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006年在陕同学居住乡镇分布摸底
绛帐镇:22人,其中
古水村:刘永志,刘叶叶,闫小琴
侯家:侯宝娃 侯均成 罗志芳 侯应全
东西湾:张铁旦 张真如
双庙村:周思成 (李新录)
营西村:苏浩武
营中村:李志玉 霍满庄 李宏福
南 仵:仵金海
柿 坡:周玉志 仵润勤
街子村:王宝宝
春光村:雷玉成 卢家村:卢周恒
西 街:吕水明 张满仓
宝 鸡:张西林
歧山至上村:王守义
上宋乡:4人,其中
程家坡:高五泉
凤鸣村:张甲宽
西渠村:张长秦
张惠玲(嫁上宋某村)
揉谷乡:12人,其中
李家坡:李双厚 新集:吕志良 惠巨斌 刘宏儒 刘宏智
权家寨:权灵宝 陵角村:赵红智
上村:杨育生 安村:李新发
揉谷村:刘红娃 西湾:蒋红红
斜 上:王发来
五泉乡:巨秀芳 段家:段科娃 徐申绪
宝鸡:张正喜 孙宗录 孙世兴 王智贤
李荣贤 崔莲桂 谷智贤 李玉娃(王德成)
8.草拟聚会议程若干设想
1.具体聚会地点、时间(在国庆后定局)。
2.特邀老师:张建辉、刘润英。
3.邀请在宝鸡境内的老师,岁月流逝屈,指可数者不多:李仓恩、张奎珍、张奋致、刘泽桂、李如意、康仲元
附录
4.布置聚会会场横幅、楹联、讲话台,下到茶几小凳(或者圆桌靠背椅)请6位懂礼仪者现场服务,提水沏茶(同学的亲朋好友即可)抹桌子、递水、挪凳子、搀扶体弱老师。
5.确定聚会主持人一名。主办人4人致词。
班主任讲话,邀请老师讲话,同学自由讲话。联欢:联唱、自由唱、联舞、自由舞。自由结合聊天(此策划文案可以看出老同学的认真负责精神)
9.王森寄语
傲雪迎春
王德成先生是位冬泳爱好者,我也爱好冬泳,但冬泳的水平比王德成先生差之远矣。他是冬泳的强者、佼佼者。共同的冬泳爱好使我们俩相识、相知。成为朋友,成为兄弟,王德成兄是我的良师益友。
认识王德成是在十多年前的冬天,时值三九严寒,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之时。一大早天还不亮,我即赶往八里庄河边冬泳。到河边发现已有人破冰击水,享受冬泳的乐趣了。真可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正在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此时,上来一位冬泳的强者。阵阵寒风刺骨,但此人豪无一丝寒意,全身肌肤红润,而且是满面春风,笑生朗朗和我互相问好。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德成先生。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特有的军人风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王德成先生的外貌长相与我小学的同窗好友国家外汇管理局某公司的副总李先生极像,这使我对王德成先生更增加了一种亲近感。我冬泳主要在玉渊谭公园,在八里庄河边的次数较少,但总能遇到王德成先生,因为他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冬泳。每天冬泳两次,这在广大冬泳爱好者这个群体中是极少见的。王德成先生以顽强的毅力不但战胜了冰天雪地,而且战胜了自己的心脏病。王德成先生正确对待疾病,乐观向上,积极刻苦锻炼,笑傲冰雪,在冰河中“闲庭信步”,确实是位坚强的人,勇敢的人。他笑口常开,联系群众。王德成先生在冬泳这个群体中关系很好,他把自己多年的冬泳感受和经验常和别人传授。冬泳爱好者以中老年为主,王德成先生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乐于助人,爱做成人之美的善事。
现在我和王德成先生都退休了,像兄弟一样,对王德成兄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王德成兄不但热爱冬泳,爱好相当广泛,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书法,对书法艺术深有研究,是北京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博览群书,好学不倦,而且看书立说。王德成兄是党的干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毛泽东主席,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发生的变化。痛恨贪官污吏,司法不分。王德成兄退而不休,还在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退休教师——王森(王宏鹤)
2011年3月11日
好朋友王森在其父亲王勇达书法作品前留影
10.佑民寄语
欣悉王德成大作问世,非常高兴,值得庆贺!
我与王德成先生知交甚密。王德成先生经历丰富、知识渊博、世事洞明,他会写出好文章的。
我不敢为这本书做广告。但我敢说,中老年朋友也罢,年轻朋友也罢,读了王德成先生的书,保你心头一乐,保你转瞬沉思。几张面孔几多情,话里话外全是真。不敢说四体通泰,也教你耳清目爽。
祝王德成先生再接再厉,德高成大事!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副会长 佑民
2011年3月9日
11.宫嘉瑞寄语
缘遇仁兄佛道生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被邀往荣宝斋去参加一位画家的画展开幂式。那天,京城艺界名流云集、人头攒动,喜气洋洋、书画家好是风光。有幸参加此类活动的我,较少见到此种阔绰场面,着实令人钦羡。可见画家在上流社会的人际关系,非同常辈。
开幕后的招待会,是在一家豪华酒店举办。席间,宾客之间相互交流,互递名片,那时我还没有印过名片,显得尴尬而措手不及、难以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令追寻“门当户对”的彼方有些困惑,只能以语言作简单的自我介绍。这时,真是人生有缘,幸遇仁兄佛道生。
缘于乡音末改的我,一口较为纯正的陕西黄乡音,引起王德成先生的注意,“你是咱陕西人?”
简朴而怀着淳淳乡情的亲近感溢于言表,令我感慨万端,心潮涌动,真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秦人豪情。
以后多年的接触和交往,遂对王兄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他中学毕业后有幸参军。由于工作勤恳、待人热诚;政治可靠、作风过硬,部队领导将他调到身边,担任保卫首长安全的警卫人员。由于工作出色、处事得宜,不久即升任排长、干事。可见其为人的可靠!
由于勤奋好学、赤诚参与,他常写稿寄投报刊。功夫不负用心人,终至担纲中办某局编辑主任、擢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宣传部副部长,直至身荣职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不懈、毫不气馁历时二十多年,孜孜不倦地参与先后担职武汉军区作战部长;军事科学院战略战术部部长的武国卿将军,呕心沥三十载潜心研著的大部头、30卷本鸿篇巨著《中国战争史》的编辑工作,及其后期召集党和国家、军队主要领导人现巳退职的秘书、机要人员参与编审、研读、校阅工作。如此阵容,这在非国家行为的编撰工程上,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