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料亭”。
我粗略地做了点查阅,国内编写的日汉辞典有的没有收入进去。有的译释为“(高级)饭馆”(新日汉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日本式饭馆”(现代日汉大辞典——商务出版社),“(日式)高级饭馆”(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北京出版社)(新日汉辞典——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级)日本式饭馆”(日汉大辞典——机械工业出版社)(日汉汉日双向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吃日本饭菜的)“高级饭馆”(例解新日汉词典—北京出版社)。日本人编写的岩波日中词典译释为“高级饭馆”、“酒家”等等。
日本人编写的国语辞典又如何呢?
广辞苑(岩波)、例解国语辞典(中教出版)、新选国语辞典(小学馆)、新国语辞典(大修馆)均简单释为“料理屋”;现代实用辞典(讲谈社)为“和風の料理店”;和英并用机上辞典(诚文堂新光社)为“日本風の高級な料理店”;言泉(小学馆)为“主に日本料理、酒などを供する料理店”;岩波国语辞典为“高級な料理店、主に日本料理屋を指す”;新明解国语辞典(三省堂)为“日本料理を提供する、宏壮な構えの料理屋”;广辞林(三省堂)为“大きな構えの料理屋、割烹店”等等。总之,与日汉词典大同小异,有的强调是日本式的,有的强调档次是高级的,有的强调规模大,有的没写什么特色。
诸如此类词条,如果老师不进一步加以解释,学生如何能理解得清楚呢?“料亭”当然不是一般饭馆,也不是常人去的饭馆,并非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进入的所谓高级饭馆,它经常是政治家、官场人物出没的活动场所。门口既不挂招牌,也不写对外营业时间,而且通常在晚上开放,是一种日式特殊的高级饭馆。日本漫画家佐藤三平曾在《朝日新闻》上,以富士三太郎为主人公发表过四幅一组的漫画,其中涉及到“料亭”。第一幅是在议会上,一位议员辩解道:“我没有去过料亭那种地方”;第二幅是议员们听后纷纷发出斥责声:“撒谎”,“撒谎”,“你在撒谎”;第三幅是转向一位普通职员三太郎,在公司里自称“我昨天晚上可去了一次料亭”;第四幅是三太郎的话引起了公司人们的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撒谎”,“撒谎”,“你在撒谎”。
语言教学渗透文化当然不仅限于词条,它还应包括句子,甚至是通过全篇文章加以进行。
例如“京都には有名なお寺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京都有许多有名的寺庙(《标准日本语》初级第一册第10课)。
通过这一句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京都古城的特色,还可以引用“江戸は武家、京は出家、大阪は町人”(江户武士多,京都和尚多,大阪商人多)。“京都の人に寺の自慢するな”(勿在京都人面前夸自家的寺庙),“京に多きものは寺と女”(寺庙美女京都多),“京都は八百八寺”(京都有八百零八个寺)等等。这样使这句话变得更充实、具体、生动,加浓了文化气息。
“りんごを4個と卵を20個買いました”(买了4个苹果和20个鸡蛋,同上第12课)。
结合这句日语介绍日本人购物,有的是论重量,有的是论个数。苹果、鸡蛋之类的是论个,论包装盒,不是论重量,而是以个的大小、质量好坏订价等等。
语言教学溶入文化,有时还得借助形象或举止,如讲寒暄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您早)、“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按日本人习惯应躬身行礼。作为教师讲的时候,应作出示范,让学生掌握。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日本人一套,因为学外国语就要与外国人打交道,熟悉外国人的行为举止是理所当然的。国家领导人出访他国,与他国领导人施拥抱礼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事前不懂,人家拥抱你、你不拥抱人家,试问将会如何?如果口讲“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您早),但却挺胸抬头与日本人打招呼,肯定令人不快,视为不懂礼貌。这也是文化。
语言教学要溶入文化,不仅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其他环节也应跟上,首先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考虑。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高质量的教材,高质量的教学是难以保证的。近年来,日语教材的编写质量比之过去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文化内容来说,很多书中都适当地编入了与文化有关的小知识,而且还增加来了不少插图,这些无疑有助于日语学习。为了加强语言教学的文化内容,从词汇的注释到句型、语法的解说,还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例如《标准日本语》初级第一册第4课,词汇中出现有“清水寺”、“金阁寺”、“龙安寺”三个寺名。是否不仅注出发音,还可多写几个字“清水寺”——日本国宝,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原名鹿苑寺,因寺内有一个镶嵌金箔的楼阁而得名,世界文化遗产。课文中讲龙安寺的庭园很静,而且美丽,配合课文是否可在龙安寺一词后面加注,整个庭园铺盖的是白砂,除放置有15个大小不一的石头外,连一草一木都没有,显得十分宁静,并且通过石头表示人生的悲欢离合等。
句型、语法注解方面,如《标准日本语》初级第一册第九课,“はい”和“ええ”的用法说明,讲得很好,但如果进一步突出日本人用“はい”的心态可能更好。通常人们认为日本人说“はい”就是表示同意、肯定之意,其实很多场合不是表示肯定之意,只是随声附和,表示让对方知道自己是在听着对方的讲话,是一种礼节性的示意。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提醒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日本人说“yes”,有时是“no”,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含义吧。
语言教学结合文化,能否获得成功关键还在于师资,师资方面自日中邦交实现正常化之后,特别是1978年中日友好条件签订之后,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由于改革开放,我国陆续有计划地对外派遣留学、进修人员,根据中日双方协议在国内设立了大平班,后成立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为我国日语师资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日语教师。但社会在进步,语言在发展,要求在提高,而且学无止境。作为一名日语教师,不但要精通日语,还得熟悉日本文化乃至要有所研究。日本文化又有混同文化之称,它兼并东西文化为一体,特别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但又有自身的发展、变化。因而,身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溶入文化,还得具备对中外历史文化有相当高的修养,否则是难以实现的。另外,有条件的教师还应学两笔素描,这会更加有利于语言教学与文化相结合。因为有的只靠讲还说不清楚,需经实物展示或画图表明才会搞得清楚。总之,这就要求教师刻苦学习,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结合文化进行语言教学,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尚属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进行,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学员在语言与文化双方面获得丰收,这一课题还有待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