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我的一生--李服拴回忆录 第12节

点击:

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工资也只有六七十块钱,我退休的时候拿了八十多块钱,她比我退休退得早。

我老伴儿在跟我结婚的第二天,就早起开始干活了,特别勤快。我那会儿也不怎么跟女同志接触,身边就她一个女性,家里屋外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她掌管操办的,有了她之后,我轻松了很多。

平时我在外面上班,家中里里外外都是由她收拾的,她什么活都干,不怕苦不怕累的。那时候我弟弟才九岁,她一个刚刚过门的媳妇,就又当媳妇又当妈的,帮我照顾着弟弟的生活,一点儿都不用我操心。

我们那会儿结婚的新房也是在公主坟,我父亲给了我们一间房,所以我们跟家人住在一起。我记得我们结婚那天,我父亲特别高兴,还喝了不少的酒,不过我没喝,因为我那时候不喝酒也不抽烟,我是从三年自然灾害那会儿才开始抽烟喝酒的。按理说那会儿非常困难,都吃不上饭,我也就不应该抽烟喝酒了。但是也正是因为那会儿吃不上饭,肚子都是饿的,所以就拿烟撒撒饿。不过从我退休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抽烟了,酒还是喝点儿,喝得很少,每天最多也就是一杯,再多就不喝了,我是觉得酒这个东西是舒筋活血的,少喝点儿挺好。

我跟老伴儿结婚以后,休了一个星期的假。当时我跟我父亲、哥哥、弟弟一大家子人一起生活,家里的活是特别多的,但是我老伴儿都不抱怨,性格特别好,不爱生气。

说来也奇怪,我跟她就没有意见不合或吵架的时候,平时有什么事儿,基本上是她听我的多一些。那时候因为都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所以谈不上共同点之类的,但是北京有这样一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扁担挑着走”,而且那时候她对我还是很满意的,我堂堂1米7多的小伙子,要模样有模样,要个头有个头,她百分之百高兴。只有我心里头有那么点儿遗憾,因为她个子太矮,但是后来这些也就不重要了,毕竟她嫁到我家以后,心思百分之百都在我家,早上起来该干活就干活,不用别人嘱咐,挑不出一点儿的毛病来,所以个子矮这个事儿也就忽略了。不过她始终不知道我对她的身高不满意,因为我一直没表现出来。

那时候我经常不在家,而我不在家的时候,一直都是她照顾着我的父亲,她把父亲照顾得特别好,我父亲是在1956年的时候去世的。家里的活我还是会稍微做一些的,比如做饭的时候,普通的饭菜都是我老伴儿做,但是一些拿手的菜就是我做了。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一般都是我掌勺,因为我自认为做饭还是比她做得好吃。不仅如此,虽然我不爱收拾屋子,但是家里的一些技术活,像是修电灯之类的事情,都是我来干。

幸福生活

现在的小两口,经常会出现跟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相处得不好的情况,我们家却从来没出现过这个状况。不光是我老伴儿跟我父亲相处得很好,我跟我岳父岳母相处得也一直很好。他们一直把我当亲生儿子看待,而我也一直把他们当亲生父母一样孝敬。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我就陪着我老伴儿回娘家。他们对我特别好,我也很爱去。每次去的时候,老两口都给我们做好多好吃的,什么活都不用我们干。当然,那会儿他们也经常来我们这儿住,我岳父、岳母轮流来我家住,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我没有那么多事儿,也挺愿意他们来。因为谁都有父母,更何况,我岳父岳母对我都特别好,跟自己的亲生父母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也特别喜欢他们。

