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人生路=坎坷+精气--孙金世回忆录 第16节

点击:

 

1990年,在帮助我恢复俄语的老师杜纳耶娃(左二)家做客

这次校庆还组织参观了学校新校舍、莫斯科郊区名胜古迹等。老的校舍还完整地保留着。虽然苏联历史没有我们悠久,但是他们很珍惜古老的文化遗产,哪怕名人住过的房子,或者有历史渊源的文物,都保存得很好。到德国去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西柏林街道整齐,比如二战残垣断壁的国会大厦留下的痕迹保留得很好,修缮得很好。所有博物馆都免费,苏联的大教堂也是这样的。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莫斯科玩得很宽松,到处看看名胜古迹,吃住行都不用考虑。最后,他们中好多人就说:“小孙,你能不能跟学校说说,我们到列宁格勒去一趟?”我说:“我试试看吧。”我当时没有和我们学校的领导说,是和另一个学校的校长说:“我们有几个学农机的老师想顺便去列宁格勒看看,游览游览。”他当即就答应了,派一个人专门买火车票,给安排吃住。留学苏联时,许多同学没到过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那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置身列城无不感叹其古迹保存完好,当地的百姓也为他们的悠久文化而骄傲。

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校庆结束后,我邀请母校副院长尤里琴克和普利舍甫院士访问我校。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90年代以前我是不敢带外宾到家里做客的,不想显得太寒酸。彼时,虽然我并不富足,但家中生活还算体面。

 

1990年,普利舍甫(前排左一),尤里琴科(后排左一),伊万诺夫(前排右一)在我家做客时合影

我邀请许多留苏同学,借着尤里琴科和普利舍甫来访的机会,老校友们再次重聚,大家一起座谈,游览密云水库,参观农展馆。母校的院长与院士来访中国也有许多感触,他们惊叹中国飞快的发展速度,而且他们认为就生活水平而言,中国已经超越了苏联。

记得中苏学者交流会上,一位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女同志问我:“现在还有像你一样俄语说得如此流畅的留学生吗?”我笑称自己回过炉,她说:“是啊,当时我们中国有多少留苏的学子啊!他们对两国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0年,在密云水库(左一是我,左五是尤里琴科,左六是普利舍甫)

 

1990年,与尤里琴科(左)、普利舍甫(右)在农展馆

“探路者”的新实践路

1997年1月份,我退休了。对大多数人来说,退休等于为自己的事业画下了句号,但对我而言,退休却为我开启了另一片天地。准备退休时,学校决定继续聘用,我是一个低调的人,拒绝了。校长问我:“博士点刚刚建立,你为什么退下来?”我说:“我可以再做工作,但是应该带头退休。”

1995年以后,国家各部委要治理大型的沼气工程和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因为有些地方猪、牛、鸡、鸭粪便成灾。从国家来说需要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农村面貌。1997年退休以后,我希望自己在研究课题的同时深入生产实践中做一些工程、项目。

我喜欢在农村能源领域工作,而且也希望自己在该领域做些实事。因为有这方面需求,所以我主动找过一些合作单位,例如北京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廊坊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北京农村能源办公室在平谷成立培训中心时,邀请我做技改部主任。在那我接受了一项课题,为独乐河的一个养猪场设计沼气工程,帮其处理粪便,深加工沼渣液。随后,一些单位也请我做沼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当时捷克政府和他们在京的企业——维特科维策公司想在中国打开沼气能源市场。驻捷克使馆的前参赞、武官——张俊文教授找到我,希望我把捷克的项目引进国内,由捷克政府无偿提供先进的沼气工程设备。

1998年中捷合作的第一个工程选在廊坊固安的宝申养牛场,待选定工程地点,我已经准备好基本资料。由于张俊文不熟悉沼气方面的业务,我便独自承担工程地规划、设计等任务。将工作前期的规划思路拟好交给捷克专家,并与维特科维策公司的工程师交流。

捷方对中国农村不了解,所以捷克方面采用了我提供的工程设计思路和方案,并且委托布拉格水利勘测设计院出图纸。与此同时,我带着养牛场的老板一起去捷克考察,签署合作协议。因捷克公司名为“维特科维策”,养殖场名为“潘兴公司”,所以两国合资企业就被命名为“中捷潘维公司”。我去捷克考察加工制作搪瓷钢板的流水线,亲眼见了捷克的沼气工厂,看到了先进的设备。他们采用数控机床打孔,孔对孔绝对不会有错缝。而且捷方还派专家、技术人员跟我们合作。

 

2004年,访问捷克时与维特科维策公司董事长(左二)合影(左三是我)

中捷潘维公司的沼气工程规模相当大,而且厂房等设备条件优越。国内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沼气池,而捷克采用拼装的双面搪瓷钢板建池。工程建设时,捷克提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及发电机组,施工现场不需要搭脚手架,工人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体积3000立方米的4个大罐和2000多立方米的储液罐安装完毕。如果按国内的施工技术来看,建混凝土池、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搭脚手架,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我以前与德国只在理论方面合作,与捷克合作的工程是自己第一个真正践行的项目。

 

宝申养牛场沼气工程图片

工程鉴定的时候,国内看法不一,多数人怀疑,或者认为造价太高不能接受,当时的思想还非常保守。搪瓷钢板防腐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先进而且使用寿命很长,50年不会坏,除非有人用大榔头把它敲坏。

当时因为我有一个课题,科研报告已经写完了,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算是纸上谈兵,正好有这个机遇,我把它作为实践的示范工程。在听了我的课题汇报后,科技专家们很认可该沼气工程,认为它确实先进。但随之而来的“这样的设备在中国不行,中国弄不起”等说法让我很沮丧。中国的发展是要靠自己艰苦奋斗,但技术落后,我们需要奋起直追,必须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吸收、消化、国产化、再创新,人家走过的路我们再去摸索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写科研报告,最后能不能实施还是问题。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正在增多,我的思想还比较超前,敢于接触新鲜的东西。工程建成之后,参观的人、参观的领导络绎不绝,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探路人”。

我喜欢做实事,不喜欢空头议论。当时我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领导,我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浇混凝土,指导工人绑钢筋。安装的时候我还当翻译,让外国的专家和国内的工人交流,工人们也很受感动。我吃住在工地,廊坊经贸委主任沈秀格视察工地时发了火:“孙教授在房间裹着军大衣工作,你们公司连电暖气都买不起吗?”

“探路者”的新实践路

但我心里很坦然,也很享受在工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为什么工人能光着膀子在工地上干活,知识分子就不能这样做呢?我在工人身上也学到了好多的优秀品质,比如严于律己,吃苦实干。那段时间里,我选定了目标,而且也在践行,过得非常有成就感。现在人们对该工程的评价是“国内先进创新,有很多独到之处”。听到后,我觉得当初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