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我的崎岖之路--石崎回忆录 第36节

点击:

这种批判会开了几次,她们对磐磐束手无策,也可能是这些叔叔阿姨们高抬贵手,没给磐磐定什么罪,只是让她还跟我们一起干活,在劳动中接受教育。

在劳动中,军宣队总让她挑重担,两筐鹅卵石装得实在装不下为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不好说什么,只想磐磐瘦弱的身体受得了吗?果然,磐磐因过度劳累得了急性肾炎,又因为江西天气潮湿,阴雨连绵,她在监狱里得的关节炎在这里又犯了,浑身的骨头整天疼,她连轻活都不能干了,只能在家里休息。

磐磐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

因为看病,磐磐经常跑医务室。医生除了给她开药,还给她做针灸治疗,也有村里的老乡来找人大的医生看病,这逐渐使磐磐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她了解到孙家村这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子,仅有一个“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大病看不了小病不愿看,最主要的工作是为村里的产妇接生孩子。除了这个,“赤脚医生”只能给伤风感冒的人、有点外伤的人开点药,包包伤口。村上的人有头疼脑热的,有一点小毛病的是能拖就拖、能挺就挺,因为他们找“赤脚医生”也医不好。实在挺不过去的,才往医院送。

磐磐觉得农村太需要医生了,自己为何不学点医学常识来帮帮他们,将来可能还有用途。

她又记起在她小的时候,一次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魏传统伯伯来人大看爸爸,他们聊天的时候,魏伯伯看到磐磐长得很漂亮,又聪明伶俐的,就说:“是个搞文艺的好苗子,将来到我们学院吧!”可是孙泱说:“我最大的愿望还是将来让她当医生,治病救人!”

磐磐想起父亲的愿望,更坚定了将来要当一名医生的信念。她找出了家里的医学书籍《农村医生手册》,又专门去鹰潭买了几本有关针灸的书,还有几包针灸用的针、酒精、药棉之类的。回来后,磐磐没事就专心研究,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人大的医生,磐磐已经和医生混得挺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磐磐把针灸所要用到的6条阴经、6条阳经和任督两脉共409个穴位都看得差不多了,也能背下来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能光看不练啊!她专门请医生指点她下针的要领,回来后就在自己的腿上、胳膊上试针,寻找针刺的酥麻感觉。这样,她不但很快学会了针灸,掌握了下针的要领,而且自己的关节炎也不严重了,疼痛逐渐减轻。磐磐在自己身上试验成功了,大大增强了她学习针灸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的房东孙伯伯也有腿疼的毛病,磐磐就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要为孙伯伯扎针去病。孙伯伯开始有些犹豫,但磐磐先在自己身上找准穴位操作了一遍,孙伯伯看后觉得试试也无大碍,就同意了。结果有意思的是,孙伯伯第一次居然感觉针到病减,疼痛立即减轻了。再经过几次针灸,孙伯伯的病痛真是减轻不少。他相信磐磐真有医术,逢人便说那个小姑娘如何如何,怎样治疗了他的腿疼,他成了宣传磐磐医术的活广告。

这样一来,就有几个老乡来找磐磐扎针。开始只是些腰腿疼、头痛的人,后来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哮喘、胃溃疡、牙疼,半身不遂的也都来找。

这对磐磐来说是个极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但她也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若稍有差池便会授人把柄,加上“迫害贫下中农”的罪名,让她“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磐磐总是拒绝他们并实话实说,告诉他们自己不是医生,只会针灸治疗关节炎,医道也不高明,治不了那么多种病。

可是老乡们还是不信,总是好言相求。磐磐无奈,便请来人先叙述病情症状,她记在本子上,然后约老乡两天后再来。磐磐就利用这两天的时间翻书,根据症状找出适合的穴位、用针的方法,然后还要在自己的身上试针,体会运针时的感觉,再记录下来。

就这样现学现卖,亲身实践,倒也减轻了好几个老乡的痛苦,群众的反映很好。农村是缺医少药的,磐磐并未挂牌行医,但很多老乡主动找上门来求医。不知村里的“赤脚医生”若是知道了会作何感想,但最起码老乡找磐磐看病不必出医药费,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而且他们似乎也认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即便治不了也要试一试。

对磐磐而言,在家里从小所受的教育是“仁义礼智信”,在学校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自然对人有一片爱心。她也希望能把这些病人治好,不单是出于对他们的同情,还因为磐磐对中医和针灸的热爱。所以,每接触一个病人,磐磐总是绞尽脑汁地分析他的病因,选择穴位。这对磐磐不仅是一个学习医术的过程,亦是一个提高医术的过程,她不求任何回报和感谢,只要病人的症状大有好转,她就会感到极大地满足,认为自己有价值,有用武之地。

陶行知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磐磐出身于书香门第,本来有远大的抱负,如今落到这种地步,她是不甘心的。

但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磐磐也认识到世道险恶,如果有人要害你,不论你做什么,他们总会找到理由。因此,尽管磐磐为老乡治病也要冒很大风险,这个风险不是来自病人,因为无论如何她都知道深浅,不会把人治死,风险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造反派”。她担心“造反派”迟早会拿这些事来大做文章,但既然她已经开了头,要收也难收得住。比如她给老乡针灸,先搞清别人得了什么病,她便对症下药学着怎么治,一旦开始接手就要负责到底,总不能半途而废。并且,磐磐每次都觉得机会难得,因为若是没有病人,单靠书本是学不到真正的针灸本领的,所以磐磐并不想放弃。

磐磐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

磐磐在老乡家里替人看病,总是在“五七战士”出工的时间,事情做得很隐秘,绝不张扬,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

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后来知道了磐磐为老乡看病的事,也担心地劝说磐磐就此住手,但她主意已定,非要坚持下去不可,只求我们不要声张出去。没办法,我们只好嘱咐她小心谨慎,不要把事情办砸了。

磐磐替老乡针灸看病的事到底还是传开了,因为病愈的老乡特意到修路队来表示感谢。这下可把事情闹大了,修路队专门派人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弄清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又专门就此对磐磐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们说磐磐给老乡针灸看病,是利用各种机会逃避思想改造,是拉拢贫下中农,是愚弄贫下中农,是缺乏严肃的医学态度等。

幸亏,磐磐替老乡针灸从没发生过什么意外,没有出现任何医疗事故,而且病人们的反映很好,对磐磐感激不尽,因此别有用心的人也没有抓住更多有利的武器或理由来追究惩治磐磐,只是警告她以后不准再冒这个险。

从这以后,磐磐每天还得跟“五七战士”们一起出工劳动,进行改造。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人员自然也向房东和村干部就磐磐行医的事做了解释和规定,让他们说服老乡不要再来找磐磐看病。

磐磐回北京农村插队

磐磐又在修路队劳动了一段时间,突然接到了清华园中学的来函,这是她在小姑家寄住时就读的中学,学校要安排磐磐到北京农村插队。能离开修路队,磐磐当然特别高兴,可我心里很矛盾,在北京,她已无家可归,插队的前途也很渺茫,但这也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出路。当时的初中生都不能升高中,都去了建设兵团或农村插队。因而,我们也只好听从这一安排,磐磐到知青办办完手续,很快便回到了北京,在海淀区上庄公社白水洼大队落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