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惠”及人生--李宗惠回忆录 第33节

点击:

朋友眼中的宗惠

2010年夏天两位朋友特意为我的回忆录撰文,在这里我也对这两位日语界资深的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宗惠是一直活跃在首都日语界的资深教授。从北京市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成立,筹建中国辞书学会北京双语词典研究中心,在陈涛先生指导下参编《日汉大辞典》,纪念日本汉学家诸桥辙次先生诞辰120周年等活动算起,我们相识共事已经30多年了。

宗惠待人坦诚,热情,健谈又不乏风趣;专业基础好,又勤于积累,知识渊博。我等周围的朋友们均十分敬佩他的人品和学识。在与之共事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发现:宗惠老师在业务上的独特见解和开创性工作源于他潜心研究和长期不倦的积累。宗惠老师的高效率的工作源于他对事业的责任心和拼命三郎的作风。我们在《新编日语汉字读音规律辞典》和《日语外来语例解辞典》与之合作中对上述两点体会颇深。

宗惠老师从教学中深知中国学生记忆日语词汇的难处,他为此曾花了几年的功夫钻研和挖掘日语音训法同汉语发音的关系。光在国内看书尚嫌不足,利用出国工作间隙到日本图书馆里还查阅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故《读音规律辞典》一经问世,便受到日语界的关注,赢得广大读者,尤其青年读者的欢迎。

《日语外来语例解辞典》是宗惠老师构思已久的选题。在国内辞书市场上日语外来语辞典数量不少,但都是千篇一律的词条对译,不太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如果跳出现有形式,编一本有特色的外来语辞典,则是一件有创意的工作。当初,在他构思过程中,不断邀集同仁和朋友,向他们宣传自己的想法。在得到大家的认同后,适时召开会议,制定大纲,试写样稿,明确体例,筹建班子……我们也有幸参加了《例解辞典》的策划、组编、编纂的整个过程。在4年多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切身体会到宗惠的严谨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例解辞典》能否编纂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收入足够数量、质量合格的例句。为此,宗惠除了完成自己的词条任务,还协助全体编者收集和增加例句。自始至终和编者们相互鼓励,共同克服预想不到的诸多困难。在后期审订、提高阶段,宗惠总是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拘私情,达不到要求的一律退改,而且常常是亲自指导和具体帮助,一直到审编双方均满意时为止。目前,例解辞典书稿业已交付出版社,即将付辛。这将是宗惠老师身先士率,带动十余名老中专编者,共同努力,积极创新的又一成果。

尹学义(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

尹福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为中日文化交流献力的学者》——记李宗惠教授

李宗惠是我校外语学院退休的著名日语教授和外交人士。,他于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分配到我校任教。他教学和治学一向十分努力、认真。退休前,他发表著作共有7部(其中有三部合著)。此外,还有论文多篇。1983年,他曾被选派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担任过中国驻日本大阪领事馆领事,从事中日外交活动达5年之久。1988年回校继续任教,曾担任日语教研室主任。与此同时,还兼任北京市日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可以说,他是一位在教学研究和社会外交活动等方面都相当出色的学者。

李宗惠教授于2000年64岁时退休。退休后不久,他便应聘到日本新潟县长冈大学任教,为日本学生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在教学之余,他还热心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以促进中日人民的相互了辞.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2001年4月,我国西安等四个城市经济考察园到长冈访问时,在长冈商工会议所的招待会上,李宗惠作了题为《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展望》的精彩讲话,很受日方人士的欢迎。

2002年2月至11月,他分别在长冈市民中心、小千谷市中央公民馆、见附市中央公民馆等处举办“中国剪纸展”。——中国剪纸是是中国民间独特的艺术之花。李宗惠经过多年收集、准备,在日本展出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有各种人物、花卉,还有龙、凤、喜鹊、雄鸡等等,十分吸引人。李宗惠亲自在展览会上向观众介绍,深受日本观众的欢迎。《长冈新闻报》等报纸纷纷进行报道,并刊登照片。

2003年3周,李宗惠教授还在长冈市国际交流广场作中国“汉诗展示”和说明。此外,他还去长冈市民大学作《中国姓名文化》演讲,很受观众的喜欢。当地的报纸对此均详细作了报道。

与此同时,李宗惠教授也同我们介绍日本的民间文化和杰出的、品格高尚的日本学者。退休前,他曾在校内举办过日本电话卡艺术展和日本邮票展。退休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2003年9月20日,在我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纪念诸桥辙次博士诞辰120周年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中、日两国语言专家、学者一百多人。作为发起人、牵线人,李宗惠为举办这次大会,在日本四处募集赞助费,约请许多汉语、日语专家前来参加。这次中、日语言学者的文化交流盛会开得很成功。2003年12月4日《长冈新闻报》特地专门报道,题目是:《长冈大学李宗惠教授的倡议实现了》。此外《新潟日报》、《三条新闻报》等纷纷报道,广受好评。

诸桥辙次博士是日本著名的教授。他以毕生的精力编纂13卷《大汉和词典》。这是一部日本人学习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不朽巨著。其收录的汉字头达49700个,比《康熙字典》所收字头还多。总词条有52万多条。在日本,它在沟通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更可贵的是,诸桥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富有正义感的伟大学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十分同情中国人民,写道:“秦塞汉关千古恨,燕山楚水惹愁长。”他发自内心喊出:“绝不能和中国进行战争!”“同中国打仗是再愚蠢不过的事……肯定会失败。”

李宗惠教授说:“我们要爱己,也要爱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人民,也应当爱别的友好国家的人民。”我为诸桥先生举办纪念会,是因为他有高尚的人格。他对中国人民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是日本伟大的学者.爱国者,也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尽管近代史上日本曾侵略中国,令人愤懑。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却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国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善良的。历史上,日本有许多人来中国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仅汉唐(公元7-9世纪)就有6000多人。而在近代,中国也有不少进步人士曾在日本留学,如:梁后超、吴玉章、郭沫若、鲁迅、秋瑾、周恩来等等。——李宗惠教授在退休之后仍为中日民间文化有好交流殚思竭虑,“爱己”又“爱人”,其胸怀开阔,精神甚为可佳。

郭锦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受惠他人回报……》

此章包含了部分我对日语教学的经验总结、日本文化的理解,以及我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希望我的学识能为更多人服务,非常感谢大家与我一起分享这些劳动成果。

我姓李,名宗惠,“宗”是家庭的辈分字,“惠”是我们兄弟间的排行字。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为什么给我取名宗惠,“惠”是指承蒙天,承蒙地,承蒙父母,承蒙师长,承蒙他人的恩惠,一个人才能得以生存。懂得了这个道理,但还要学会以“惠”相报,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待人恭谦,为人宽厚,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