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哲学研究班同学与陈先达老师(中)合影(右一为冯景源)
庄福龄老师是研究生班的班主任,虽然他没有直接教过我,但却很重视我。“大跃进”时期,是他提名我与另外两个同学到外校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庄老师为我提供了可以深入研究哲学的阶梯,让我能够深入研究哲学,很感谢他。
我从中国科技大学调回北京的过程中,最初联系的是其他单位,庄老师得知我要调回来,收留我在人民大学马列所进行哲学研究。如果没有庄老师,我不会有现在进一步研究学问的条件;如果没有庄老师,尽管我喜欢哲学,也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如果说肖前老师是带我进入哲学殿堂的功臣,那么庄老师便是为我研究马克思哲学提供条件的功臣。
2002年,哲学研究班同学与庄福龄老师(前排左三)、张腾霄校长(前排左一)合影(后排右二为冯景源)
传承后辈的精神财富
我不敢说自己为后人留下多少哲学财富,但一个人总要为后人留一点东西。研究学术的人能留给后人什么呢?我希望自己的思想及开拓精神可以传承给晚辈。学问无穷无尽,后继者要勇敢地在哲学领域里开拓。既然研究哲学是自己的毕生事业,我愿意将一生积累的精神财富当作一个攀登学术高峰的台阶留给晚辈,希望他们继续探索马克思哲学,并且在哲学研究领域超越前人。
中国马克思哲学原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六十余年中,我见证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的成长,但在高校教学中有的教材还在原地踏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原理又回到原理,走了一个圈。我有一篇即将发表的文章——《马克思哲学的原生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怪圈问题”,我的这个观点在学术论坛上讲过,受到学术界一些人的关注。
因为热爱马克思哲学,自己也研究了一辈子哲学,在此我可以给晚辈哲学研究者一些建议。哲学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来,从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开始,人类一直没有离开过哲学,但凡读过文化史或者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希腊、古罗马。它们之所以作为文化存在,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哲理,它们的哲学主要阐述世界观的问题。
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有自己的哲学和人生价值观,人们系统地学习哲学理论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哲学向来与谬误、诡辩结伴,因为它不是感觉冷和热的问题,更不同于化学反应的问题,而是思维的理论。思维是大脑的活动,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思维发散的方式也不同,有些思维可以向鬼、神、迷信、诡辩等方面发展。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信奉佛教的家庭里,他便向佛的方面自然地生成、发展;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里,他心中会有“上帝”;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体育世家,他从小就会受到熏陶而爱好体育。每一个人都和他生活的环境相联系。哲学也是这样,它是和它的时代息息相关的,有的人会突破小环境,融入大时代。
恩格斯的家庭信奉基督教,他曾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恩格斯在成为理论家前,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摆脱基督教家庭的束缚,因为他学习黑格尔哲学,训练出哲学的头脑。恩格斯经商后又冲破了第二个束缚,他身为资本家,却频繁深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的状况,写出《英国工人状况》一书。恩格斯知道无产阶级是渴望革命、改变社会的阶级,所以他与马克思一起建立了共产党。
恩格斯突破了人生道路的两个难关,充分说明人生虽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但道路可以选择。选择很痛苦,很少有人能将自己从宗教里突破出来。恩格斯不但突破了宗教的禁锢,而且还从资本家的生活方式中突破出来。恩格斯研究促进人类进步的理论,写人类解放的历史理论,通过写书、写信的形式来传播马克思的思想,他是人生价值观选择方面的典范。恩格斯一辈子勤奋地从事理论工作却并不后悔,无愧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
其实恩格斯可以享福,马克思也可以享福。马克思有才能,燕妮家富有,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富足,但马克思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宁愿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因为这是他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哲学,哲学可以在自然的环境里面随波逐流地发展,也可以选择一个伟大的目标去进修,这便需要依靠知识的积累与熏陶,所以深入学习尤为重要。最后,我呼吁:“从事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关心中国革命的实践,按照中国实际情况来研究马克思哲学,但在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哲学。”
后记
垂垂老矣之时,每每重温人生经历便会感叹:“走着,说着,笑着,一路学术研究,便到了这般年龄,而往昔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昨日,时光转瞬即逝。”我曾思索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求索之路虽曲折,但有幸顿悟出人生的真谛:个人应融入时代,融入社会,将自己所学奉献给国家;我们无须迷茫,无须计较得失,而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为其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我虽凡人,但总希望自己可以为后辈留下不平凡的精神财富。感谢上苍的恩惠,如今我依然身体健康,可以笔耕不辍地撰写学术文章,可以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夕阳虽好,却近黄昏”,此话中虽有无奈,但我只去体会“黄昏”的壮美,人之晚年是享受的季节,当自己全然了悟生命真相之后,更应当积极地享受生活,享受思想,享受回忆也享受未来,最为重要的是享受哲学。
作为哲学学者,我喜欢用哲学的情怀享受生活,享受哲学光辉背后的欢乐、困惑、思考。哲学于我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艺术、朋友,更是生命,它已经与我的灵魂融合,因而我深切地意识到:沉浸于哲学艺术,是我人生之旅“美丽的邂逅”!
这里回忆的可以说主要是我学术思想的历程。我的一些主要的学术观点,以论文的形式附录于后。
———————————————————————————————————————————
[1]希腊神话中有九位分别掌管音乐、历史、舞蹈、天文、悲剧、喜剧、史诗、圣歌、抒情诗的女神,这九位女神统称为缪斯女神。*这方面参见笔者的《唯物史观“原生态”研究的意义》(《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2 期)。那里我们的探讨,已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板块结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三驾马车)、马克思主义哲学“权威体系”进到唯物史观。
附录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
——重读恩格斯《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
[内容提要]我国高校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前已经被边缘化,实践要求我们重新给马克思主义定位。马克思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