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造船业很发达,主要生产特种船,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快速双体客轮等。它生产的船舶设备从甲板绞车到电子系统一应俱全,其技术先进,出口满足世界10%的需求。
挪威航海设备、技术的精良,有例为证。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突然爆炸沉没海底,俄方尽最大努力仍无法进入船舱抢救,只能向西方国家求援,应召而来的挪威潜水员一到,用特种切割机迅即打开船舱,但不幸的是艇内氧气殆尽,人员全部遇难。
挪威船级社在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它负责给下海的商船和石油平台发许可证,行话叫“入级”。为了保证航运安全,挪威船级社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规定新船的设备技术要先进,而且船队人员的管理和素质也要达标。目前它为全球15%的商船办理“入级”,在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检验船舶的特许,拥有雇员3470人,在中国北京、上海、大连都设有办事处。20世纪90年代中,挪威船级社总裁尤乐林多次陪同我国领导人参观它的总部,其科学管理和先进设备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中一套设备特别神奇,倘若远处船只发生事故,它不仅可以迅速定位船只的地点,还能立刻探测出事故原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挪两国在造船、航运方面有不少合作。中国是造船大国,劳动力便宜,挪威17%的新船船身由我国建造。我们则从挪威进口一些先进的船用设备,包括导航系统等。挪威还提供双体客轮,与我合资经营内河航行。
水电业
挪威多山,占据欧洲全部水坝资源的一半以上。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3100万千瓦,已建成一千多个水电站,开发程度为90%以上。2006年水力发电量达到1264亿千瓦时,人均2.8万千瓦时,居世界之首,为中国人均水平的十倍多。挪威利用清洁又廉价的水电发展冶金业,如铝、镁合金,也生产化工产品和纸浆。发达的水电业对挪威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5月,邹家华副总理访挪,寻求扩大两国水电领域的合作。通过陪同邹副总理访问,我对挪水电业有了进一步了解,还听到挪威通过海底与西欧进行电力交易的趣闻。
在挪威,利用山间水的落差,在隧道中建造小电站的技术炉火纯青。设想3500公里的水力发电隧道在挪威的莽莽群山中逶迤,莫名的澎湃感涤荡心灵。挪威人擅长开凿隧道,久负盛名,眼见为实。有一次,我们乘车穿越挪威滨海的一条公路隧道,长25公里,据说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汽车在昏暗的灯光下足足行驶了20分钟,清澈高远的蓝天、空碧浩瀚的大洋才重现眼前。
经济管理科学、细致,有独到之处
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还有挪威的水轮发电技术及其地下电站的设计和施工水准。邹副总理实地考察了克瓦纳公司生产的水轮机,迄今挪威参加了我国西南几省的多个水电项目,包括二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
挪威的水电工程师在陪同邹副总理访问中,谈到了挪威与西欧国家海底交换电力的情况。他说,全世界有1700条海底电缆,其中1300条是挪威为向西欧输电铺设的。白天挪威通过电缆向西欧输送水电,使西欧不用火电,减少污染;夜间西欧以低价把多余电力卖给挪威,使挪威国内的水电厂保持最低水平继续运转,保证其坝中的水得到补充,从而达到互利目的。
捕鱼业
挪威绵长的锯齿型海岸线适合发展海产养殖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采用网箱技术养鱼。1996年养殖的三文鱼产量达到29万吨,大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拖网渔船广泛使用各种海洋监视系统,可以自动分离幼鱼,确认不同鱼种,做到科学捕鱼。
挪外交部曾组织使团参观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渔船。我们看到船上有一套半自动化设备,鱼一打上来,采取流水作业,切割、加冰、包装,到岸即可直接运送国内外市场。挪威近海无污染,网箱饲养的三文鱼鲜美可口,世界闻名。听说,日本沿海也产三文鱼,但有寄生虫,他们也大量从挪威进口三文鱼供生吃。鉴于可借鉴性强,我们曾派考察团了解挪先进的海洋捕捞和网箱饲养业。
(二)不满足于以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本国经济,为避免过分依赖石油资源,近年来通过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挪威不仅鼓励公司重视研发活动,积极开展与外国公司的合作,还大力促进在新技术领域,包括软件开发、通信技术、空间产业、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
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快速,包括发达的陆地站,纤维光学、电缆网络和数字传输等都非常完备。高科技产品,如影像会议系统、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式无线电传输器等,其高质量有口皆碑。特别是太空导航技术的发展相当惊人。挪威克瓦纳公司与美俄合作,设计制造的海上平台座船和控制系统中心可以把气象卫星射向太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购买了挪公司开发的最新一代企鹅反舰导弹,装备舰上直升机。
传统工业也正走向高科技和国际化。在部分领域,挪威技术先进,为世界设计、建设并经营“总承包”工程设备。这些项目包括石油钻井及炼油厂、特种船、水电站、电子通讯中心以及港口、桥梁和海产品加工等。目前,挪45%的产品和服务直销国外。不少大公司在国内留少数科研和管理机构,而大量生产、经营业务都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逐渐把更多资金投向国外,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使产品接近市场。1996年,挪公司直接对外投资41亿美元,在子公司工作的员工达四万多人。
挪威有十多家国际著名的公司:
国家石油公司,2002年营业额为2441亿克朗(1克朗约折合0.17美元),雇员1万人,在2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
黑德鲁公司经营化工、石油业务,2002年营业额达1629亿克朗,雇员3.8万多人;
GE水电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300亿克朗,员工达2.9万人,在全球有21个生产中心、58个服务中心和130个工程服务处;
太诺公司,营业额逾100亿克朗,90%以上为海外业务,职员8000人;
挪拉通信公司,职工1.5万多人,在26个国家设办事处……
我国同这些公司均有业务往来。进入21世纪,挪威大公司的国际化又呈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年底,挪组建了全球海上最大的油气公司,股票市价约合1000亿美元。
(三)重视发展中小型企业
虽然挪威79%的企业雇员不到20人,却创造了40%以上的工业产值。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各郡(省)市和乡镇,既有利于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又便于经济多样化,也可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大。此外,这类企业管理开支小,作为大企业的二级供应商,效益好,亦更能经受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冲击。
(四)把宏观调控放在首位,使经济保持持续、低速、协调发展
从政府干预,发挥价格、税收和金融调节功能,到企业现代化管理,挪的宏观调控已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此,我要特别介绍一下挪威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劳资协商机制。
挪威有过通货膨胀的教训。因20世纪70年代发现石油,说挪威一夜暴富并不过分。80年代,政府增加开支,由于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步子太急,工资大幅度提高,消费过多,建设摊子也铺得太大,远远超过国库承受能力,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产品对外竞争力下降,工人失业,社会一度出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