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国外见闻与人生思考--一位新中国培养的驻外大使的回忆 第14节

点击:

挪威的分配制度和全面社保,确实保证其实现了两个目标。

一是共同富裕。挪威总体的两极分化不严重,拥有资产100万克朗以上的富裕阶层,仅占人口总数的1.6%;年收入超过20万克朗的中产阶级占70%以上;其余为低收入者以及靠政府救济的困难户。挪威穷人从政府领到救济金为每月5000多克朗,相当于600多美元,但由于物价高,生活还是相当困难的。

二是普及全民教育。全国430万人口,分布在各类学校上学的人口达110万,其中高校学生22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国民占总人口的60%。

然而,客观看来,挪的高福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尽管作为高福利基础的高税制有其必要性,但一味拉平人们的收入,存在某种平均主义,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对于高税,一部分挪威人,其中不乏一些有教养的高级人士,一下子难以接受。一位我熟悉的挪威外交部高级官员年薪35万克朗,按规定要缴纳30%以上的税。有一次他对我发牢骚,觉得税收太高有些心疼,希望能出国当几年大使,不仅可以享受免税待遇,而且因为薪金高,将来退休后生活会宽裕些。还有一位高收入的华人,要交近40%的所得税。聊天时,他坦然地说出了心里话。对如此高的税率,起初他很不习惯,但转念一想,全家享受社会保障,3个小孩上学费用全免,加之助人为乐等道理袭上心头,慢慢地也就释怀了。

社会建设注意民生、公正,有利于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在于全面社保把公民的各种开支都包揽下来,标准又高,费用太大。连挪威这样的富国,也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财政负担,难以为继。而且这种高福利还容易鼓励懒人,尤其在青年中滋长享乐思想。挪威医疗费用全免,连吃、住也不要钱,因此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现象比比皆是,浪费严重。不少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病人甚至躺在走廊里,被人们讥为“走廊医院”。对于这种高福利模式,据说挪有关当局也在探讨相关改革。

(二) 调节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也是北欧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

近30年来,挪威加强了政府、工会和工商联合会(前身是雇主协会等组织)三者之间的合作,共同确定合理的工资待遇,在缩小工资差距、扩大企业民主,实行再就业工程等方面逐一达成共识。现在,每逢星期一,挪威政府便召开一次三方合作会议,处理劳资纠纷等问题。在政府协调下,每隔两年,工商联合会与工会签订一个工资协议。据说,挪政府的调解取得了成果,不仅增加了劳资合作,减少了社会冲突,还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增强挪经济的对外竞争能力。

挪威工会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据2007年材料显示,挪工人参加工会的比率达70%,为世界最高;其次是瑞典,比率是50%;其他西方国家因经济不景气,工会化率急转直下,下滑惨重,如2006年的美国工会化率仅7.4%。

1997年4月,中国工会第一书记张丁华访挪,作为陪同,我接触到挪工会主席霍更森,他本人是工党领导机构成员。当我询问这位工会领袖对挪政府调节劳资关系的看法时,他很开通,坦率地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工党政府寻求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符合劳工的共同愿望——更稳定的工作(减少失业)、更体面的工作(合理的待遇)。他认为,工人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工资提得太快,超过生产增长,会引发通胀,增加产品成本,降低竞争力,影响出口,会损害工人利益。他还坚定地表示,挪威工党政府是代表工人长远利益的。

挪政府调节劳资矛盾的做法以及这位工会主席的言论,倘若回到过去,必会被斥为“阶级调和论”。然而现在,我觉得大可加以研究,从中抽离出对中国有益的经验。毕竟,今天妥善处理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矛盾,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挪威腐败指数低

回首四年多时间对挪威的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点滴感悟幻化作一幕幕鲜活难忘的影像,跃然于脑海中:挪威的政府官员比较廉洁;领导人的平民作风相当普遍;人民民主意识比较强,有时甚至有些极端民主化;社会风气好;生活方式健康,富而不奢;妇女在政治上很活跃……

下面介绍的见闻可能过于具体以至于琐碎,但从中折射出的精神和道理,对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所禆益。

挪威腐败指数之低,可与芬兰媲美,在国际上跻入前列。缘于出任驻挪大使,我与挪高级官员、政界人士交往繁多。一般而言,他们比较注意遵守法纪和公德,没有什么特权,对处理公私关系,特别是经济问题慎之又慎。

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是与我接触最多的一位领导人,凡涉及个人问题,她态度严谨,小心有加,我听到或亲眼见的事例很多,在此仅例举一件小事。

她在挪威中部家乡有一处不大的别墅,有一年她想在上面加盖一层,为此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地方当局根据市容、环保等有关规定未予批准,布伦特兰夫人没有利用自己的首相地位施加影响,而是马上放弃扩建计划。20世纪90年代中期辞职后,她就居住在这套乡间小别墅中,专心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肖斯塔夫人年轻干练,原是挪威工商部主管亚洲事务负责人,1996年参与接待江泽民主席访挪后,被破格任命为挪驻上海总领事。是年年底,我回国述职,在上海与她见面,二人促膝交谈。她很兴奋,首先表示在华大有可为,与上海经贸合作前途光明。接着带着无奈和疲惫的神情坦言在这里工作不易,关键是必须打通“关系”,不仅要做好上面的工作,还要关照下面,有时主管的“香”没有烧到,事情照样办不成。这番关于中国“关系学”的谈话,顿时令我语塞 。

关于她为打开上海工作局面殚精竭虑、积劳成疾的说法不绝于耳。果不其然,两年后,她在上海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工作岗位,我非常悲痛。现在,我家中案头依然摆放着一张珍贵的合影,记录了当年她、江主席夫妇与我和夫人同在奥斯陆游船上观光的情形。

挪威人一般讲究公事公办,中国的“关系学”一定让她伤透了脑筋。每念及此,内疚之情挥之不去。

挪威官员的清廉传统,除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公民素质以及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等因素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官员权力分割,尤其财权不大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挪威首相出国访问,挪威国内某个部门提出额外增加一个官员随行的意见遭到拒绝。报纸上发表首相府的解释为:首相出访均坐班机,随员控制在10人以内,费用已报议会批准,由中央财政开支;如工作需要临时加人,就要首相府出钱,而首相府并没有这笔预算。

我之所以把上述细微末节写进书里,是因为我感到,我国领导人出访随从人员太多,更不说各级官员的公费旅行了。

(二)议会监督比较切实有效

议会里有一个由各党派组成的监察委员会,权力相当大,上至政府高官,甚而连首相财务上的疑点,亦可以直接进行质询。1995年,属执政工党的中央银行行长(内阁成员)就因财务账目不清遭议会质询,不久被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