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回望--何沁回忆录 第33节

点击:

我的晚年生活

 

2009年,何沁与刘勉玉(右)合影

回顾过去,我常常想,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要有所追求,有个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这样生活起来才有意义,才充实,才有不断引领向前的动力和劲头。而确立奋斗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实现它的可能性和意义。有了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当然,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左右的,那也要尽力而为,不留遗憾。人的一生,可以有大的、长远的奋斗目标,例如,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下,也应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以利于践行。无疑,对于像我现在这样已经丧失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来说,已经很难有什么作为了,但仍然应当有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生活目标,并力求实现它,尽可能不虚度光阴。这可以说是我的生活哲学。

我常常思考并非常尊崇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特殊品格。他的这种品格,不只是一种口头宣示,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实践中。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巨匠,同时是伟大的革命家、实践者。他为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不顾被驱逐和贫病交加的恶劣环境,蔑视资产者的嫉恨、诽谤和诅咒,倾其全力,“热情、顽强而卓有成效地斗争”。直到他“坐在安乐椅上静静地睡去了——永远睡去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伟人虽逝,他留下的思想遗产是永放光芒的。

“回望”感言

原本没有想过写个人回忆录,平凡人,平凡事,没有必要和意义,过去只是根据组织上提出的要求写自己的履历或历史材料,也曾接受过中国人民大学校报记者的访谈。

最近,北京回忆久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免费帮助部分人大校友采写和印刷个人回忆录,老干部处推荐的名单中有我,开始我仍然不愿意写。正在这时候,学校校史办公室的同志通知我,说要访谈、录音和整理我的简历。既然如此,我也把回忆久久公司的事接受下来,一并处置。我想,从积极意义来说这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在86岁高龄的时候去回望和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并留下一个文字材料。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四个字:存档备案,一是留存学校备查;二是作为家庭档案留存备查。对于第二点,我要多说几句。我少小离家,在外漂泊几十年,很少回家乡探亲。我的父母和叔叔、婶婶们已相继离世;我的弟弟和弟媳们,也根本不了解我的情况;特别是我的三弟,学习、工作在大西北,平时不通音信,相互不了解,直到80年代初,才在北京短暂相聚。当然,就是近在身边的子孙,对我的过去也是不了解的,因此,写一个回忆材料,作为个人的“家庭档案”留存,以备查考,这也是必要的。前几年,我的三弟和四弟忽然想到要修家谱,为此,他们就曾来信讯问我有关祖辈、父辈以及我的情况。

回忆过去,势必又要经历一番复杂的心路历程的检视,还要查阅必要的材料,对我这个病残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正如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透过落日的余晖和一抹晚霞,回望那不断历经阴晴风雨、电闪雷鸣、月圆月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等等变化多端的广袤天空,思考起来,心情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它必然会随着自然的变幻而跌宕起伏,万千思绪搀和着喜怒哀乐,不断涌上心头。

回望走过的路,平凡而不平坦,留下了足迹,留下了思索。

回忆录中,我记下一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须知,实际生活是复杂的、丰富的,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又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这里记述的经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力求事实准确。最后,我要说一句,不论书中有没有提到的,凡是在我人生旅途中伴我成长,曾经和我相处,从各方面对我有帮助、有影响的人们,我都始终铭记于心,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我也要向回忆久久公司致谢!

病榻随想(一)

 

何沁偏瘫后的最初几年

 

1991年11月于北医三院

中风,右肢偏瘫,不能动弹;所幸,思维没受影响,仍能思考问题。躺在病床上,除输液治疗以外,无所事事,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保姆小芳趴在床边写东西,我问她写什么?她说:抄刘德华的语录。我一看是歌词,就开玩笑地说:你写下我的语录吧。她笑笑,算是应允啦。写什么呢?我毫无思想准备,只得临时编。就这样,我说,她记,断断续续写下几段,既不是什么语录,也缺乏诗意,只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所思所想。小芳回家时带走了,后来又寄给我,我看看觉得还有点意思,于是稍加修改,保存下来,就叫做病榻随想吧。

1992年年初,自安徽寄来小芳的信和笔录

 

一、过去和未来

什么是过去?

过去是已逝的岁月,

是生命留下的足迹,

是平坦与坎坷铺成的道路,

是欢乐与辛酸编织的记忆,

是各种旋律谱成的乐章,

……。

过去就是过去,

无论什么都已成为陈迹和历史。

过去留不住,

历史不停步,

过去是通向未来的阶梯,

历史承载着期待和希冀,

从过去走来,向未来走去。

关注、走好未来吧,

世界是属于未来的,

未来比过去更绚丽。

 

二、时间的长与短

 

文学家说:时间既是长的也是短的。

幸福的时刻,

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灾难折磨人的岁月,

度日如年,漫无尽期。

然而时间是无情的,

它以自己固有的步伐在前进。

幸福不能使其长,

灾难也不能使其短。

关键在于:

要正视现实,调整心态,

善于把握幸福,

勇于应对灾难。

 

三、希望之光

 

黑暗由阳光驱赶,

乌云靠劲风吹散,

迷茫要方向指点,

悲观迷雾笼罩时,

需要希望之光照亮心田。

希望燃起信念:

不听从命运摆布,

立志把环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