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诗情画意锦绣人生--顾文霞回忆录 第13节

点击:

我和驻阿尔巴尼亚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相处得也很好。星期日,我帮他们做衣服、补衣服等,为他们提供一些义务劳动。

1969年我的月工资是39元,但是在阿尔巴尼亚每月还给我发40列克(阿尔巴尼亚货币名,当时1列克约合人民币0.2元)的生活补贴,我将生活补贴一个月一个月地攒起来,临回国前将积攒的生活补贴全部上交给了驻阿大使馆。

“文革”中的奇异经历

我对驻阿尔巴尼亚的参赞说:“我有一点事情要和你商量。”

他问我:“什么事情?”

我说:“我有一点钱,要上交。”

他听了我的话,就说:“我还没有遇到女同志上交零用费的事情。”

我说:“我是女同志,但是我的心思和大家都是一样的。”

他说:“不行,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买台缝纫机、自行车或者照相机也好呀,你为什么要上交呢,用不着上交。”当时条件艰苦,这些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

但是我上交的态度也很坚决,最后参赞说:“你这个女同志很了不起。”

1970年5月,在阿尔巴尼亚为期1年的传艺工作结束,我返程回国,还受到了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的专函表彰。表扬信是经轻工业部转来的,信中赞扬我在阿尔巴尼亚工作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生活简朴,将积余的生活补贴1000列克(约合人民币200元)全部上交给了大使馆,现在这个表彰函保存在苏州市委组织部。

再次回到阔别一年的苏州,国内的环境相对稳定了一些,“革委会”允许我再回到苏州刺绣研究所,我也很高兴。

从1967年到1969年,3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一些磨难,但是我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心中留下的只是对周总理的无限感激之情,是总理让我又有机会拿起针,我要好好干,要对得起总理的保护。

当初是在周总理的干预下,工艺美术品才恢复了生产,苏绣重现了生机,我也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也是周总理在危机四伏的困难时期给工艺美术战线的职工指明了方向:“工艺美术要发展,要贯彻毛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正是在总理的指示下,刺绣工人排除干扰,保留了传统产品的特色,绣制了花卉、动物、风景、山水等作品,同时又绣制了许多新题材的作品,扩大了销路,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同各国人民的友谊。

1972年,我当上了苏州刺绣研究所的所长,带领所里恢复正常工作。条件的艰难可想而知,一天工作9个小时,三十元多点的工资,但是大家得知能恢复工作都热情高涨,并且愿意一起去负担研究所的所有费用。

根据当时的现实状况,我制定了“以研究促生产,以生产保研究”的治所方针,还提出“产品创新与文物复制同步进行”、“注重积累资料、加强人才培训”的发展方向,并逐步把研究所建成了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培训为一体的自负盈亏的单位,发展为国家元首级礼品的重要基地和苏绣技艺的领军单位。以后研究所几乎网络了国内全部的苏绣精英,并培养出了几代苏绣后起新秀,成为名副其实的“苏绣人才的摇篮”。

红星闪闪放光芒,领袖的光辉照万代

1973年7月、1977年8月,我连续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连续当选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时,万恶的癌细胞已经损害了周总理的健康,但他不顾身体有病,来到了我所在的江苏小组的讨论地点,和代表们一起座谈,听取意见。总理对我们说:“要照顾大局,我们应该扎下根来,重新再来,大家要很好地思考。”

当时总理病得很重,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护士请求他:“总理啊,这个中药已经凉了,你赶快吃了吧。”周总理回答:“没关系。”他依然聚精会神地和代表畅谈,护士再一次进来:“总理,药凉了,我去替你热热吧。”总理不愿再给服务人员添麻烦,他说:“不用热,我马上就把药吃了。”说完,端起药碗,把已经凉透了的中药一口气喝了下去。喝完药,连开水都没喝一口,又继续听取代表们的发言……

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我们都被周总理关心国家、关心工作、关心人民的行动感动了。周总理还安慰我们:“现在国家的形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你们不要灰心,你们要把坚强的信念树立起来,在江苏省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乡。”周总理是江苏淮安人,他还说:“我也要回家乡再看看。”听到这里,苏北来的同志们都已经泣不成声了,因为总理的身体状况非常差了,身体极度虚弱,我们真是又感动又心疼。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们一看到周总理就放心了,在代表会快结束的时候,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病痛缠身的情况下,还不忘记再来看看江苏的代表们,他的人格魅力将永放光彩!

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消息传来,哭声一片。为了国家、人民和党的事业,他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大的方面看,他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从小的方面说,周总理为了我们刺绣研究所工作的恢复、对我的保护照顾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我对周总理有说不尽的感激和爱戴,我永远怀念他,周总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当时我们哭得很伤心,每天都泪流满面,但是我们更清楚要振作起来,用实际的工作业绩报答周总理的关心,让周总理走得安心。

时隔不久,另一位伟人——毛泽东主席也溘然长逝。还没有从周总理去世的伤感中走出来的国人,又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劳苦大众的翻身做主人。苏州刺绣研究所设了悼念毛主席的灵堂,我在家里也设了灵堂来悼念这位伟人。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合家哀悼并教育下一代

(右起:顾文霞、丈夫徐业炯、儿子徐志强、妈妈徐云仙)

在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铲除了“四人帮”,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

在1976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的那一天,在研究所朦胧的晨色里,燃起了熊熊的炉火。在炉火的映照下,我和党支委老钱在刺绣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像的绷架上飞针引线,绣下了我们对主席的怀念和悲痛;同事李娥英也在周总理的遗像上绣下了绣工们的情和爱。

1977年的《江苏师院学报》第二期发表了我深情地写下的文章——《刺绣工人怀念周总理》,表达了我对周总理无限的崇敬和爱戴!

全力以赴干事业,血书让贤赢赞誉

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终于结束了。大家都特别高兴,上街去游行庆贺。大家心里想:我们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大家还说:“这次可以好好地绣了,以前是不敢绣,现在是要放大胆子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