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红了,说:“不是。”
“你普通话说得很好,为什么不用普通话讲呢?”
“我妈不让我说普通话。”
“你妈不让你说普通话?为什么?”
“我妈说了,说普通话不说我们河南话,那是忘了老祖宗要挨打,所以我不敢说。”
我逗笑地说:“将来咱河南人跟广东人办事或做买卖还需要请翻译吗?”他也笑了。我随后说:“说普通话对咱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老说地方话,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员交流是没有好处的。”
农村的卫生条件很差,我们到学校考察后发现很多学校的厕所是不合格的。学校办得好坏从该校文明程度上即可反映出来,而文明程度最基本的一个表现方面就是厕所的卫生条件。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务人员观念陈旧,认为厕所和教学没有实质性关系,其实这正是培养中国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当地老百姓非常欢迎这次教育贷款的活动。
我们在福建龙岩地区考察时,当地百姓问我们:“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来建设学校。”
龙岩地区多山,学校和民宅都建在山沟里,遇大雨易形成山洪,曾经多次淹死过当地居民,受难者不在少数。每逢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民宅坍塌,当地的居民就跑到学校教学楼里避难。在他们心中,学校是可以救命的地方,所以他们听说我们是来建设学校就特别欢迎,非要送给我们一些风干的土特产。当初我们刚到河南,当地人就像欢迎八路军进城一样,白发老太太挎着一个装满鸡蛋、枣、栗子的筐,等着送给我们。可见老百姓也知道搞教育的重要性,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深得民心。
我们批准贷款的学校最后都建设得非常不错,通过世界银行教育贷款的活动,专家组下到各地学校教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不能浪费,也不能舍不得用。在这个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希望工程与“贫三”项目工程的区别在于,希望工程是团中央和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活动,而“贫三”项目是教育部跟世界银行贷款组织的无息贷款活动,很多当地老百姓不知道这点。有一次,我们与教育部一些领导去地方检查工作,当地人在接待处贴上了“欢迎希望工程”的横幅,我们说:“你弄错了吧,我们不是希望工程的。”
“贫三贷款”项目中,有一项是为该地区培训校长和教师,我们出钱让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免费培训,但是有的人不愿参加,他说:“我知道参加培训会提高我的领导水平、教育水平,但我不敢去。”
我问他:“为什么?”
“我去培训至少得俩礼拜吧?尽管你们给报销车费、资料费、伙食费,但是学校里不能两个礼拜没有校长,如果我去了,恐怕会有人把我校长的职位顶下来,我怕丢了这个职位,所以我不能去。”
地方的某些政策还不够稳妥,导致有提升机会他们也不愿意去。
我在某些省或地区发现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分配特别困难,但是那里的代课教师(有些是不合格的)特别多,我跟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询问原因,负责人回答说:“这很简单,聘请大学毕业生来我这里当老师好不好?当然好,老师课教得可能也好,但是专职老师的工资高啊,我聘一个代课老师,几百元钱就够了,你想想,一位专职老师的工资够我聘多少代课老师?我们学校本来就没有钱。”
我国曾经仿照世界银行教育贷款的专家组组建了全国义务教育的专家组,后者寿命短,相应工程不了了之,全因经济实力欠佳。世界银行教育贷款最终能够将贷款落到实处,而全国义务教育的专家组只能开空头支票。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们除了西藏、青海、湖南、宁夏这些省没有去过,其余较贫困的省份全部走访了一遍。教育为立国根本,由于中国之大,人口之多,经费紧张,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用最少的钱去完成世界最大范围化的教育,真的非常了不起。
当初国务院负责管理教育的一位领导到地方小学视察工作,校内在升旗,他觉得这所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好,随即说:“咱们每个学校都立个旗杆,通过升旗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地方代表说:“好,那你们就给我们每所学校捐一个旗杆吧。”这位领导算了一下,还真是捐不起。
移风易俗难加大教育建设难度
可见,我国学校非常之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业,我国在义务教育上确实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并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模式。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在游牧地区,之前稿的“马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老师骑着马跟着学生,边放牧,边教课,在学生随着家庭迁徙的过程中给学生上课,6年后,学生连一年级的考试都没及格,因此将“马背教学”改为“定点教学”,家长可以骑马游牧,但是孩子必须要在固定地点集体吃、住、上课,为此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教育经费。
再如,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发现青海某地的高山上有两户人家,这两家共有三个年纪不同的孩子,最近的学校都在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如果让孩子上学就必须选择住校,而这两户人家的经济条件又非常困难,即使学校减免学费,家长依然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因为离家太远了。
中国重男轻女的旧观念直接导致了很多落后地区的女童频频辍学,尤其是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很常见,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母亲”的教育观点。
当然,到了不同地区要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内蒙古的学校有纯蒙语教学,有蒙、汉双语教学,现在也有蒙、汉、英三语教学的学校,我们非常鼓励他们开设后两种语言学校。我曾经冒着很大的危险就纯蒙语教学方式提了一个意见,我说:“我不是不尊重蒙古族,纯蒙语教学确实有局限性,因为我们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如果只局限在蒙语里,别说冲出亚洲了,连内蒙古都冲不出来。所以我建议你们加紧汉语教学。”当时内蒙古教育局人事部门的成员都认同了我的观点。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虽然不能说现在已经全部达到了义务教育的程度,但是全国的教育单位都在为此而努力,能进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经过教育部门下基层考察、指导,严厉纠正不正之风,同时配合媒体的大力宣传,全民族素质的日益提高,我想中国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示范学校
我对中国基础教育做了一些考察,应该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这与我国国力逐渐增强,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追赶并成为走在世界前列国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及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国策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实施等不无关系,但最根本的内部动力仍然是人们对教育有迫切需求,中国教育在形成规模化之前,具体的操作模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我在学校工作时也尝试过一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