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盗的作用:抢劫掠夺与和平开发并举
北欧海盗扩张的根源在于经济性。挪威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适于人类居住的仅有沿海的狭长地带,但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而多沙,不利于农业生产。当地人对航海业的依赖性很强,而从事此行业的北欧人都是勇于冒险、孔武有力的“胆大妄为之徒”。不难想像,只要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向海盗行为。
关于北欧海盗的历史作用,在欧洲史学界是有争论的。挪威著名的企业家兼作家彼耶克对挪威历史颇有见地,对北欧海盗的评价比较客观。他年轻时在突尼斯当过外交官,而我长期在中东、北非工作,鉴于这样的因缘,我到挪威不久,就与他成了朋友。他把其著作《挪威》一书签名送给我,作为留念。
彼耶克的《挪威》图文并茂,其中,谈及北欧海盗抢劫掠夺一面,并不讳言。他写道:大约从公元9世纪初到11世纪中叶期间,每年春天,北欧人都要从维京(奥斯陆湾)和其他海岸地带(北至霍勒咖兰地区)出发去进行他们所谓的“海盗”活动,地方头领或“海王”率领一艘船或一支小船队就可以进行这种远征。所有在船上的人都是自由和平等的,在船主得到他那份战利品之后,剩下的由众人均分。这些海盗经常袭击掠夺英伦三岛,尤其是那里的教堂、寺院,因为有钱人将金银财宝委托寺院保管。他们不仅抢物,而且把这些国家的青年男女掳回国内。直到19世纪初,英国母亲吓唬小孩还在说:“再闹,北欧海盗要来了。”
同时,他在书中公正地指出,随着时间推移,海盗在他们原先抢劫的地方停留时间逐渐拉长,最终定居下来。由最初的发动战争,开始转向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制作活动。不仅如此,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北欧海盗的入侵冲击了教会对于商业活动的禁锢,刺激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他们极大地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法国南部的葡萄酒大量贩运到北方去,再把北欧的毛皮和鱼类贩卖到西欧各国。由此可见,挪威海盗对爱尔兰、冰岛直到格陵兰的殖民开发也起了重要作用。
(三)海盗扩张,推动挪威在600年间完成文明化过程
大批挪威海盗,把基督教文化逐步带回挪威。随着贸易的发展,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商人和传教士越来越多地进入挪威。在外来文明推动下,挪威的文明程度从9世纪末开始迅速提升,逐步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融入基督教主导的欧洲范围。
这一时期,有3个变化日益明显:
第一,8世纪末,挪威处于分裂的原始氏族社会。经过国王与贵族、贵族与农民争夺王位、财富(海盗掠来的)、土地的各种冲突与战争,到12世纪初,统一的封建国家基本形成,出现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时期。1260年“王位继承法”的颁布,标志挪威封建制度的最终形成。12世纪末,挪威一半以上的土地控制在国王、一百多位大贵族和高级僧侣手中,农民还要向国王和教会交税。
海盗时期
第二,挪威引进基督教大约用了两百年时间。欧洲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从根本上削弱了挪威人对北欧传统神祇的信仰。挪威几位国王,借助教会巩固王权,也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
第三,城市顺势兴起,外贸持续发展。13世纪以后,挪威出现了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奥斯陆等城市,最初的市民阶层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们构成。
(四)历史上几位有名的国王
