轰轰烈烈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有的在平平稳稳支撑着自己的家室;有的经历着坎坷,经受着生活的磨难;还有的因病或其他原因已告辞人间……总之酸甜苦辣都是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生动感人的长篇小说,等待我们去回味、去追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都是家庭的支柱,我们都是社会的脊梁。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我们是共和国的儿女,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的劫难,迎来了百年奥运的民族风采……“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岁月无情地给我们脸上雕刻了皱纹,残酷的现实给我们头上染上了白霜,但是我们的心依旧年青;我们虽然做了爷爷奶奶,但是老同学相见,又燃起了我们年轻时的热情、激情、恋情……

我们拥抱、我们激动、我们热泪盈眶,我们感慨万千;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可爱时代;我们围坐在冯仲明老师、张建辉老师的身边,倍感亲切,好像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活波可爱的少年时代。我们高兴,我们自豪,我们和老师畅述心怀。我们的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今天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时刻。同学们请举杯,真情相干,难得世间有真情,真情举杯情更浓!今日风和日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让大地伸出他慈爱的手,抚平我们脸上的皱纹,抹去我们心灵的伤痛,还每个人一个年轻的体态,刚强的身躯,坚实的脊梁……愿上天把健康、活力、平安赐给每个人。愿每个人健健康康,充满活力,出入平平安安!再次感谢老师!感谢大家!

附录

初三(4)班 侯恩会

2008年10月20日

15.给绛帐中学“老三届”各位同学的信

绛帐中学“老三届”各位同学:

20世纪以来,绛帐中学初六六級2、3、4班同学已举行多次聚会,3班在2006年第一届同学聚会上成立了 “京扶文化联谊商会”,架起了京扶同学、乡友勾通联络的桥梁。初六六级同学聚会为我们绛中老三届同学聚会奠定了基础。故此,同学们提议成立“绛帐中学老三届同学联谊会” 经初六六级四个班代表提议,现已组建绛帐中学“老三届”同学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同学联谊会宗旨:架起师生勾通桥梁,铺设世代友谊道路。坚持自信自立自强,

坚持互通互学互帮。坚持勤俭团结友爱,弘扬师生友谊常存。

同学联谊会会期:2012年4月或10月。三年为一届,期间,各级各班也可不定期自由分别举行本级本班联谊聚会。

第一届联谊会的主题是:尊师感恩、互动交流、互助友爱、快乐人生。

为老三届同学做三件事:

1.为我们的已故校长郑廷壁老师立碑迁坟,举行悼念仪式。

2.为老三届同学编印通讯录画册一本。

3.扶困帮助老三届生活还很困难的同学。

16.绛帐中学“老三届”同学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由26人组成:

罗振江王德成 赵苏智 李新录 豆文春 仵春哲 李岳军 冯仲明 李同芳

王治全 刘宏智 王公端 张平平 李宏福 赵宏智 马尚劳 张建发 陈海生

张浩印 昝科厚 罗长太 朱五昌 索富平 赵俊远 赵文祥 马立文

筹备委员会设立秘书处,负责筹备委员会日常工作

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治全

副主任委员:张平平刘宏智 王公端

筹备委员会顾问:李岳军冯仲明 李同芳

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刘宏智(兼)

副秘书长:张平平 李宏福 王公端 赵宏智

秘书处下设:筹备组联络组 财务组,开展具体的分工工作

筹备组:李宏福赵宏智 马尚劳 罗长太 李枚科 张浩印

联络组:王公端张明远(张珠明) 朱岳岳 侯军成

财务组:张平平张玉琪 李双厚 王江发

2011年4月26日

17.德成的心得体会与展望

我这63年回忆,感慨实在良多。《草根之路》(德成回忆录)成书过程也是集体劳动成果。我自己的经历实际也是人才成长的大实例之一。本书就是围绕人才成长、从小到老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大题目而选择事例、故事以及有关理论文章的(当然以我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著作为主)。古代有韩愈家训,近现代也有不少家庭训诂育人的家规文献,而我自己的回忆录主要是对我家族后来人应该有个借鉴作用;当然也有意图与我的同学、战友、同事分享我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未来数十年、百多年,或者更长时期内,在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大环境的要求下,思想领先,先计后战,好观念先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已经不言自明。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团结友爱,马上干(Just do it !)的实际行动自不待言。那种坐享其成、安享清福的想法、做

法与我们家族无缘。况且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各民族、各位家族、各个

家庭的人们一代代去传承。我的这点回忆仅仅有此用意而已,别无他求。希望大家都有更美好的明天!!

后记

最近太忙: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许多地方都有纪念建党90周年的活动;特别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组委会、中国党建网红色文化活动组委会等帮助工作以及郑州、西安、新疆等朋友联系其他合作事项,本书只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