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诗情画意锦绣人生--顾文霞回忆录 第14节

点击:

1977年8月,领导来电话让我作为江苏省特种工艺的代表参加第十一次党代会,而且嘱咐我不能透露参加会议的消息。接到电话的第三天,我从苏州赶到了南京,和其他人汇合后再一起动身去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四人帮”被粉碎了,我们应该更好地工作了。周总理已经不在了,毛主席也与世长辞了,朱德委员长也散手人寰了,一个个伟人的离去对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所以到北京时,我想到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主席,领导同意我的做法,但是告诉我要先开会,先把党代会开好。

会议召开了12天,传达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精神,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我幸运地参加过两次党代会,每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十次党代会上,我是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周恩来总理深深地打动了;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是被大家在粉碎了“四人帮”后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奋力做工作的干劲所打动。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成为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有了好政策,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拧成一股绳,大家都在为业务上的进步而努力,研究所也成为名副其实自负盈亏的单位,而且在1978年以后,我们几乎年年是盈利单位。

改革开放的到来,又经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大家的干劲被全部激发了出来,纷纷表示要大干一场。原来以为苏州刺绣研究所迟早要被撤掉的,但是现在又恢复生产了,我们都很高兴,将国家给我们发的工资省下来买原料。而且画家拿出最高的水平画画,绣工使出浑身解数刺绣,我们真的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我更是从管理着手创新,将研究设计、培训班和小卖部生产销售相结合,做到了自负盈亏,年有盈余,职工人数也一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值。

在大力鼓励商品经济的时代,我们研究所也顺应潮流办了一个小卖部。小卖部主要卖刺绣研究所的工艺品、刺绣品、艺术品,当然也有日用品,这些东西当时主要是卖给来苏州的外宾的。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比较低,还买不起这些东西。我们将小卖部赚来的钱再投入到对刺绣新品的研制中去,自己养活自己。

1979年8月,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将任命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家”,即后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也得到了相应的当选名额,在大会召开之前,究竟将名额分配给谁,江苏省轻工业厅经过开会讨论,最后决定留一个名额给苏州刺绣研究所,而研究所是准备将候选工艺美术家的机会给我的。

这一切,事先我不知道,等接到相关的通知让我准备两张照片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于是我去问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的相关领导,领导告诉我是评选工艺美术家,而且苏州刺绣研究所只有一个名额。

我和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领导们商量,名额应该给年龄大些的人,应该给前辈,因为她们的技艺是高超的;我还建议应该有画家的名额,如果没有画家的大力协助,我们也出不来许多大成就,于是我就建议提名徐绍青。我的意思是由原来的一个名额(原计划是给我的)争取到两个名额,而且将增加的名额留给协助刺绣的画家。所里的领导就让我去处理这件事情,让我去向轻工业部的领导反映我们的想法。

于是,我给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的领导写了一封信,为了坚定我的态度,我用针刺破手指,在信上用鲜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写好了“血书”,立即到邮局寄了出去。后来我到北京开会,一个领导还和我开玩笑:“你的手上还有没有血印啊?我收到了你的信,但是你太谦虚了,我觉得你还是接受这个荣誉吧。”我回答:“不要荣誉啦,让其他人参评吧。”

好多人认为我这样做是很傻的,说我是个傻瓜。但是我并不这么想,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而且我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是为了整体的对称与和谐来考虑问题的。

我的“血书”内容如下:

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领导:

二十多年来,我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由一个普通的绣工成长为一个基层干部,在“四害”横行期间,我不能抓生产,不敢抓业务,虚度了10年时间。粉碎“四人帮”后,我满怀喜悦的心情,决心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成绩为“四化”服务,但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一下子还摆脱不了。十多年里,我几乎成了脱产干部,最近才稍好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老花了,干起活来总得戴上眼镜了,这使我内心非常着急,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组织几次给了我荣誉称号,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荣誉和贡献的差距越来越大了,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因此,我面对着这样高的与目前贡献不相称的荣誉和职务,除了焕发青春急起直追外,更迫切的心情是希望组织上照顾我,体谅我现在的实际情况,不要再给什么荣誉了。

全力以赴干事业,血书让贤赢赞誉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敬爱的周总理也教育我们:“要像蚕一样把最后的一根丝也吐出来贡献给人民。”我一定遵照老一辈革命家的教导,身体力行,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紧握绣针,为“四化”作贡献。为此,我提出如下要求,衷心希望组织上理解我的赤诚的心。

(一)、请部、公司领导不要把我放在任命人员之内,而尽可能多照顾一些年老的、贡献大的同志。

(二)、听说要在会上任命一批“家”,那么苏绣的代表李娥英是当之无愧的,她也是党培养起来的艺人,一个行业有一个代表已经足够了,千万不能多,多了也没有意思。另外,如果创作人员能争取的话,徐绍青同志是有代表性的,这是我从党的事业和今后有利于工作角度出发才提出来的。

以上两点,希望部、公司领导理解我的心情,为了表示我真诚的请求和心愿,我用自己的鲜血签一个名,万望领导理解我的决心。

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领导郑重研究,同意了我的请求,而且对我这种谦虚谨慎、见荣誉就让的精神给予了热烈的赞扬。我的行动也感染影响了一大批代表们,许多代表纷纷表示自己也可以把荣誉让出来,大家都特别理解我、佩服我。有的说:“你不早点和我商量这个事,要是我知道了,我愿意和你一起将名额让出去。”有的说:“我不是想争这个荣誉的,是我们领导让我来的,但是现在你转让了,我却得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被大家的真心话所感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受到影响,大家的心都是这么善良,后来我和很多人都成为了朋友。

到了1988年,国家任命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再也推辞不过才名列榜上,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的一员。

国家领导人频参观,艺人处处受关怀

苏州刺绣研究所逐渐恢复生产后,不少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有不少领导还亲自前来参观、指导刺绣工作。

1978年,华国锋莅临苏州刺绣研究所,是我负责接待的。他仔细观看了我们的苏绣作品。赵紫阳来参观时说:“苏绣能达到这个水平,真不简单,你们要好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