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饮芳茗赠吴辉
几上芳茗胜酒香,魂牵故郡梦余江。
壤红水碧茶园绿,谊厚缘深情意长。
难忘窗前轻絮语,犹思花下慢徜徉。
南山翠竹应有意,万里姗姗总辉煌。
吴辉的小女儿姗姗在她父母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学习成绩年年优秀,一路保送,以优异成绩完成北京师大研究生学业,现已在华东师大工作。姗姗在京学习期间,常来看望我们,对我们特别亲,就像我们的亲孙女一样。看到老一辈的友谊也在下一辈传递着,我感到很是欣慰。
我和这三位不同寻常的好朋友以及诸多好朋友之间,生活上相互关照,救急解难,思想上彼此交流,排忧消烦。他们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生活支柱、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深深地感谢他们,永远爱着他们。殷殷地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欢度幸福的晚年!
2007年,春英与部分人大老友在龙腾苑合影
血缘亲情
我的长辈们都已相继过世,同辈的兄弟姐妹,晚辈的侄儿侄女、甥男甥女,血缘情深。在这里谨选几幅留存的照片,祝福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家庭幸福美满。
1987年,荣英(左)与大妹荣秀兰(右)合影
荣英(左)与舅母(中)及表妹曹淑琴(右)留影
1988年,春英与外甥女曹乐(右二)及其爱人刘杰合影
2009年,荣英与堂弟妹荣惠(右二)、荣真(左一)、荣强合影
2011年,荣英与外甥女张欣于北京太阳城奥林匹斯俱乐部留影
2011年,荣英与外甥女张虹于北京太阳城奥林匹斯俱乐部留影
天作之合
(此部分起由李春叙述)
1950年,校工会调来了几位文工团员,其中有一位叫荣英的女团员。她健美的身材,芍药般的脸庞,梳着两条及膝的大辫子,干起活来很泼辣,引人注目,给人好感,因为同在工会工作,我和她慢慢地熟悉了。不久,我因肺结核病全休,一个人住在铁狮子胡同1号学校主楼的一间小屋里。第一天,荣英就来看望我,虽然我患的是传染性疾病,她不但不害怕,而且经常来看我。后来,竟然每天把饭打回来,拿到我的小屋里和我一起吃,给我很大安慰,使我很受感动。
1997年,春英于香港回归之日留影
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母亲给人做雇工,她从小也进了工厂,没有正式念过几天书。我很想帮她学文化,拟了很多数学题让她做,我给判改,这也使她很受感动。在相互关心和帮助中,两人都产生了爱意。从此,两个人的来往更为频繁,一起逛公园,遛马路,下小饭馆,她照顾我的生活,我关心她的学习,她给我织毛衣,我教她骑自行车……在一个皎洁的月夜,在校门前那座经历过百年风雨的铁狮子跟前,我们终于热烈拥抱,把藏在心中已久的爱意尽情地向对方倾吐,我俩成了一对幸福的恋人。
长期一起工作和生活,更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她勤劳节俭,朴实大方,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文工团时已是一名独唱演员,来到工会更是全校闻名的歌手,无论是全校大会或其他的聚会上,每次都有她响亮动人的歌声,这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她也觉得我老实憨厚,工作积极肯干,有较高的文化,家庭也较简单,她家里也很同意这门亲事。1951年,我们终于结为连理,领到结婚证并举行了结婚仪式,成为合法的夫妻。
2005年,春英合影
1952年8月2日,长子小军出生;1953年10月9日,次子小元出生;1957年2月19日女儿小妹诞生,至此我们有了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感谢岳母,她一个人带着两个胖孙子,虽然老人心里喜欢,但是太辛苦了!1955年,我们发现老人家得了不治之症——子宫癌,老人膝下无儿,只有荣英这么一个女儿。她操劳了一辈子,受过很多屈辱,生活刚刚好转,本该幸福地安度晚年,但灾病无情,不得不惜别了自己的女儿和经她一手抚养的两个孙儿,享年只有53岁。
在当时低工资的情况下,我俩在学校里过的算是中上等生活,孩子都上了人大幼儿园,我俩可以安心工作和学习。但家务活不少,我因身体不好,做得很少,荣英除了每天忙于工作,晚上去夜校学习,还要负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我几次提出请一位保姆,她都坚决不肯,一直自己坚持着。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小元在幼儿园手腕骨折、在兵团手背骨折,小妹不到1岁得了严重麻疹肺炎,小军脑疝住院,荣英尽了最大努力,为他们求医寻药,日夜陪护,她用炙热的爱心,做了一个母亲可能做到的一切。
喜人的儿孙
孩子们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受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熏陶,天天向上茁壮成长,不幸的是他们赶上了“十年动乱”。那时小军、小元初中刚刚毕业,还不到16岁,他们还未成年就远离家乡父母亲人,相继到内蒙古兵团屯垦戍边,去从事艰苦的劳动了。更令人无奈的是,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最好机会。
小军在内蒙古兵团劳动了5年后,幸运地被召回北京,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化工部企业担任基层领导工作。他在青海高原参与化学工程时,不怕苦、不怕累,和职工打成一片,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1970年,小军参加内蒙古军垦回京探亲时留影
小元在内蒙古兵团苦干了8年,直到1977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开始,他在人大校工厂做一名铸工,后被提拔为干部,担任厂工会主席,考取人大函授学院,坚持读完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专、本科,这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20世纪90年代,小元毅然离开原单位到中关村迅速发展起来的私人企业工作,他聪明能干,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生产管理人员。小孙女惠子在她母亲的悉心培育下,健康成长,已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1963年,小元10周岁加入少先队留影纪念
女儿李星因为是家中老小,一直跟在我们身边,高中毕业后到郊区插队,后来做了自来水工人。她在劳动之余积极备考,考入人大中共党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女儿向来勤奋好学,自强努力,大学学习期间是历年的“三好”学生,农村插队是队里的劳动模范,工作又年年先进,经过她多年踏踏实实的工作,现已担任领导工作。女婿勤奋好学、意志坚强、博学多才,是一位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他们夫妇互敬互爱,家庭温馨和谐。外孙女洛海莎在她父母的精心培养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下,经过大学法学专业的学习,现已是新闻网络大军中的一员,儿孙们个个都已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子女关心爱护我们,为我们挡风遮雨,我们的晚年生活快乐幸福。现在我俩都已进入耄耋之年,爱心常驻,两手永牵,愿白头到老,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