虽然我跟老伴儿身体平时都很健康,但是也都曾生病住院。我老伴儿从开始工作就一直勤勤恳恳的,后来她生了两次病,但都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感冒、发烧之类的。病情严重的时候她就跟单位请假在家,我就在家照顾她。由于本来我也爱做饭,所以她生病的时候,我就给她做做饭补充营养。
印象中她总共住过两次医院,但是具体是因为什么住的医院,我已想不起来了。而且到底是什么时间住的院,我也记不太清了,我只是记得当时我接到电话说她生病了,等我回到家,看见她在床上躺着一直喊难受,后来我和孩子们把她送到医院去了。
退休以后我也住过医院,大概也是住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记得那天我忽然晕过去了,我老伴儿和孩子就赶紧借了一辆三轮车,把我送到医院去了。我当时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我抬上车的,后来在路上那个车一个颠簸,我才醒了过来。我还记得当时去的就是复兴医院。
到了医院,那个医生说我晕倒的原因是脑供血不足,因为我当时还是很晕,所以就安排我住院了。那会儿住院看病其实跟现在差不多,也就是打针、吃药。后来等我稍微好一些了,就偶尔跟病友聊聊家长里短之类的事情。
那会儿在医院吃得不好,但是一般也还都是在医院吃饭。我老伴儿就算上班再轻松,也不可能经常给我送饭,何况她的工作也很累,所以我也就只能吃医院的饭了。

我老伴儿有三个姐弟,其中她的大姐姐在结婚以后就去世了。除此之外,她还有两个弟弟,这两个人也来过我们家,但是不经常来住,通常都是来了待一会儿就走。现在他们跟我老伴儿还有联系,就在前些日子,我大内弟两口子还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呢,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爱人工作时一丝不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的发现我爱人身上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家庭的照顾上,还表现在她在工作上的勤奋、刻苦。

后来我老伴儿参加工作了,在单位她也是勤劳能干,年年都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不虚夸地说,她比我在工作上先进得多。

印象中,我老伴儿大概是在1963年才出去工作的,也就是嫁给我十多年之后,她才正式出去工作。刚开始的几年,她先是在家里洗洗衣服,因为我们家附近有一些工人不方便自己洗衣服,她就给街里街坊的大伙洗衣服,挣点儿零花钱。招工那会儿,是她自己想出去工作的。我大女儿到1963年,她妈妈去工作的时候,已经十三四岁,上初中了,老伴儿也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她一出门工作,这些剩下的孩子就归我大女儿管了,那会儿大女儿已经能够主事儿,她可以自己带着其他的孩子上学、下学,不需要我们操心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我老伴才决定出去工作,孩子们不用她操心了,也就能出去了,要是以前就不行,孩子要带,脱不开身,就算想工作也不行。

老伴儿去工作的时候,单位没什么要求,但是说得很明白,招进去就是工人,不过她们是有编制③的,50岁就可以退休了。而她因为工作得晚,所以只上了二十年班就退休了。

她那会儿的工作就是储存大白菜,都是在菜窑里的工作。冬天的时候她们储存大白菜,夏天的时候就是保存一些青菜。她上班的地方离我们家不近,后来正好赶上占地,我们家也就搬了,刚开始是从公主坟搬到了蔡公庄,没搬多少距离,总共就两里路的地儿,后来又搬了一次,第二次搬的地方就离她的单位非常近了。刚开始搬到蔡公庄的时候,是在蔡公庄给我们盖了房子。不过蔡公庄的地也被占了,我们就搬到现在的这个地方来了。这个房子是需要我们掏房租的,那个年代房租不算太多,总共就6块钱。蔡公庄的那个房子被占了之后,国家补给我们一千多块钱。我们家摆着的这套家具,包括电视都是用那一千多块钱买的。一千多块钱的家具在那个时候算是很贵的了,当时都是我老伴儿看上的,到现在了还保持得跟新的一样,但其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斋堂风景区

后来我们家离我爱人上班的地方近了,她平时也就能多回家照应照应了。那会儿我跟着单位在外面修路到处跑,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最远的地方,我们还去过斋堂镇④修路,在那儿的时候,我起码得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候两三个月回家一次最多也就住上两天就又得走了。我回来也帮不上我老伴儿什么忙,屋里屋外都有她呢,我不爱收拾屋子,她就总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