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我有许多毛病 ,思想也不健全,
但我会向毛泽东思想求援,
加强团性锻炼,克服缺点。
尽管前进的路上有许多坎坷,
我都不会忘记勇往直前!
不能做时代的落伍者,
即便是跌倒了,
爬起来!仍旧希望满天!
前进,前进!
按照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前进!
拿起前进的武器,
打倒阻碍前进的敌人。
不管前进的道路
多曲折,多艰苦,多悠长,
我坚信,
有毛主席,有党,有团组织的力量,
我一定能胜利地向前进,
一天比一天更成熟、更坚强!
从这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坚持不懈地写作。虽然我什么都不懂,知识很浅薄,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是我的志向不小,希望将来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作家或诗人。尽管我写的东西都不成形,但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没有间断练习写作,我会把所有的感想都记在小本上。
1950年3月,政治学院的学习结束,和我一届的学员们都各奔东西。我不愿再回部队,最希望到东北大学文学院继续学习。东北电影制片厂有我几个战友,他们也希望我继续学习。
毕竟经过这段时间系统的学习,我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觉得不应当只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不论地方还是军队,只要工作需要,我就要服从分配,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结果,我又被调到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后改为文工团)工作。
养母病逝,感慨万分
来到宣传队不久,我就接到来自哈尔滨的养母病危的通知,领导批准我回家探亲,我写了下文:
归 家 探 母
一天的旅途颠簸,
终于到达离别两年的故乡。
夜幕刚刚降临,
稀疏的路灯闪闪发亮。
空中一轮明月笼罩着大地,
微风吹动着树枝,
在月光下摇晃。
松花江水静静地流淌,
一切都充溢着恬静安详。
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
一群群回家的行人,
谈着,笑着,走着,
露出幸福愉快的面容。
我孤独地走在路上,
回忆着和老母共同度过的
艰难岁月,
没心思尽情享受故乡之夜的美景。
加快匆匆的脚步,
奔向那思念已久的病危老娘。
她蜷缩在床上,
已奄奄一息,
双眼已毫无光芒。
待送到医院,
太迟了!太迟了!
她早已孤单无助、重病卧床,
只是怕妨碍我的工作,
并不通知我,
一直到垂死,
等待着见我一面才放心离去。
也只有在今天啊!
我深深感受到伟大母爱的无私,
而我再也无法补偿她的爱,
只能常常为她落泪哭泣!
我养母的后事操办得比较简单,我用区里给军人家属发的优抚金买了一副棺木,和四叔(他是哈尔滨市三棵树工厂的一位老工人)一起把养母安葬了。
这事给我很多的感触。我想若不是解放了,如果还处在旧社会,我的命运会怎样呢?也许只能给别人家做童养媳,或是童工,或是……真是不敢想。
是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是党拯救了我。这一观念,我始终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我应该报答党,为革命贡献我的一切力量。这不只是一时的美好愿望,而是要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中去的。
慰问连队,四处演出
回到部队之后,我就投入到紧张的节目排练中,我们接到了上级布置的任务,让我们下连队慰问广大的指战员们,多个部门都积极地做着准备,用火一样的热情迎接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宣传队主要去慰问辽宁、吉林一带守卫边防的部队。6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们坐上火车日夜兼程奔向目的地。
坐在车厢中,我想起了194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没有火车、汽车,有时还能坐辆马拉的大板车,更多时候要徒步行军,我们走了百八十里路去慰问在东北解放战争最后一战中负伤的伤病员们。
我们从阜新出发,走了18个城市和村庄。那些地方都刚刚被解放,所到之处一片荒凉。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留下来的残垣和创伤:许多房屋被炮弹炸成了一堆堆的瓦砾,老百姓们仍然饥寒交迫。
如今,中国解放了,广大人民群众正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到处有劳动者参加建设的身影。机器在加速运转,工人们不断创造出行业新记录,农民们在自己分得的土地上播撒耕种,从此再也不受地主老财的剥削,祖国大地到处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我们国家将要和这飞奔的列车一样,载着全国人民突飞猛进地奔向康庄大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从废墟上重建起美丽的城市和乡村,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生长出社会主义的秧苗。在城市里,我们将要筑起高楼大厦,建立规模宏大的工厂;在农村,农民会用拖拉机耕种大地,马达声响彻云霄,黄金似的麦穗在阳光下微笑。那些适龄孩子们都能够高高兴兴、无忧无虑地进学堂学知识、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总之,社会主义的明天啊,会成为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但是,美帝国主义对我国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蒋介石虽然已被赶到了台湾,仍然做着伺机反攻大陆的美梦;少数敌特分子也在暗中进行骚乱活动,尤其是祖国的边疆更不安宁。因此保卫边防,巩固胜利果实,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是每一个革命军人尤其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必须认清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
我们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带着任务去慰问保卫边疆的部队战士们的。
1950年夏,石崎(左一)和东北军医宣传队的战友小吴留影
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通化。下车,我们忽然看到无数面鲜艳的红旗,还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原来这都是为了欢迎我们宣传队的到来而准备的。接着,部队就让我们分别坐上了十轮大卡车,把我们拉到了营地。
我们原来想既然是到边疆哨所,那么就准备着爬山、过河、走草地,准备吃苦,想不到,部队的同志待我们如“上宾”,每日都好吃、好喝招待着我们,让我们得到了“超级”享受,特别舒适。我们也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尽心尽力地演出,加深了和战士们的伟大阶级兄弟的情谊。
两个多月里,我们宣传队去了驻守通化、柳河、快大茂子、八道江等地的连队演出,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在部队播下了文艺种子。8月初,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返回沈阳。连队的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欢迎我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