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挪威记者对我发难一事已过多年,但这个教训我不会忘记。它使我懂得:作为高级外交官,既要学会机敏应对外国传媒的种种寻衅的本领,还应尽可能掌握各方面的更多知识,包括法律知识,才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中挪经济技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在挪威,亲历了西方与我国在政治和思想意识领域里尖锐复杂的斗争;但同时也经历了两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尤其是经济贸易关系发展比较快的时期。特别是根据经济外交的要求,我们引进挪威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学习其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将吸纳一切对中国“四化”有益的东西,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
我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去挪威赴任的,当时中国正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挪威自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洲联盟后,于1995年初提出“亚洲构想”。双方都把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1994年到1998年,两国主要领导人实现了互访:除江主席外,我国领导人李瑞环、李岚清、钱其琛、宋健、邹家华、乔石也先后来挪;挪方除国王外,外交大臣、议长、首相也相继访华。双方领导人访问时,都有大批企业家随行。这期间,两国经济合作有较大增长。截至1997年年底,挪在华直接投资企业已有54家,协议金额1.5亿美元。挪给我国混合贷款51个项目,金额1.9亿美元。1997年两国贸易额达11亿美元。双方合作领域涉及采油、航运、造船、化工、水电、环保、通讯等领域。
我国对挪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经验比较重视。1992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访问挪威。他认为挪威宏观调控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与挪方达成交流协议。此后,我国计划、财经、金融、科技、环保、社保、工会、人事、教育以及司法、监察等部门的高级(副部长以上)代表团不断来挪考察。我参与了所有的活动,获得不少第一手材料。在国内重视经济外交的推动和影响下,我亦注意学习经济知识,研究挪威的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从而深化了对其相关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挪威在短短三十多年间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其建设经验以及某些教训,对我国的发展思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例如:挪威推行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实行国家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科学管理国有企业和巨额外汇储备,重视治理自然环境,公正分配社会财富,以及协调工人和企业家的矛盾等,也正是我们亟待改进的重要方面。同时,挪威为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但它在社会保障中的高福利、平均主义所形成的弊端,值得引以为戒。
1998年,我回国退休。尽管已过了14年有余,但我一直关心挪威的发展,当年在挪威的见闻与思考始终萦绕心间。目睹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的三十多年历程,我感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迈向更为深入的阶段。中国的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这毋庸置疑;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包括挪威这样一些小国好的做法,我们也应该适度地“引进来”。
小国兴起,资源加管理等于财富
追溯至20世纪初,挪威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的北欧小国,人称“欧洲的农村”。自1970年初发现海底石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挪威一跃成为排在世界前位的富国。1996年人均产值36000美元,排在世界前10位。2005年生产总值近3000亿美元,人均65000美元,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同时,国家竞争力也跻入全球前列。
为什么这个人口仅四百多万的北欧小国能迅速崛起,取得骄人成绩?分析其客观条件,不难发现,挪威除人少外,天然的优势不可或缺。挪威濒海多山,拥有丰富的石油、水力(瀑布)、森林、渔业资源,金属矿藏蕴含量不计其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人调侃道:是东面的瑞典把挪威人赶到山上、海边的,现在挪威却因祸得福了!不过,实际情况与上述说法截然不同。早在公元前8000年上古时期,挪威人的祖先——勇敢的维京人,就从欧洲大陆移居到这片濒海的穷山僻壤,而瑞典统治挪威则是1814年才发生的事情。
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挪威人的主观努力才是关键。他们没有躺在大自然的恩赐上,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闲适生活,而是通过科学管理与刻苦劳动,把这些恩赐变成多方面、高科技、高价值的经济实体。
1996年9月17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奥斯陆王宫举行使节招待会。她在会上发表讲话,谈到挪威建设经验时说:“挪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如无科学管理,今日也不会成为富国。故唯有资源加上管理,才等于财富”。我和其他使节都为她的精辟分析所折服,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使节更是深有感触。
经济管理科学、细致,有独到之处
布伦特兰夫人的“资源加管理等于财富”,虽不比圣经经典,但绝对是至理名言。我想,这番话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感而发。
挪威在经济管理方面的6条经验和做法,值得研究、重视。
(一)从本国条件和资源情况出发,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并有所创造,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实体经济
目前挪威的海上采油、海运、造船、水力发电、捕鱼、电气、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都很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人力、财力有限的小国,这样做尤为明智。当然,挪威在一些传统领域是有工业基础的,如早在1848年,挪威就制造出第一台水力涡轮机。但在近几十年跻身世界工业国前列,主要得益于它较快转入一种由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带动增长的模式。我们与挪威有关部门有合作关系,因而也顺便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特在文中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海上采油
1969年年底,挪北海大陆架发现油田。当时估算储量为50亿吨,能开采50年;天然气更丰富,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可开采100年。20世纪70年代,挪通过吸收美、英等国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开采油田;同时不断开发、创造新技术。现在挪不仅能建造各种平台,而且有不少专利技术,如向储油层注水,延长生产时间;打深井,从80年代初的350米,到现在的1200米,并正向2000米进发。目前,挪年产油1.8亿吨,90%以上出口,在世界仅次于沙特,居第二位。
我陪同国内代表团参观过挪设计制造的海上钻井大平台,我们是坐直升机去的。一个平台有技师、工人200人,设备技术先进,年产油1500万吨,等于1/3个大庆。他们住单人宿舍,生活设施齐备,还有篮球场,每周轮流一次回陆地上休息。挪曾向我国介绍当年与外资合作采油的经验,包括提供合资的文本条款,还帮助我们在南海建设小型钻井平台。
石油生产在挪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原油和设备出口占挪产值的13%、出口收入的33%。
海运、造船业
挪威海岸线长达21000公里,有一千多年的航海传统。公元8000年开始,挪威人的祖先——维京人驾驶先进的格克萨得船,驰骋海上,进行海盗活动达270年。直到近代,挪航运业仍居世界前列。20世纪末,挪威的远洋船队居世界第3位,总载重吨位为2900万吨的900多艘在挪注册、挂挪威国旗的船舶,往返于世界各大洋之间;还有总载重吨位达1250万吨的370条挪威船在外国旗下登记,它们为挪威船主带来滚滚财源。2004年,挪威拥有了4300万吨载重吨位的商船队,名列世界第五,营业额高达7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