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人生路=坎坷+精气--孙金世回忆录 第17节

点击: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要走出国门,吸收别人的长处,不要夜郎自大。自此之后,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做了示范工程。随后国内也开发出自己的搪瓷钢板,一些公司经常请我去咨询。

我做的“中捷潘维公司”沼气工程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大,随后我又引进德国的利浦罐。利浦罐也是组装的,但它是咬口的,外面镀瓷釉,里面是复合板,挂了一层薄薄的不锈钢膜。不同于捷克的双面搪瓷钢板,它采用的是螺栓连接的。当时有人对选用捷方这种材料有质疑,觉得施工安装快捷,但价格高。我们要打开眼界,从国家发展来看,该是不卑不亢的时候,就得坚持民族的气节;该是虚心向人学习时,不要夜郎自大,药改变观念,创新理念,只有如此,才能进步。

当时河北省的领导、农业部的领导也认为中捷的公司合作是件好事。我为人比较低调,做好实事才是最重要的。捷克为我们建起了沼气工程,但排出的沼渣液怎么处理?当时我想要研发肥料需要制肥设备,因此又向捷克的公司提出:“我们没有钱买制肥设备,你们能不能再提供点资金?”捷方又拿出20万美元。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发展这个项目可谓是只欠东风了。无奈的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只注重眼前的投入,没有看到产出的前景,即便我如此看好这个项目,最后也都没能如愿。究其原因竟是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痛,只想套国家的钱,加之人员素质低,不重视管理和培养人才。

在经手的众多项目建设以及后期跟进中,我意识到,一些企业领导的认知还需提高。提高其素质不是易事,但从制度方面避免投资风险也是一条途径。我建议国家不要直接投资给企业家,而要将资金投给建设者,如果建设者出问题,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现在政府把钱直接投给所谓的“业主”,问题就多了。第一,“业主”素质良莠不齐,甚至对技术认识不到位;第二,社会存在歪风邪气,贪官和奸商勾结,他们拿公家钱给自己办事,给领导送礼,这种事让人痛心。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改革开放至今,我从未因困难而改变初衷,我还会坚持去做好份内的事,但当胳膊拧不过大腿时,我也只有无奈。

推广“零排放”不畏难

2004年,我再次与捷克的这家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内蒙古塞飞亚养鸭场的大型沼气发电和有机复合肥料厂项目。该工程规模比较大,占地12000平方米。它是一种循环经济、一个生态的良性循环,我们称之为“零排放”、“无废弃物”的生产过程,这是我倡导的五环产业并举良性循环模式,而且也是我创意的理论。该项目捷方政府出资90万美元,而且还无偿提供相关设备。

 

2004年,塞飞亚养鸭场沼气工程现场,与捷方工程师在一起

 

塞飞亚养鸭场沼气工程图片

尽管大家对沼气工程有了共识,但如此之大的产业链形成,没有政策的导向,没有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家,肯定是办不成的。这样的理念说明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发展了,科学需要集成,技术需要集成,产业也需要集成。我们继续使用单环技术肯定有社会风险,如果想要赚钱,就要减少投资风险,就要让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能够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资源,这样才能增加附加值,取得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的好处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领导在其任内可能见不到效果,可这些却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应该坚持。自古就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要靠立法才能真正建成和管好“惠民工程”。

技术不应让步

我们与捷克第三次合作时,设备全部到位,在最后的节骨眼上又出了问题。金牛被光明收购,光明公司因为人事调动,事情被搁置下来,不只是我,捷方看了也很伤心。

另一件事我也想描述一下,以警示后人。本世纪初,在某地区一个企业通过某教授引进了一个国家政府无偿赞助的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由外方无偿提供近百万美元的设备,中方只提供土地、土建、配套设备及劳务人员,技术、设计由外方和我共同负责。设计图纸完备后,外方工程技术人员进现场,本人也同期入住工程现场;设备进关,而后运至现场;我方企业领导,一位有身份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发话“这套设备不值那么多钱,我们国家都有,我也会设计”等等,简直是一种莫名奇妙的高傲自大。但之前为了能拿到这套无偿设备,却是好话说尽,承诺无边。前后表现的反差,让我很惊叹。

随后企业采购人员,一个完全外行,不按中、外方技术设计要求,乱采乱购,使工程进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此采购的负责人,也随后走人。

在双方谈判时,我和那位教授也在场,并担任翻译工作,事情的可笑与可悲,就发生在双方发表备忘录时,企业的一位副总,就外方提出要按技术要求采购设备的问题时甚至说了“外行话”。我和那位教授赞同外方意见,要严把技术关,共建精品工程。这位副总大声斥责我和那位教授:“不要做卖国贼!”教授当即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我也指出他的无理,并申明一个愚昧无知,不懂科学和技术以及国际交往礼仪的人,真是丢中国人的脸,真是伤害我们国家的尊严!让外人耻笑!

在这件事发生后,我经常在想,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是不是自私的本性所致!某些人可以拿国家的钱给领导送礼,用工程款购高档车私用,吃回扣,请客吃饭等等!而工程所需材料、设备却是伪劣、低价产品。

据我“道听途说”,这种情况不在少数,那么究竟有多少?该如何处置?何时国人能警醒!领导能明白啊!这么多年我总结的工作经验、树立的理念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支点,必备的资金到位是杠杆,两者齐备才能真正打造出精品工程,一位同行也恳切地指出:设计要合理,施工要精良,管理要科学,经营要效益。但谁去把关,何人去监督实施?违者该怎么办?

我到现在还有一些坎坷是绕不过去的,但是我没有灰心。我认为我精气神还在,只要始终不渝,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引进来”和“走出去”

我在国内做项目的同时,没有停止对国际先进技术的了解。1999年我去了美国,与美国人交流沼气工程、玉米秸秆转化成酒精等技术。美国人偏重于研究前沿科技,但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我到依俄华大学、普度大学接触了一些关于新能源的知识。

除了到发达国家交流技术之外,我还到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搞过技术援助。比如到斯里兰卡考察,目的是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帮助斯里兰卡人民提高小型户用沼气池的技术水平。“小型、高效”,关键在高效,只有提高效率,装置才能小型化。小型沼气池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找几个泥瓦匠挨家挨户修池子,必须有售后服务,整套的设备才能像商品一样走向市场。

当地的泥瓦匠修完了沼气池,如果出了问题找谁去呢?而且当地的技术水平肯定不高,所以我很明确地提出,直到现在我也在呼吁,中国是市场经济,农民一家一户基本的生活所需设施,都应该商品化。我去考察的时候亲眼看到的都是实际问题。中国援建的东西有问题,斯里兰卡的老百姓不欢迎。也许有人推诿责任,说是因为人家懒,但援助一个项目,目的还是要起到作用,只是简单的设计安装,并没有适应对方的国情,反而得不到认可,就是费力不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