海盗时期历时虽短,但影响至深,推动了长达600年的文明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挪威有几位国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留下了不少传说,有的甚至至今仍家喻户晓。
9世纪后期,在维京海盗对外扩张的鼎盛时期,“美发王”哈拉尔德酋长开始在挪威进行兼并战争。由于不少部落酋长和氏族贵族在扩张中,或移居海外,或在战争中阵亡,哈拉尔德武装征服进展顺利。公元885年,他在斯塔万格附近的哈弗斯峡湾决战中取得胜利,控制了挪威的东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统一了挪威,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国王,被人尊称为“哈拉尔德一世”。据称他曾发誓如不能统一挪威永不理发,因而头发很长,得名“美发王”。
1015年到1028年,奥拉夫·哈尔德逊国王大力推行基督教化,依靠教会把统治扩大到挪威内地山区和北方,定都中部城市特隆赫姆,建成了统一的基督教国家。奥拉夫·哈尔德逊国王死后,被教会奉为“圣·奥拉夫”。他也是海盗王,关于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被入侵的丹麦军队打死;一是因为残暴被当地农民打死。传说死后遗体运到特隆赫姆埋葬,第二年挖出时国王尸体未烂,毛发依旧,随之被安放在特市的尼德斯大教堂的神庙里。这里我要多说一句,1997年6月,使节组团旅行中,我们曾参观尼德斯大教堂。历任挪国王均在此加冕,它华丽壮观,是北欧最大的教堂,也是欧洲三大教堂之一。
另一个有名的国王是哈拉尔德·哈德罗德。1066年6月,他率领挪军作战,在英国斯坦福桥战役中战死,成为了最后一任海盗王。他年轻时曾是拜占廷皇帝的雇佣兵,辗转西亚、非洲各处打仗。回来后依仗在君士坦丁积聚的财富,买下了挪威的王位。1048年,他建立奥斯陆城,改变以前挪威一直以中部特隆赫姆为政治中心的传统。至今,他的石刻像被安置在奥斯陆市政厅的外墙上。
最后,我想介绍1217年至1263年在位的哈康四世国王。提起他的功绩,最夺目的贡献莫过于结束因王子们争夺王位而接连不断的内战,重新统一了全国,继而在挪威建立了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于1260年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该法规定,国王在世时有权决定自己的王位继承人,终结了过去老国王离世后,新国王由各地贵族组成的“庭”推选的历史。此外,哈康四世还建立了协助国王管理政务的国务会议。
在他的统治下,中世纪的挪威进入鼎盛时期,将统治范围扩展到冰岛和格陵兰岛。他把古老的世袭贵族逐步改为由国王委派的行政贵族,王权愈发集中。农民由自耕沦为佃农,但始终享有人身自由,这在欧洲中世纪是少见的。1217年,他与英王亨利三世订立了第一个商约,有力促进了对外贸易。
14世纪后期,挪威沦为丹麦附属国,开始“四百年长夜”
1350年,黑死病从英国传到挪威,使其人口损失1/3以上,2/3的土地荒芜,手工业和商业瘫痪,城市陷入萧条状态,人们惶惶不安。此后10年间,挪威贵族数量从13世纪的300家减少到60家,已无力与丹麦、瑞典封建主对抗,在政治上附属于丹麦。1363年,挪威国王哈康六世与丹麦公主玛格丽特成婚,1370年奥拉夫出生。哈康六世在1380年去世,年仅10岁的奥拉夫继承挪王位,实际统治权落到母亲玛格丽特手中,玛格丽特不仅贵为丹麦女王,还被尊奉为挪威的“永久摄政王”。
在四百多年中,丹麦对挪威施行了全面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根据1397年建立的丹麦、挪威、瑞(典)联盟,约定联盟外交、国防受丹麦君主玛格丽特女王指挥。挪威实力最弱,实际上沦为丹麦附属国。1523年挪威贵族阿尔夫桑领导反抗丹麦统治的起义,遭到丹麦军队的镇压,阿本人被诱杀,受此牵连挪威一度被降为丹麦的一个行省,各地的行政长官和高级僧侣多数由丹麦人担任。丹麦国王将挪威土地当作私有财产,分给丹麦贵族,甚至用来与苏格兰交换利益。17世纪在与瑞典战争失利时,丹麦多次把挪威国土割让给瑞典。经济上也存在着巨大不平等,如挪威出口到丹麦的生铁被人为地压价;而从丹麦进口的玉米价格高得让挪威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