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伊淑芳
在拍摄电视剧《东周列国》的时候,我就已经逐渐融入到影视圈里面去了。当时我们家楼下有个街坊,就是北京京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慧芳。有一天她对我说:“我有一个学生,是山东来的,叫伊淑芳,在部队当兵,现在跟着我学唱青衣。我看这个姑娘挺有天赋的,嗓子好,表演也好,身段也好,个头儿也合适,我想培养她,以后有机会就可以留在北京京剧院。”李慧芳是想让她全面发展,除了京剧以外,也能在影视圈发展一下。听说我在影视圈里还有点路子,就找到我了。我知道这是好事,就先应承下来,我说:“李老师,我也是刚刚进影视圈,还不是特别熟,我给你试试吧。”
之后,我看了伊淑芳的表演,觉得还不错,就帮她联系了北京军区京剧团,因为她还在部队,调到部队的单位比较容易。我就找到北京军区京剧团团长朱宝光,推荐了伊淑芳。随后,我们就在前门小剧场特地为她安排了一场演出,请朱宝光来看。她唱了一段京剧《天女散花》,朱宝光看完之后对她还比较满意,但是却告诉我说,他们剧团要招收一个人也不太容易,首先要上报军区。正好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是我原来部队的政委,我又找到以前的战友希望联系到这个政委。但很不凑巧的是,对方当时正好出差去了,我只得留下口信,说等着消息。过了一两个月都没什么消息,这个女孩就有些着急了,于是我又东奔西跑,先后联系了北京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但都没有合适的位置。
正当我为伊淑芳的事一筹莫展的时候,电视剧《三国演义》正好要开拍了。这部戏的导演之一是沈好放,之前是《东周列国》的导演,跟我很熟悉。我就找到他问:“能不能给安排个角色?”他说:“没问题,都是熟人,在《三国演义》里给你安排角色吧?”我说:“不是我演。我有个朋友,一个女孩儿,你能不能见一见,给安排个角色?”他爽快地答应了。一见到伊淑芳,他觉得形象气质都挺好,当即说:“行,那就安排演刘备的甘夫人吧。”刘备有两个夫人,一个是糜夫人,一个是甘夫人,伊淑芳就被选中演甘夫人。
当伊淑芳得知,北京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虽然都还没有消息,但是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组已经确定用她,她就高兴地返回部队了。但是随后却发生了一些变故,她回到部队后电视剧还正在筹备阶段,她却面临着即将转业的问题,那时她就有点动摇,准备直接转业回家了。我知道后觉得非常可惜,就给她家打长途电话。当年通信很不方便,没有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话,我是跑到西单电报大楼去打的电话。
她在电话里说:“我准备在日照跟我男朋友结婚了。”
我说:“你别这样,你年纪轻轻的,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那可不行!”
她有些无奈地说:“这是我家里的意思,演戏的事再说吧。”
我又开导她说:“你过来吧,《三国演义》马上开拍了,你赶紧过来。”
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那还是算了吧,不去了。”说完,就挂了电话。
回到家,我越想越觉得就让她失去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隔了几天,我又跑到电报大楼去给她打电话,好说歹说,把她生拉硬拽过来了,她男朋友也陪着她一块儿来了。过来以后,她就说她不想再干这行了,准备转行。我说:“那不行,你必须得干这个。”我那时候非常想帮她,为她花费了许多心思。她来北京举目无亲,跟李慧芳老师学戏的时候还有吃有住,但现在却什么都没有了,于是我就让他们两个人吃住在我们家,我爱人很通情达理,帮助我照顾他们两个人的饮食起居。
当伯乐,助才俊
将伊淑芳劝服后,我又联系了《三国演义》剧组。我跟导演说:“她男朋友也是个演员,在部队里也是文工团的。在剧组里有什么小角色就让他演吧。”所以,她男朋友也在剧组里安定下来。伊淑芳演甘夫人,他男朋友就演大将、骑兵,或者就帮忙搬搬道具。
199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三国演义》时,与伊淑芳(饰演甘夫人)合影
拍完《三国演义》以后,伊淑芳回到北京又接拍了电视剧《七侠五义》,她在里面扮演女主角。其后又拍了很多电视剧,总之是如我所言,真正走上了演艺的道路。她男朋友也发展得不错。后来她跟男朋友到我家来看我,对我千恩万谢,还说:“我们如果成功了,一定忘不了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她也真的比较成功,自己也创建了公司,当起了老板。
伊淑芳做了老板后,曾经让我去演电视剧,都被我一一婉言谢绝了。我知道这是她有意报答我的行为。在我看来,我给予她帮助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当初我就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如果就因为我曾经帮过她,现在接受她的一些有意的报答,我总觉得有些接受不了,这也和我当初助人为乐的初衷不符。
帮助谷峰
我认识谷峰也与伊淑芳有关系。谷峰是伊淑芳的同学,在前门小剧场帮伊淑芳安排演出时,谷峰也过来帮忙。那时伊淑芳就直率地请我也帮帮谷峰的忙,说他是河南洛阳人,原来是学唱豫剧的,文武双全,刚刚毕业,是个很有前途的武生演员,一人在北京举目无亲,生活很艰难,请我帮助找找京剧团等戏曲团体的接受单位。
和谷峰结识之后,我发现他真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他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师承“出手大王”郭玉昆[⑩],又问艺于“武生泰斗”王金璐与京剧名宿李元春二位先生。自幼从父学艺的谷峰,基本功非常扎实。在中国戏校苦读时,不分酷暑寒冬,每天坚持三遍功,手中耍弄的兵器不够百十多次绝不放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都使得出神入化。尤其令人折服的是他的拼搏精神:脚蹬厚底高靴,身着几十斤重的靠旗,双手不断变换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锤花,然后连续走串翻身,像陀螺旋转一样,先慢后快可以一口气连翻一百多个,这在京城内乃至全国戏曲界也是十分罕见的。
我当时就想,这么好的青年演员不能留在北京太可惜了,我要为他进入戏曲团体做些准备工作,为他的发展开道铺路。
其后,我为他联系了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等单位,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确定下来。随后的一个契机让他进入了北方昆曲剧院。1994年我们从香港演出回来后,要在北京进行汇报演出。但是剧院演孙悟空的人意外摔伤,没法演出,其他的演员都不是武生,根本代替不了。当时的戏票已经都卖出去了,剧院的领导心急如焚。那时候我还是演出处的处长,看准这是个机会,就给谷峰打电话说:“你赶紧过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戏你会不会?”他说:“我会呀,老师教过我。”我说:“好,成败在此一举了,你就把握好吧。”随后,他叫来京剧院的一个老师帮他,练了将近半天基本上就熟练了。这时我就跟我们剧院的领导说:“院长,剧场不要退了,戏票也不要退了,我已经找人代替了。”院长特别惊讶,赶忙问是谁,我说:“是北京京剧院一个叫谷峰的小演员,这个小伙子二十上下,能翻能打,能唱能演,还演过这个戏。”其实那时谷峰只是北京京剧院的临时演员。院长听了很高兴,让我赶紧把他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