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如诗似歌--春英回忆录 第27节

点击:

 

春光熠熠耀睛窗,总念医生德艺长。

手可游刃有余地,心忧疾患少闲肠。

危楼任君指挥定,病眼从兹泯迷盲。

人到中年宜珍重,英才还赖筋骨强。

(注:危楼指北大医院眼科大楼)

五六年前,体检时出现甲状腺结节,每年复查都平安无事。2006年,经核医学放射线检查,甲状腺结节竟发展成为冷结节,肿瘤显影呈弱阳性。北医三院李益琛大夫立即做出住院手术的决定,但女儿李星觉得既是肿瘤就去住肿瘤医院。经陈大为、胡北城两位同志多方联系,11月7日,我住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天以后,我被推进手术室,因为心脏早搏,又被送回病房。11月17日,再次被推进手术室,由资深专家唐大夫和头颈科二病房主任李大夫为我做了甲状腺肿瘤剜除手术,经病理核实为甲状腺肿囊性变,虽属良性,但有部分增生,仍需服药控制。没有想到83岁又挨了一刀,挨刀是祸,术后可减少后患又是福,福祸人生就是如此。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已是2011年,我也迈进了88岁的门坎,身体自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小脑轻度萎缩,心、颈、股动脉硬化并伴有斑块,肠息肉中度增生,尤其是心脏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更使我心生恐惧。急去问诊大夫,大夫看看病历和影像,毫不在意地说:“这很正常,老人大多都是这样”。大夫的话使我感到,我的诸多症状大多是由老年性退变引起的,不必过分忧虑。但也感到我这架使用了近90年的机器,确实已经全面老化了。还是要小心谨慎地对待它,争取尽量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过一个健康、快乐、精彩的晚年

我虽有很多病,但自我感觉腿脚还较灵活,头脑也还清楚,心情舒畅,没有特别衰老的感觉。很多老熟人都说我和原来一样,没有太多变化,一些陌生人偶尔聊天时也说我不像八十多岁老人。大夫问诊和检查时问到我的年龄时,也时有诧异,连声说:不像、不像,甚至有的大夫竟问起我的养生之道来。其实,我对养生并没有什么刻意的追求,但七八十年来,心态平和、生活规律、家常饮食、远烟少酒、坚持锻炼、合理用药是我的基本生活习惯。

 

2010年,春英在松柏树前

当和老朋友聊到生死问题时,我常脱口而出:“尽人事,听天命,时刻准备着!”听来似是玩笑话,但确是我的生死观。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照,现在我享受着工资照发,医疗公费,连坐车、逛公园都免费的晚年生活,完全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欣逢盛世,我相信是能够健康长寿的。但毕竟已到了风烛残年,颐养调摄要更精心些,要做的事 “赶快做”,但愿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更健康、更快乐、更精彩些。

温馨和谐的老年集体

2008年9月我俩来到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融入了B栋五层老年群体。这里住着30多位离退休老人,都已七八十岁高龄,其中还有两三位是90岁以上的超高龄老人,大都体弱多病,每人都有一本病痛史。但除两三位需有专人护理的老人以外,一般生活尚能自理,心态比较愉悦平和。他们都曾经历过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随着共和国的风风雨雨走到现在,其中不乏做出积极贡献的领导干部、无名英雄和卓有成就的科技人才,可以说是一群有着丰富阅历和良好素养的耄耋老人。

 

2010年,春英摄于北京太阳城

同龄相亲、同历相知、同病相怜,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乐于倾诉、真诚交流,虽是新识,犹如故交。不仅老人们亲密无间,而且同服务人员的关系也很融洽。彼此尊重,相互关心,亲如一家。住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感到温馨和谐,心情舒畅。

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来到公寓后,我俩开始了全新的休养生活。早饭后,绕花园般的小区步行1小时,观花赏景,舒筋活骨,心旷神怡。回到房间饮龙井菊花,阅读书刊报章,了解国家大事,观察世界风云,身在斗室,悠然自得。午后,荣英或唱歌或打“国标”(即国家标准的麻将牌),晚间在自己的卫生间泡温泉,尽享大自然的恩赐,我就读书写作。我们也时常参加老年大学、假日联欢、保健讲座等活动。三年来的公寓休养生活,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特别是荣英,原来多病的身体基本康复,精神越来越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2009年,银龄公寓“晚霞美”合唱队在放声歌唱(前排左二为荣英)

老人们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87岁高龄的钟老,身着洁白的西装,参加老年服装模特表演,潇洒自如,毫无老态;更可贵的是他每天还要沿着温榆河疾走六七公里,风雨无阻。因而,钟老至今腰不弯,腿不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全国体协、妇联、老龄委举办的“2008年全国健康老人评比”活动中,他被评为“健康老人”,荣获金质奖章。

 

2011年,荣英在银龄公寓“五一节联欢会”上演唱歌曲《看见你们格外亲》

张大姐年届八旬,头脑敏锐,富有智慧,熟悉麻将“国标”,被麻将迷们奉为导师和顾问。几位大姐擅长歌咏,荣英也是这两项活动的痴迷者,乐此不疲。

 

2010年,荣英(左)与好友张伟怀(右)在银龄公寓前留影

老胡热心拳剑和保健操,春夏秋冬常年坚持;老姜每天绕广场和如意湖行走,常走不懈;还有一些老人钟情外语、文学艺术和中医保健,在网络大学课堂里,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老学子们的身影。文体学习方面的卓越骨干和积极爱好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活跃着老年生活,给老朋友们带来健康快乐的好心情。

真诚笃实的老年情谊

2009年4月28日,荣英因脑供血不畅,晕倒在地铁车厢里,我护送她急去医院诊治,到了晚上还没有回来,老人们很是着急。情急之下,老郑拨打我女儿的电话,终于打听到我俩的情况,大家才放下了悬着的心。老郑儿女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不好,还要全程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伴,但她还是拖着柔弱的身躯,经常驻足在每张餐桌前,出入于各个房间里,热心关照有病和需要帮助的老人;她经常和其他的老人沟通,及时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我俩感到她是我们最可依赖的贴心人,但她却自谦地说,我只是一名出于对哥姐情谊的“志愿者”。

 

2011年,银龄公寓庆祝建党90周年时的老姐妹们(右三为荣英)

去年冬季,我儿子从外地来探亲,老吴嘘寒问暖,热心帮助安排住宿问题。李大姐和老伍常常耐心地向我俩传授科学养生知识。此前我腰椎病复发,李大姐闻讯急把金贵的“神宁”送到我老伴手中,郭大姐也立即给我送来自用的“场效应治疗仪”,在医院诊治和老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的腰疾很快得到了恢复。

 

2011年,荣英与餐厅服务员小张合影

一些大姐们常把新鲜蔬菜和土特产品分给大家享用。在整洁的餐厅里,面对如屏似障的燕山和蜿蜒而下的温榆河,老人们一边就餐,一边聊天打趣,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们在这个亲密的大家庭中,享受着老年友谊的温馨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