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王兄为人谦和而耿真,热情又赤诚;热衷于社会公益,职前退后多次组织、组建中办老干部文化活动,均有其活跃的身影、高亢热烈的演讲,和其卓越而功利于社会的有益贡献。
值此王兄回忆录即将出版之际,作为其知心友朋的一员,随笔略书以上几段感慨,作为对王兄的念及和鼓励 。
宫嘉瑞2011年3月22日晩于野庐灯下
12.逸扬寄语
学生眼中的恩师
在我最初的印象里,王德成老师是一位名字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文化巨匠、一位他人口中“级别很高的领导”。可是,随着我和王老师的一次又一次次接触,随着他的悉心教诲越来越多地播撒到我身上,王老师这个人在我的心中,渐渐地轮廓清晰起来。如果由我来告诉人们,王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请原谅,我会使用一种带有网络时代特征的肤浅的语言,来形容一位阅历丰富的老同志。但在我心目中,王老师就是一个“永远阳光”的人,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总是把乐观主义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周围的人,总是带着一种博大的爱心和事业的激情,去感染他在自己事业道路上有缘相遇的每一个人。在他的感染之下,从事不同工作、怀揣着不同意图的人,都不由地向着一个方向努力:那就是对人类心灵的教化,对青年人正确人生道路的指引;那就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必须把一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种植在每位国人的心灵深处。
自然,我的认识是极为幼稚的。我有限的阅历和学识,使我不可能了解王老师叱咤风云的一生。但我会用我的努力去一点点地了解他,去接受他阳光、力量和热情的“辐射”。惭愧地说,王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有很多,我都在当时都没能领受,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地体悟到,原来,王老师给了我多么珍贵的东西。所以,我更相信王老师是一位“播种者”,他通过自己在出版界多年来的辛勤工作,把无数的种子从自己心中播出,种植在这个世间。也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些种子很多被深埋在了地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它们都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从和王老师的闲谈中,我只是简单地得知,王老师出身农家,经历丰富,做过军人、教师、编辑和机关领导。其实,王老师本人就是一个成功、成才的好例子,我期待他的回忆录,希望更详细地知道王老师当年是如何立志?如何奋斗?如何抓住机遇、顺应时事?又如何积德行善、回报社会?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而作为直接受到过王老师帮助的年轻人,我感觉自己很幸运,他不仅为我种下了种子,还不厌其烦地为我浇水、施肥。他一遍又一遍地帮我改稿子,给了我很多“胜读十年书”的点拨,甚至对每个错别字、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在他工作的间隙,总是潜移默化地教给我人生的道理。不过,我特别要说明的是:他绝不是那种所谓爱讲“大道理”的老年人或是“领导干部”。他有一颗童心,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属于典型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型思维”,他的脑子里总是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他其实是在用他的大气魄和乐观精神在感染我,用他充满阳光、永远向上、藐视一切困难的“生命热力”在“辐射”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积极自信,走出个人的小天地,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
王老师一生不追名,不逐利,不谋官,他总是在为社会无私地奉献。但他又很会生活,他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他兼文兼武,比如精通书法,挥毫泼墨;又迷恋冬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欣赏酒文化,但从不贪怀。他是养生的行家,带动周围的亲友都投身体育运动中。他不追奢华,三五知交聚在街头的山西小面馆,或是羊肉泡馍小店,都是他的乐事。大家天南海北,畅谈尽情,尽显文人洒脱。从王老师那里,我懂得了人生的快乐来自哪里?人生的快乐不是通过物质得来,而是来自奋斗的过程中。生活中最重要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王老师的生活中,就总是充满了美好的风景。
我拙劣的笔,实在无法写尽王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诲。和他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感受到他的仁爱之心。如果按照“领导”的标准说话,他的确不擅长钻营,但他活得更真诚、更自在、更符合天地大道。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无拘无束、快乐洒脱地享受生活。我斗胆地说,在我看来,比起一位领导,他这样的人更像一位老师。他是后辈的榜样,他的回忆录,和他一样是我们的老师。
我感谢王老师,他不仅教我如何写文章,也教给我很多生活哲理、为人处世的方法、立志成才的途径。借此机会,也感谢王老师的好友、同样给予我很大帮助的韩英珊老师。能得到两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都是我的幸运。
附录
我能感觉到王德成老师对我寄予的希望,无奈我才学有限,有负王老师的器重,不能把老师希望通过我传达给当代年轻人的谆谆告诫传达出去。但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今后的我,会摆脱时尚社会的“成见”,静下心领会王老师的教导,并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不敢说什么大话,但我承诺:老师给我的财富,我会尽可能地让整个社会受益。
再次感谢王德成老师!祝王老师健康长寿、全家幸福!
学生:逸扬
(逸扬是《三国少年英雄记》一书作者,——王德成注)
13.冬泳网友留言选登
老虫读帖有感发,
写上几句呈阅。
恰似鲁班门前弄斧,
吴道子家门外卖画。
请海涵。
人生之路算漫长,
从农民工到部长。
草根部落出凤凰,
而今不休还上网。
您的爱好还算广,
新闻出版是专长。
七千日夜不白忙
《中国战争史》永放光。
网名佛道生,
感谢党培养。
机会时运都赶上,
可谓一辈没白忙。
(老虫)
学习了楼主的成才历史,真可谓红旗飘飘、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出人头地、异乎寻常、出神入化,使吾等学有榜样,找到了良师益友。望在今后的冬泳中志同道合,共同提高!
(潘冬子)
14.侯恩会在扶风县“京扶文化联谊商会”第二届年会上的发言
四十年后来相会
少小分离六旬聚,乡音无改两鬓白。
相见时刻不相识,笑问你姓你是谁?
难忘的1966年,是我们人生的磨难,是我们青春时代的激流险滩,它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间。那时我们满怀人生的理想,苦读奋斗在绛帐中学。“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的理想破灭了,面对迷茫的现实,我们含泪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