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一生学习和工作的回忆--马句回忆录 第3节

点击:

 

20岁的马句在北大留影

我对北京大学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对这所曾经孕育了无数精英人才的地方充满了敬仰。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华民国建立后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在民国初年,袁世凯、北洋军阀掌权,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在文化上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当时的北京大学当局推崇孔孟之道,校内死气沉沉,这种状况直到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才发生根本性地改变。蔡元培鲜明地提出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是“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北大从此一扫过去暮气沉沉,万马齐喑的旧面貌,出现了名流云集,学派林立,人才辈出,生气昂然的新景象。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最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为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经在北大任教。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在北大图书馆办公室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扩大了会员,改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1921年7月中共召开一大时,全国共产党员有53名,其中北大师生、校友占了21名,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据地。

1946年9月,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公然撕毁政协决议,破坏停战协议,派大军向共产党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加强统治,国民党政府叫嚣实行“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对人民进行独裁统治,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遭到北大师生和全国人民的反对。为了加强对北大的控制,国民党政府派国民党员陈雪屏为北大训导长,在校内设立国民党区党部,三青团大队部,进行各种罪恶活动,挑拨破坏学生团结,调查学生的言行,向国民党特务机关报告进步学生的黑名单。

有着民主、科学传统的北大师生,当然不能不起来斗争,五四运动老战士、著名参政员许德珩、周炳琳、钱端升教授等带头联合全校教授,要求胡适校长贯彻蔡元培校长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迅速获得全校师生的支持。胡适校长在北大教授和学生的集会上多次声明:“我和校方坚持蔡元培制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保证教授有讲课自由,绝不干预,我们保证北大师生在校内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

北大主张选课自由,听课自由,强调大学是对基本知识打底子;知识要博,要先博后专。历史系强调学生要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历史研究。我选修了钱端升教授的政治学,许德珩教授的社会学,胡世华教授的逻辑学,贺麟教授的欧洲哲学史;旁听钱端升教授的比较宪法,吴恩裕教授的中外政治学说史,王铁崖教授的中国外交史。在历史专业方面,我选修杨人鞭教授的世界史、法国革命史,郑天挺、向达等教授讲的中国史。跟这么多著名教授学习,不仅学到基本知识,还学到他们的治学方法,对我一生的学习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北大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很多学生进步社团,仅在北大沙滩文、理、法三个学院中,就成立了三十多个。这些社团多由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组织同学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出壁报。壁报的内容是批评国民党政府专制、腐败、打内战,镇压取缔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介绍解放战争的形势,介绍解放区的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等。

 

2008年,马句(左三)与北大校友合影

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

我参加了实学社,这个社是由叶向忠、方德普同学领导的(当时不知道他们俩是北大地下党南系总支委员,后来入了党才知道)。参加这个社团的同学多达二百多人,占当时沙滩文、理、法三个学院同学总数的十分之一。实学社分哲学、经济、政治、文学共四个组。哲学组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济组学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政治组学《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文学组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俄国文学名著,中国现代文学。我被推选为政治组的组长。除了这四个组之外,还设立一个壁报编写组,发动大家写稿,定期出《实学》壁报,贴在民主广场的西墙上。

实学社编的壁报最有影响有二期。

一期是编写了介绍中共土地改革的专号,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全文,介绍了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情况,吸引了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外人士观看。

另一期是,1948年1月,新华广播电台广播了毛主席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我和北大实学社的二位同学在深夜听到这条广播兴奋极了。在社长领导下,我们五位北大实学社的社员连夜在北大北楼教室前的平房中把我们收到的报告记录用大字抄写,在黎明前没有人的时候,秘密地贴在北大沙滩民主广场的西墙上。为了防止特务撕毁,浆糊用得特别多,张张牢牢地贴在墙上,撕不破。这篇报告一贴出去,就围满了成百上千学生观看,震动了北京大学和全北平的青年学生,校外人士纷纷来看,晚上看不清,很多人打着手电看。连续十几天,成千上万的北平学生和社会人士都看到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在转折时期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斗志,提高了胜利的信心。

我在实学社领导下认真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拥护。

我学习列宁的《两个策略》,认识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能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要参加民主革命,在民主革命中争取领导权,以便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引导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我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懂得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学习《论联合政府》,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在书中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得到比较大的发展。中国经济落后,“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同时,让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利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也有发展,保证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读到这里,我从内心里佩服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

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要求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学习了上述论述我非常振奋,我完全拥护党的纲领,希望能够加入共产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党。当时北大共产党是秘密组织,我向哪里,找谁申请入党呢,为此苦思了好一阵子。

 

20岁时,马句在北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