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环境、设施的美化
教育环境设施的美化装饰都应以教育学生为目的。
我们有些学校花了不少经费在教学环境的外观上做了一些文章。漂亮的外涂料,明亮的大窗户,整齐划一、模式一样的内装修。当然,这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但这种做法是不是影响了孩子们个性的发展?
美国的中小学,校舍外观很一般。而室内装修很讲究特色。不同学科的教室、不同性格的老师其教室布置、使用是不同的。他们注意学科的性格,他们注意孩子们的心理,他们注意孩子们能力的发挥,这是可取的。
但教师过分强化自己的美化观点、个性突出,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和坏思想的干扰,这是很不可取的。
因而后勤的美化、装修是不是也有观念转变的问题?应真正做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后勤工作看上去是水、木、瓦、电等,在改革的今天,把水、木、瓦、电如何更充分的运用起来,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本文发表于《现代海淀教育》第5期,1996年5月)
附录5
只抓智育是不够的
——记人大附中校长朱迪生
记者 王晓阳 文
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这一遵循了多年的教育方针,朱迪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领会,并且努力在实践中使之完善。
初中的政治课如何改革?朱迪生认为品德教育是关键。结合新形势的特点,学校把政治课改为“现代少年课”,课程结合青春期教育,把爱集体、爱家庭、爱同学贯穿始终。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独生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等问题上引导同学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家庭,对同学进行素质教育。现在“现代少年课”已推广到十几所学校。
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朱迪生认为,面对21世纪的教育,这一“生产”不应只是手工的,而且还要是高精尖的,基于这一理解,人大附中又率先开设了“科学实践课”。经过了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创造,已取得了三项专利,在全国中学生创造发明比赛上,获得了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科学实践课”主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以选题,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明了“多功能电话”、“千斤顶”、“世界电子钟”等。
作为重点中学,人大附中要强化智育,要出高才生,现在人大附中每年获得的学科竞赛奖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但是朱迪生在认真领会了教育方针之后认为,
只有智育因素是不够的,重点中学应在各方面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现在人大附中拥有高水平的足球队,已连续10年获得北京市冠军,初三和初一两支足球队就是“国安二队”和“三队”。人大附中的排球、乒乓球以及管弦乐团等都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本文发表于《北京日报》,1995年8月10日)
附录6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综合问题要综合治理
——访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专家组成员朱迪生
林夕
尽管教育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呼吁了又呼吁,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某些措施。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的课业负担未见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却日渐加重。这其中的症结何在?为此,笔者走访了原人大附中校长、教育专家朱迪生。朱老师担任教育领导工作期间,曾出访过16个国家与地区,因此,中外教育比较是他分析问题的一个特色。
朱迪生老师说: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东方教育的普遍问题。前几年赴日考察,日本课内负担不重,课外补习班却特别多。去年随叶圣陶基金会赴台考察团访台,台湾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广为社会垢病。
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综合症。关键原因是金字塔尖太小。去年北京有17万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5万,能上大学的是其中的一半。这在全国已属比例很高的地区了。面对这样的竞争,不仅学生的课业过重,家长的负担都超重。一进入高考复习阶段,成千上万的家长,请着假,扣着奖金,也要在家督战。学校把课业负担减轻,反而要受到家长的指责。面对多数将被淘汰的竞争,考试的科目多也好,少也好,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很难减下来的。
问题是这样筛选出来的人才未必是最好的。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不是具有书本知识,而是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现在的考试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不少考生会做与实验有关的试题,却从没有做过实验。做不做实验从纸上谈兵得到的考试成绩或许看不出多大差别,但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20世纪50年代我上中学时一直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几乎全是在动手做实验,虽然这些实验与考试毫无关系,但却培养了我和同学们对化学、物理的浓厚兴趣,以至我后来立志要搞化学。(朱迪生是普教界卓有成就的化学教师之一,曾出版有关专著二十多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做过专题报道)而现在学校里的化学兴趣小组普遍是在做化学习题,极少或根本不接触化学实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学生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在题海中挣扎,毫无兴趣可言,有多少人还想立志成材?赶快对付完考试,摆脱重负而已!
我想起教育部今年4月份发出的今年秋季将对高中物理和数学两门主科教材进行删减的通知,便请教朱迪生老师对此有何见解。他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应该精选,而不能搞知识的迭加。但删减教材只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个方面。我开始说,这是综合症,那么就要综合治理。像北京22中孙维刚那样的数学特级教师,常常能把教材中一个月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清楚,学生当然学得轻松;而有些教师一节课的内容加班加点还讲不清,教材上的难点、重点自己都没弄明白,如何做得到深入浅出,学生学起来能不吃力吗?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负担轻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时代的要求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