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惠”及人生--李宗惠回忆录 第35节

点击:

例如,《用公款打高尔夫球》一文。作者通过政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自行约束,曾多次下达不要用公款打高尔夫球的“自肃令”。但是,那些人依然我行我素,屡禁不止,其名堂五花八门,不断翻新。作者不但进一步分析了那些人的心理状态,还结合高尔夫球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这种“不治之症”。最后,作者愤愤地写道:“不应用公款打高尔夫球,不应占用工作时间去打高尔夫球……一句话,不应毫无羞耻。”

再如,《迟到的正义》,作者通过对一起,“骚乱罪”的判决而作出的评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屡屡出现“犯人”被监禁长达20年之久,方宣判是否有罪。即使判决是正确的,也是属于“迟到的正义”。迟到的正义已不是正义。

这些不足千字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不仅含义深刻,而且颇有启发教育。读起来脍炙人口。讲授时,结合我对日本的一些了解,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教学效果。

博士生们学了这种教材之后,都异口同声地称道。一致认为学习这类文章不仅在语言上,大有提高,而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也逐步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也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名教师,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想作风,治学态度,乃至生活习惯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倍受同学尊敬的教师,绝不仅是由于那位老师的学术水平高,知识渊博。从教学角度来讲,同学还要看治学是否严谨,态度是否认真,对受教育者是否关心与爱护等等。

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多少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乐趣。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咽炎发作,疼痛难忍,但那股教师的责任感、同学们的热望却激励着我不能停步,只能向前。

《从馈赠礼品看……》

1988年8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位日本朋友的来信,他委托我将他从日本捎来的一件礼物转送给他的另一位中国朋友——A君,作为A君兄长结婚的贺礼。次日,我从日本驻北京的商社取回礼品一看竟是一座钟。一个阴影顿时在我心头掠过,婚礼上送钟(送终),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它是不祥之物。我犹豫了,转送还是不转送?当时由于时间的紧迫,来不及与那位日本朋友取得联系,又估计可能他已经写信告知了A君,由我转送礼品之事。我想如不及时送过去,反而不好,何况这是外国朋友特地请人飘洋过海捎来的一片情意呢!想来想去还是原封送上为是。不巧,在我未送之前,A君已来取东西,我因外出,未能当面与他做点说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其后,不过一年,1989年的7月,那位日本友人来北京旅游。一天邀A君一起来我家做客,临走时我便向A君解释了去年送座钟一事。A君只是不动声色地说了声没什么。随后在我送那位日本友人回饭店的路上,我就提起按中国人的习惯,结婚时是忌讳送钟这类物品时,顿时,那位日本友人“啊”地一声,停下了脚步,深深地低下了头,久久地一动不动地站在路旁。原来A君的哥哥,结婚不到一年竟然意想不到地离开了人间。听到这命不幸的消息,我也大吃一惊,难道这是先前那未曾禁忌的不祥应验吗?!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当然这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可是在我内心里却深深地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悔疚,同时它也促使了我对中日两国在馈赠礼品的传统习俗上做了一点比较。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就形成了这一民族的特定习俗。下面仅就几项事物来简单地看一下中日两国民族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钟与表

钟与表是当今人们的生活必备品。手上带只表,家中摆个钟,不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其间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义。

日本人区分钟与表似乎不是很严格,从民族文化心理上看,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座钟、挂钟、手表、怀表、项链表日本人均称为“时计”或称之为“置时计”“挂时计”“腕时计”“怀中时计”“饰时计”。“时计”按日语发音其谐音为“登庆”、“登惠”等,具有喜庆吉祥之意。另外结婚是终身大事,日本人在选择礼品上还考虑到能作为永久性的纪念,可以长期保存下来的为宜。钟与表又都具有这一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实用性,而钟与表又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由于这些原因,就使钟与表即“时计”成了喜庆日子里作为祝贺的理想的礼物。

日本人以钟与表为礼物还包含有一层激励人向上的意思。“时计”是不分严寒酷暑,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始终如一地不停地转动,兢兢业业地不停地工作,准时无误地向人们报时。以钟表送人,也正是使之像钟表一样放眼前程,永不怠惰,奋发前进。有的孩子考上了中学,家长或友人就送块手表以兹祝贺,其意也在这里。所以日本又多半是长辈向晚辈,上级向下级或同辈向同辈送钟与表,一般晚辈不得给长辈,下级不得给上级送钟与表。

日本人在结婚时,对前来表示祝贺的人有还礼的习惯,还礼时,不少人也以钟与表表示感谢的心意。

中国人就与之不同,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叫钟,一类叫表。置于某处者为钟,随身携带者为表。“钟”字发音为zhong,与终(zhong)是谐音。“终”意为“尽”、“极点”、“死亡”。“临终”即“临死”,以钟为礼物相送,即谐音成“送终”,催人至死,为人吊丧。钟又固定报时作响,人家送的钟,又会使人联想为“敲起丧钟”(虽然那是“钟鼓”之“钟”)等等,于是在喜庆的日子里,送钟便视为不祥之物,因而绝不得以钟送人。表是可以送的。如果有人结婚,送上一只美丽别致的表,那是再好不过的礼物了。特别是在80年代,曾流行过“三转一按加彩电”的顺口溜,是指青年人结婚要求备齐三转,即手表、自行车、电风扇,一按即收录机再加上彩色电视机。以此可以看出“表”是结婚时为人所欢迎的礼物。

(二)扇子与伞

日本人喜欢扇子与伞,这已为人所熟知。特别是扇子,对日本人说来,它不仅可以扇风消热,让人心地凉爽,精神愉快,还认为扇子可以招神进喜。展开扇面,如同伸开手掌起呼唤天地大神之作用。因而神社的祭祀使用扇子者居多。例如,纪州熊野的那智神社的火祭,就是点燃扇子祭神。阿国歌舞伎一定手持扇子也是同出一源。最初猿乐、能就是在神的面前表演的一种艺能,后来发展为阿国歌舞伎。由于认为扇子为吉祥物,所以走路持扇者逐渐增多,至今发展成为一种礼节。正式访问时,将扇子插入腰间,寒喧时,将扇子摆放在身前。日本人还将扇子视为一种简单的武器,如遭他人攻击时,可用扇子护身。扇子骨是竹子制成的,竹子有韧性,一般刃刀也难以割断,所以是一种较好的护身武器。如果将扇子放在他人面前,不是手中持扇,就等于将武器放下,向对方表示友好,对人毫不存介心,表示坦诚相见的意思。

日本人喜欢互送扇子,还有其很重要的意义,取于扇子张开的趋势与形状,表示前景的发展越来越宽广。日本语叫做“末广”,其词义是日益兴旺发达,前途无量,饱含着非常吉庆的意思。结婚时,通常要送上末广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