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朱迪生回忆录 第30节

点击:

在尝试过的众多教育模式中,最有成效且最具基础性,同时也是最能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示范校,也就是所谓的重点学校。

毫无疑问,目前引领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并促进基础教育壮大的确实是示范校,不仅因为示范校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也因为示范校具有健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校内的设备是一般学校无法比拟的。我国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示范校的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先进的教育设备必然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些西方国家的代表参观了我国的示范校后都感到十分惊讶,纷纷赞叹道:“你们这个教育设备比我们那儿的还要强!”

示范校有严格的建校规模,过去是35亩地盖一所中学,现今规模标准扩大,家长和孩子对示范校的期待高,再加上全国对同类院校有定期评比,所以,各省纷纷筹巨资建示范校。

大规模建设示范校与大学“211工程”同时展开,当然也有人质疑:靠200所大学和1000所示范校来培养人才改变中国的教育状况是远远不够的。好学生必然会涌向示范校,当地的政府尤其教育部门更有权利吸收非常优秀的教师,这对其他院校来说稍有不公平之处。示范校比普通学校更容易获得经费来源,办校条件充分,为了吸引优秀教师资源也会提高教师待遇,评比得奖另发奖金,出了高考状元有些地方的教育局也会给学校和教师一笔非常可观的奖金,这样既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

示范校的学生都是本地区最拔尖的学生,教师在示范校教学,因教学环境、教育对象的优化会得到潜移默化的进步。我做过一次调查,两个相同水平的老师,一个被分到重点中学,一个被分到普通中学,两年后,这两位年轻的老师在教学水平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因为示范校的学生非常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求知欲强,会提出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迫使示范校老师的主要精力全部用于教学、备课,只有将全部精力用于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教得了全市最优秀的学生。而普通中学的课堂纪律需要老师着重维持,他们的主要精力用于管理班级相关事宜,只要将书上的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环境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校各方面优秀的资源形成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甚至多方面的良性循环,最终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也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在短期内很难撼动示范校的地位。

示范校往往会给当地教育部门带来一些荣誉,因而能够得到教育部门的赏识和扶植,遇到任何困难教育部门都会大力支持,所以该类学校的老师待遇和评高级职称的机会更多更方便,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校外交流比较容易,校内的交流也很充分,如人大附中一个年级共有13个班,每科均有备课组,任课老师之间要充分讨论,探讨的机会多,相互提高的可能性就大。上级要求示范校给普通校做典范,因此学校要不断扩大、优化教学条件,发挥潜能推广教育改革成果。

综上,示范校是基础教育的尖兵,也是目前我国中等基础教育最好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目前示范校的数量还不是很多,这与国家的财力、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关系。教育行业发展,但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人人都想当老师的程度,很多优秀学生更愿意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师资并不是十分雄厚。

普通学校

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的主体,数量最多,教育部门极力扶植其追赶示范校,但是目前普通学校的硬件或软件均达不到示范校的标准。如果普通学校出现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早晚会被示范校挖走,出现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普通学校采取保送优秀生直接升入本校高中,免其参加中考的方式,是为了留住优秀学生资源。

因此,普通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的流动性稍微大一些,尤其是校长。示范校的校长几乎不存在流动问题,而普通学校两年换一次,这种轮换校长职位方式的缺点在于不利于校长制订教学规划。其实教育部门不应该从校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该大力提倡对优秀生的培养和发掘,如果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那么示范校和普通学校就不会在学生资源的问题上出现恶性竞争。再有,不要将教育全部变成一个模式,应该鼓励学校找到自己的特长部分并充分发展,这种发展是自发自觉的,而不是硬性规定,普通学校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探讨。

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很多普通学校的老师对该校成绩考不过示范校而愤愤不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学校的优秀生源全被示范校挖走了,面对一般资质的学生,老师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他们想跳槽到示范校。

普通学校的教学设备、校舍等基础设施得到展示的机会少,因此上级领导知道普通学校的机会也少,而外国教育代表或联合国有关部门会定期到示范校来参观,学校特别容易得到赞助。如何考虑作为国家教育主体的普通学校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和教学经费来源的问题,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私立学校

示范校和普通学校大致可以满足我国教育的基本需求了,但是有一部分家庭条件特殊的孩子既不能适应示范校的学习进度,也适应不了普通学校的教育方式,这时私立学校的出现就是满足这部分特殊人群教育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私立学校的招生范围比较窄,主要是家庭条件特别好以及家庭条件特别差的学生。某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专注学习,考不上其他学校只能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为了创出学校的招牌也会招收极少一部分特困生。

我认为私立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极重要的补充,在示范校和普通学校招收名额已满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我国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地方上学,他们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如果听之任之让其提早进入社会,一方面这必然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人因受教育程度低,也可能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到目前为止,私立学校从未出现招生名额全满的情况,各类媒体上仍然有大批关于私立学校的宣传广告,这说明现今的私立学校对学生人数没有满额的概念,所以才能够保证考不上或去不了示范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能继续接受教育。

不过每所私立学校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私立学校的财力雄厚,办学人是原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或者是非常有办学才能的高端知识分子。从目前来看,这类私立学校办得还可以,但它所面临的困难必然要比普通学校的多一些,比如生源问题。这类学校为了获得生源往往会想方设法与国外某些学校组成关系院校,如此保证学生既可以接受本国教育,也可以获得到国外留学的机会,同时保证学生获得毕业文凭。

一般只有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大学才会有联合办学的关系,北京现在有几家基础中学也有联合办学的关系,利用家长特别愿意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心理,这类学校往往能够吸引来大批的学生,当然这批学生中的大部分不是特别优秀的。非常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知名大学,申请出国留学,所以花高价学费去私立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是多此一举的行为。

私立学校的显著特点是在办校之初会将其办学理念宣传得非常清楚,首先要能感化家长,让家长心甘情愿为孩子出这笔学费。其次,私立学校的优势是财力雄厚,因此我认为学校不妨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把教育规划做得更前卫一些,以更接近目标的方式去实施,不要把办学作为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应肯于自己出资或者肯于主动去找一些赞助商,而不是单纯地去赚学生的钱。我想如果私立学校能做到这几点,那么这类学校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