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喜看园林春几许--姚鸿明回望艺术人生 第32节

点击:

结果,接下来的几天拍戏时,导演总是从各种角度找这两个演员的茬,一会儿说他们普通话说得不好,一会儿说表情不对,一会儿又批评台词不准确,反正总是刁难人家。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不高兴了,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干嘛老是刁难人家呀?而且本来是剧组的计划突然改变了,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我因为这件事一直和导演闹得很不愉快。导演一直嚷着要开除他们两个人,我一直死扛着,拍得时间长了也就没法换人了,但是我和导演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后来还因为剧组的其他一些杂事,我跟导演最终闹翻了,我一气之下,甩手离开了剧组。

 

2006年拍戏时与史林(左)合影

后来,史林知道我为了他跟导演和制片部门闹翻了,他对我特别感念。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很出色的演员,还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一直没忘了我,他筹拍的所有电影都给我安排角色。我也跟他说:“你不要考虑我,也不要总想着给什么回报,咱爷俩没那么多事儿,你叫我来帮忙就帮忙。”他说:“那能忘了您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定要报答我,我说:“别,无所谓的事儿。”他叫我帮忙时,我从不惜力,从不谈任何条件,抛开一切上他的戏。

至今为止,我一共参加了他四部电影的拍摄,《幸福药方》、《佳酿之恋》、《传世宝藏》、《侠骨豪情》。2009年他开始拍摄自己投资、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佳酿之恋》,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葡萄酒的电影,在中国还是首次涉及这个题材。拍摄时对于拍摄场地——葡萄酒厂的要求很苛刻,但是史林刚刚起步,资金非常有限。他向我请教,我主动提出来给他想办法。随后我找到以前的老战友,在他的帮助协调下,剧组顺利地在昌黎县的葡萄酒厂完成了拍摄。这算是给史林扫平了开头的最大障碍。

虽然史林在我眼中只是个孩子,但是他的言行作风都深得我心,我给他的帮助也让他走出了一个个难关,纵然年龄相差甚远,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信赖,所以我们爷俩成为了忘年之交。

帮助王文彦

提起与史林在那部反映文艺兵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的事情,就不能不提及另一个年轻人——王文彦。我当副导演时除了挑选主要角色,一些次要角色也要由我来挑选。当时全国各地的演员都从四面八方跑到剧组送照片和简历来推销自己,其中就有王文彦。他毕业于山东艺校,当时是青岛话剧团的青年演员。虽然我面试了好几百个男演员,但觉得这个孩子谈吐朴实,很符合我心目中的演员形象。恰好有一个角色是班长,他的年龄和身高都很合适,于是就决定让他来演,不到一个星期就签了合同,但是酬劳并不多。我知道他是刚刚出来闯天下,境况很艰难,还特意找他谈了这件事,他倒是不在意,说:“没事儿,老师,钱多钱少我不在乎。”

确定了之后我就告诉他要在烟台拍摄,让他先回青岛等消息。我们剧组到了烟台后,很快就要开拍了。没想到他突然给我来个电话,说:

当伯乐,助才俊

“姚老师,实在对不起,我来不了了。”

“为什么呀?” 

“我们话剧团找我了,要求所有话剧演员都不许在外面漂,都必须回剧院工作。我是剧院的正式演员,得服从剧院的安排,我是抽空来拍戏的,现在剧院让我回去,如果我要是去拍电视剧,那剧院不就把我开除了吗?”

这可让我为难了:“这怎么办啊?你都签了合同了。”

“求您帮帮忙吧。”王文彦恳求地说。

后来我特意找导演商量这件事,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组织观念,很朴实,很守信用,去不了也提前跟我们商量,而且还是因为单位工作的事情,并非是因为私事。所以最后大家都同意了,他可以不来,合同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2010年在青岛拍摄《包青天之七侠五义》时,与副导演王文彦(左)合影

但是我没想到王文彦还一直记得我。2009年我正在青岛郊区,跟唐国强一起拍摄电视剧《东方》。王文彦是电视剧《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的副导演,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希望我来参演。当时《包青天之七侠五义》一共40集,分为10个阶段,每个阶段4集,也是在青岛拍摄。他想让我来参加其中一个阶段的演出,听说我在青岛,就请求我拍完了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是我当时实在抽不开身,就婉言谢绝了。拍完《东方》后,我没和他打招呼就回了北京。

又过了将近一个月,他给我打来电话:“姚老师,现在已经是第四阶段了,您是不是能来?”我说:“我还是来不了,有事儿。”后来一拖再拖,已经到第六阶段,该拍《包青天之七侠五义》最后的部分了,他再次打电话希望我过去。我说:“你干嘛非要叫我来演呢?”他说:“姚老师,当初因为您那部戏我没演成,您都原谅我了,而且单位的事儿也没耽误。我得报恩啊。”我说:“你别那么说啊。你这个孩子很好,这么朴实,这个朋友可交,既然叫我演第六个单元,我就答应你吧。”

当时其实还有一个山西的20集电视剧让我去拍,戏份很重,酬劳也不低,但是我推掉了,直奔青岛而去。很多知道内情的人说:“你大钱不挣,却挣小钱。”我说:“得以情谊为重啊。”到了青岛的剧组之后,我扮演了其中的盐帮帮主,这是个反面角色,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当时这件事让我也颇有感慨,觉得王文彦很念旧情,很尊重长辈,是个特别好的孩子,这样想来,当年我帮助他也是非常值得的。

帮人写文章

我自幼爱好文学,没事的时候喜欢把自己从事表演的体会和感悟都记录下来,也写写自己和知名演员交往的小故事,很多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了,因此,我写文章丝毫不费力气。由于我对戏曲艺术是个内行,所以我的文章也很有分量,再加上我又热心助人,渐渐地就成为了剧院里的一个“笔杆子”,同事们遇到什么要写文章的事,都会来找我,而我也乐意帮助大家。在剧院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晋升职称都需要写类似论文的职称评定和自我鉴定材料,很多人往往不知该怎么写,这时候我就主动帮助他们。

记得我们剧院有个老演员叫贺永祥,他是唱花脸的,评职称的时候写论文遇到了困难,就找到了我。后来他的论文顺利通过评审,他也被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包括谷峰的职称论文也是在我的帮助下完成的,他也被顺利评为国家级演员。

这些年,无论是戏曲界还是影视圈,我都尽我所能给予所有需要我的人以帮助。虽然很多人都对我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是我从来不是为了任何回报而帮助别人,而很多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能跟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也正是了解到我这种施恩不图报的品质,我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坦荡、平和的快乐。

影视表演感悟

这几十年来,我既从事戏剧、曲艺的表演,也参与影视剧的指导和演出,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从中真的是感悟良多。我自己也在这些感悟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