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国外考察的时候,发现美国最好的学校不是公立学校,而是私立学校。据我了解,美国有些私立学校都是有大财团做后盾的,学校请来很多世界知名科学家、教授作为学校的荣誉校长,因此这类学校知名度非常高。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它们都是私立学校,但是我们发现这些非常优秀的私立学校均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国家还给学校很高的补贴,若中国的私立学校能吸收国外办校经验,并找出自身的特色加以发展,那么这类学校必然会做出一些惊人的成绩,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社会上还存在着另一类私立学校,办学人不懂教育规律,只注重原始资金的积累。很多学生听了该校宣传,只要上交定额学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承诺,但是入校后发现并非如此,按道理若学生要求退学,校方应该同意并退款,但是校方原则上不让学生退学,若学生非要坚持,校方不退还学生交的学费。这些学校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充分说明了学校经费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校内工作人员多是家族式的,不仅基础教育设施不齐全,而且师资力量薄弱,只能聘请一些外地退休老教师。为了节省开支,按课时给教师发工资,这一合作方式导致了教师上完课立即离校的教学习惯,同时也导致了教师极大的流动性。如果其他私立学校能够支付更多的课时费,教师就会直接跳槽。校方和教职人员全部本着金钱至上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学生想请教问题也找不到老师,校方不负责,教师流动性大,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据我所知,某一个私立学校的一个班级在一年时间里,仅班主任就换了七八个之多。可以说这类私立学校是很不完善的,生源、师资不稳定,家长情绪必然不稳定,所以这类学校最容易发生问题,比如学生打架、早恋等等,尤其当校方承诺未能兑现的时候,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
如果这类学校想继续办下去,就必须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争得政府的支持,令我最为不满的是校方对外宣传的实力与事实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欲中途退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曾在某私立学校任职校长,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宣称“本校升大学的几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有家长不相信,可以问朱校长”,但是我特别清楚这所学校上一届的升学率,我不能说假话,所以我回避了。这种不实信息的传播有损于学校形象,同时给学校带来了信誉上的巨大损失,最终,我辞去该校校长职位。
还有些私立学校是集体办学,几个有兴趣搞教育的朋友一起合办,但这类学校并不在多数,因为大家志向不同,有的人心甘情愿为教育倾家荡产,有的人锱铢必较,也有的人是利益当前,办校挣钱愿意参与,一旦学校稍有亏损,马上撤资走人。就算大家全部一心热爱教育事业,但各自秉持的教育理念多少会有出入,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内部不团结,学校很会就会垮掉,这样一来必然会给教育部门带来很大的麻烦。像“某学校刚成立不久,学校所有资金被某个校方董事会成员拐跑导致学校不得不停办”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教育局对私立学校心怀芥蒂也是情有可原的。
私立学校
目前我国的私立学校还处于初级模式的阶段,需要办学者不断对之加以完善、改进。若想将私立学校办成名校,我认为需要借鉴西方私立学校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政府给予平等的政策,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和实力雄厚的财团的大力支持。一些教师不愿去私立学校任在职教师的原因不仅仅是工资问题,关键是私立学校无法保证在职教师评职称的需要,如果政府能够制订一些相关政策,让私立学校在职教师也能有机会评职称,哪怕有一些附加条件,也能够改善一下私立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学校
第四种教育模式是国有民办学校,也有的是民办公助学校,这两类学校非常相似,可以归为一类。这类学校的特点是产权归国家所有,以股份制的方式来办校,国家和办校者共同占有学校的股份。因为私人投入的资金远远多于国家出资,所以私人占有大部分的股份,国家只占小部分,学校的大股东才可任董事长职位。
比如一所公立学校遇到了办学瓶颈期,这时某位房地产商来校提出合办经营的提议,他方出资占90%股份,教育局占10%股份,这样一来,原公立学校即为国有民办或民办公助类学校。
我曾经去过这类学校,感觉还可以,学校董事长个人总资产已经达到几个亿了,因此他不指望从学校得到任何经济利益,他对我说过:“我办这个学校一分钱不赚,如果这个学校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再补贴。”
这类学校带有一定程度的私立学校的性质,学费比公立学校稍高一些,虽然不以盈利为办校目的,但也不能让学校一直处于赔本的状态。为了获得理想的教育水平,必须吸引优秀教师来学校授课,所以学校的教师待遇比一般公立学校的待遇高,在这类学校里,教师也可以享受与公立学校相同的政策,如评职称等。
教育局必须派代表定期来校开董事会,参与选举学校领导层成员,学校不仅能够直接接受教育局的领导,同时还具有自主权,可以按照学校的师资特点开展很多一般公立学校不能举办的活动。
我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错,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像北京海淀区的十一学校原来是部队子弟学校,现已成为民办公助学校,非常具有知名度,该校校长经济实力雄厚,可按自己的思维来设计和规划学校的发展。
补习学校
中国主体办学模式主要是以上四种,其他的教育模式主要与升学有关,尤其是与高考有关,这些都是社会对教育的强求和认知偏差所产生的。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高分,所以补习学校也非常多,这类学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并不能达到所有家长的要求程度。补习学校只注重教授知识,忽视了教育本身,班主任除了讲课外,仅是机械地记录学生出席率,对学生缺少思想品德方面的系统化教育。
班级过大,所有班级都达到了七八十人的规模,也有一二百人的时候,我曾经给三百多人的班上过补习课,我在黑板上写多大的字,最后一排的学生都看清楚,后来他竟然带来望远镜看板书。一个老师给三百人上课所得的课时费和给二十人上课所给的课时费是一样的,所以班级越大,教学成本越低。一方面大规模的教学导致了不能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生源参差不齐,老师很难控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难点,同时也很少能听到学生的反馈。
补习班基本上都是短期的,补习学校最忙的时候是假期,有些学生平时也参加补习班,但效果往往是越补越差。学生有学习疲劳期,另外补习班的老师流动性也比较大,对学生的情况也不能保持一贯的了解,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对一式辅导学校
现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一种教育模式叫一对一式辅导学校,相当于以前的家教。这种教育模式成本低,效益高,租10平方米的房子就可以解决教学场地的问题, 租金也相对便宜,只要有学生来报名,随时可以上课。
辅导学校将所得学费的一部分用来支付教师的薪资,教师在学校的监督下给学生上课,家长不能与教师单线联系。虽然这类学校的形式比较特别,但我认为一定是社会上有需要才会产生这个行业。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个性很强,家长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就得想办法给孩子补习,补习班的出现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