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国外见闻与人生思考--一位新中国培养的驻外大使的回忆 第26节

点击:

说起布夫人生活中最大的打击,莫过于1992年秋小儿子因精神病自杀身亡。她因公务繁忙,未能给这个孩子更多照料,为此她深感内疚,悲痛之余决定辞去工党主席职务。但为事业,她默默忍受失子之痛,继续担任首相直到1996年10月。

1998年初,她发表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工作忙,与孩子相处少,觉得于心不安,也非常想念他们。偶尔同孩子一起外出购物,也受到别人注意。因此,我尽量让周末空出来与家人在一起。”

布夫人每年规定两次全家团聚,一次去森林烧烤,一次上山滑雪。这是她一年最惬意的时光:暂时把政务、烦恼放在一边,回归自然,与家人在一起,在温馨气氛中观赏野外美景,自由地聊聊家常,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日常接触遇到的人和事九则

我在挪威的亲历到此就要结束了。最后记述一些我和夫人同挪威各界人士,包括华人朋友日常接触(从私人约会到参观访问)中看到、听到的情况。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了解,也增加了我们的见识。

(一)克努德森夫人

工商大臣克努德森夫人是挪威著名的政治家,足智多谋,又平易近人,对中国比较了解。我国领导人访问时,她多次陪同。

1996年7月6日至7日,她和丈夫盛情邀请我们夫妇去家乡卑尔根市的海滨别墅过夜,并于次日上午坐华人的小游艇出海观景。她的丈夫是当地经营房地产的商人,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个夏天里一段短暂美好的时光。

6日傍晚,我们抵达了别墅。这栋别墅是大臣的母亲留下来的,坐落在海边一个小岛上,面积不大,约百八十平方米,但很舒适。屋里有两间相对的小卧房,一间盥洗室(淋浴),厨房和饭厅紧连客厅。客厅比较宽敞,落地大玻璃宽敞明净,可以遥望海景。厅内,大壁炉不可或缺,除却两套沙发,还有一台电视机和卡拉OK设备,款式不新,但都很实用。

晚饭后,我们在屋旁小草坪上闲聊。原来,大臣的父母均是工党元老,父亲是卑尔根市工党工会主席,母亲是工党妇联主席。很遗憾,他们去世较早。大臣1940年出生,自小在工党、工会的爱护下长大,活跃于工党活动中。从师范毕业后,她开始从事残疾人教育,曾出任中学校长和学监;从80年代起,掌管郡(省)、全国工党妇女和工会的领导职务;1979年到1981年,当过一段教育部国务秘书;1992年正式入阁,任社会事务大臣;1994年起担任现职。

交谈中,不知不觉夜色渐浓,海风带来一丝凉意,我们遂告别主人回小屋就寝。银色的月光撒入窗棂,耳畔时而传来轻微的涛声,我们渐渐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早上,华商许氏兄弟开着他们新购的游艇到岛上接我们出海。两兄弟三十来岁,与大臣私交甚好。见面后,许家兄弟一脸笑意,谈话间轻松自在,对大臣尊敬有加。而大臣亦非常亲切,话话家常,诉诉近况。说起双方的结识,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当时大臣作为校长和学监,要带学生体验生活,所以常到许家父母开的饭店劳动。在那里,她结识了这两个小青年,此后便一直关注着两人的成长,情谊不浅。

出海当日,万里无云,天气晴朗。碧蓝的海水流向天际,一望无垠,微风拂过,身后留下粼粼波光。我们徜徉在海面上,一面欣赏美景,一边轻松交谈。

大臣长期在挪威工党生活和工作,深受社会民主主义影响,非常重视民主与社会公正。她不仅对我国贫富悬殊问题表示关切,还直言对香港社会的铜臭之风印象不佳,希望香港回归后,中国不要变成香港。我们静静地倾听,不忘适时地作些解释和说明,交谈中有来有往,气氛融洽。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她表示为了有利于中国成功加入,希望我们在谈判策略上有所调整:一是先定原则,再谈细节;二是区别看待其他西方国家和美国。作为朋友,她谈话坦率真诚,令我们非常感动。

小艇船舷两侧挂着一串串钓钩,我们不时去甲板上拉动、观察。我的夫人运气好,拉上了一条大鳕鱼,许氏兄弟立马在后舱动手烹煮,鱼味鲜美。大家大快朵颐,在笑谈中半天时光很快过去了。然而,美好的回忆常驻我心,不曾褪色。

 

1996年7月7日,在卑尔根市,挪工商大臣克努德森夫人海滨别墅阳台上合影

(右一为大臣、左二是大臣夫人)

(二)尤乐林

挪威船级社总裁尤乐林是我们结识的又一位经济界人士,他高高的个子,一头银发,彬彬有礼,一派学者风度。我国家领导人访问时,他多次陪同参观挪威船级社。江主席访问时他亦全程陪同,还在去外地的飞机上同江主席讨论庄子哲学。挪威船级社是世界第三大船级社,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其亚洲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

尤乐林不仅是挪威船级社总裁,而且还是一些大公司监管会的负责人。他精通业务,是一位海运方面的管理专家。每次中国领导人参观总部,他都亲自介绍有关技术系统和设备,如数家珍。

1996年7月3日,他邀我和夫人到家中作客。交谈中发现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作为国际电信联盟专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本人年轻时在日内瓦上学,后来由于工作关系走访过许多国家,见多识广。尤乐林喜爱读书,学识渊博,我们看到其家中藏书甚丰,涉猎面广。为了加深了解中国,他还在自学中文。

 

1994年5月,挪威船级主席尤乐林(前排中)陪时任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左一)游奥斯陆港湾(前排右一为朱应鹿)

日常接触遇到的人和事九则

更为可贵的是,他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技术专家。早在1994年中,挪威全国正在就是否参加欧洲联盟进行大辩论。一次在我的家宴上,他主动告诉我:从经济发展大势看,挪威应该参加欧洲联盟。他还坦率地说挪威商人通常都倾向保守党,不喜欢作为社会民主派的工党,但他本人对现任工党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印象良好,布夫人主张开放,务实敢干,她的政策对挪威有利。

1994年年底挪威公民投票否决加入欧盟后,他与一些工商界人士向布伦特兰夫人首相进言,向亚洲开拓市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首相接受这个建议,于1995年年初提出亚洲战略,并决定访华。他强烈主张挪威与亚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要提供技术,做到互利。同年11月,作为船级社总裁,他与一些公司负责人随同首相访华。我们成为朋友后,他多次就发展两国经济关系提出建议,我受益匪浅之余,深深地被这位绅士的真诚打动着、震撼着。

(三)尤约翰牧师和赖伊·贝格

挪威是航海国家,公元800年左右,维京人撑起远洋航行的桅杆畅游世界。根据资料记载,维京人曾经到过君士坦丁(今天的伊斯坦布尔)等地,但是否到过唐朝的中国,历史上没有记载。如今能够确定的是:一位名为哈德森的挪威牧师,17世纪中后期从印尼到过中国,回挪后写过一本《东亚游记》。人们通常认为,挪威海员、商人和教士是踏上中国领土的先驱者。

现今,挪威存在一批传教士的后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父辈在中国传教,他们出生在中国,并在此生活了相当长时间,因而对中国比较关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