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我的老婆婆得了脑血栓,那时他也是六十多岁,还在返聘上班,他主动把婆婆接来照顾。我婆婆脾气不大好,脑血栓又不能动气,我也是癌症不能生气。他怕婆婆和我相处时有些矛盾,因此特地在总后大院借了一间房子,把婆婆接到那里住着。他白天要上班,下班了照顾我婆婆,三顿饭我做好了他还要送过去。那时我住在干休所,离大院有四五站地,他就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奔波。
第七,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告诉他,他总要想法替我出气。一次是我的一个同事,也算是我的学生,他是从铁道兵调到铁道部的,本来是做行政工作的,但他总是对我的专业上的问题指手画脚,还要抢功劳。在他的请求下,我老伴帮他女儿在解放军304医院安排了工作,但事后他一点表示也没有。再加上我们觉得他总在我工作中的找茬,心中不快。我老伴比我能说,有一天就找了个机会把他数落了一番。后来,一个晚上,他们两口子拿着礼物来到我家,登门赔礼道歉、表示感谢。
还有一次我要到304医院看因病住院的老伴,正好另外一个同志也要去医院,他是向干休所要了车的,我就问他能不能一起去,他同意了,于是我和司机打了招呼。我站在干休所门口等车,当他们的车开过来时,要车的同志就对他说:“停一下,让杜阿姨上。”没想到司机“嗖”地一下就把车开走了,把我扔在了那里。我生了一肚子闷气,自己坐公交车到了医院。我和老伴说了这件事后,老伴立刻就向干休所的行政助理反映了这件事。之后负责人带着那个司机到我家给我道歉,我老伴非常气愤地训了他半个小时,说:“你怎么这样?你是军人,你受过教育没有?要懂得尊老爱幼,对吧?阿姨跟你打过招呼,人家要车的人还说停一下,这也不要你费劲,你怎么这样子?”他就这样为我出气。
我的港湾
我以前出行都是骑车,一次下坡的时候,后面一个蹬三轮车的小伙子在我身边飞驶,把我撞倒了,那个小伙子看也不看就跑了。我老伴在旁边,骑着自行车就去追他,没有追上,还到派出所报案。民警了解了情况,说只要我能走就管不了,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我当时很担心,如果他追上了那个小伙子,人家年轻力壮,万一打了他,问题就更大了。他这样不让我受一点委屈,让我很是感动。
最让我欣慰和感动的,是他对我的父母特别尊敬和孝顺,对我哥哥、嫂子也非常好,对我的侄子们也是爱护有加。我的大侄子入伍后在工程部队服务,工作非常艰苦,但他干得也非常好。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因出身不好,所以入不了党。他有些情绪,我老伴写了很多信给他,开导、教育他。后来他入了党。我的大侄子至今提起这件事,还说多亏当时姑父给他的教育和开导。直到现在,我老伴和我的这些侄子们的关系都非常好。
我老伴为人正直,没有私心,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工作狂,他干什么事都要干得特别好,而且认真负责,所以几十年来不论在哪个首长手下工作都会被看中。
他对孩子们特别疼爱,但是有时粗手粗脚,我记得女儿不到一岁时,他要上班去了,临走时逗弄孩子,把孩子高高抛起,然后再放在床上,说:“不行,我该去加班了。”对儿子也是如此,儿子见他回来都吓哭了,生怕再把他抛到天花板上。
我们这一辈子相依为命,他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的知识宝库。他多年从事秘书工作,对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有一定的经验,我和孩子们需要什么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现在他学会电脑更是如此,需要什么东西跟他一说,他马上就能在网上查出来。而我呢?可以说是他的保护伞,对他的吃、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操心。尤其是他生了几次病以后对他的照顾就更加注意了。他得过心脏病,先后装了4个支架,2001年还做了肺癌手术,现在又有高血压又有心律失常,可他像小孩一样不加控制,这就都要我来操心。有时我就把甜的、辣的、咸的他不能吃的东西藏起来。我劝他说:“老头子,注意点吧!留自己一条命享受享受吧!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享受你儿女对你的孝心,你注意一点吧!”可他不太听。穿衣服也是如此,对自己疏于照顾,这些都要我来操心,完全是个老小孩,我真累呀!
2000年6月25日,红宝石婚(结婚40周年)摄影留念(摄于北京)
我的希望
我很爱我的两个孩子,我从来也不打他们、骂他们。但是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我认为做父母的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从小就观察父母的言行,察言观色,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所以父母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因此我认为:
第一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们做榜样。首先,要孝顺老人、尊敬师长、善待他人、为人正直善良、有奉献精神等等。我认为这些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他们受益终身。
1967年,杜斌同子女池燕明、池燕玲在一起
1968年,杜斌怀抱爱子池燕明
第二,要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所以他们小的时候,在学习上,我要他们每天好好听课,及时复习,习惯成自然。规定他们可以在外面玩一会儿,但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回家完成当天的作业。在做人方面,要使他们在各方面养成好习惯,像前面所说的,要孝顺老人,尊敬师长,善待他人,为人正直善良,有奉献精神。
第三,不打骂孩子。假如他们有什么缺点和错误我就引导他们,跟他们讲清道理。不能使孩子有抵触情绪,更不要使他们有屈辱感,还要跟他们说:“改了就是好孩子。”我认为,要想让树成为栋梁之材,就要随时随地浇水、掰杈,使它长成又粗又直的树,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第四,我从来不娇惯他们,要求很严,但也不是冷酷无情。孩子摔倒了,我从来不把他扶起来,让他们自己起来,起来后,我说:“好样的!”我不娇惯他们,也不打骂他们。我女儿2岁的时候,我在北方交大每天晚上要带着她给学生上课进行辅导,这时候我从幼儿园把她接回来,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就在这时候,她偏要吃的、玩的,我来不及给她,她就躺在地上打滚,将衣服弄脏了。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要给她换衣服,我就把吃的给她了,这样一来,她就习惯了,每天到这个时候就闹,不给就在地上打滚。有一天我跟她讲道理,说:“你别这样了!你要这样我就关上门走了。”她还是打滚。我“乓”的一下把门带上就走了,但是我托其他的老师时不时地从门缝里看一看她在干什么:一会儿她就不哭了,自己开始玩了。我回来之后跟她讲道理:“你这样不好,改了就是好孩子。”从那以后她再也不闹了,这样每天跟着我去教室,特别乖。
我认为在孩子刚刚要懂事的时候,就是2岁左右的时候就要开始有意识地采取随时随地、见缝插针的方法教育他。《三字经》有这么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些话启迪了我,我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样的图案就是什么样的图案,这对他们的一生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两岁以后我开始注意教育。儿子两岁时患了肾炎,我带他到宽街中医院看病,在路上教他加减法,引导他一点点学习,后来又教他背乘法表。在他眼睛受伤的日子里,我给他讲一些文化知识和故事,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也是有针对性的。我手术以后在家养病,就和他一起看电视台播的英语教学的节目,我们一边学一边比赛,看谁的英语单词背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