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首我曾走过的路,心中不免有些许感伤与酸楚。那曾是一条荆棘满布、坎坷曲折的路,一路上我尝尽了辛酸与委屈,我也终究明白了“苦尽甘来”的含义。知足者常乐,五十六岁的我现在是一个懂得知足、懂得享受的幸福之人。
1954年农历5月12日,我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我也被那个时代烙上了特殊的印记,并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吃过大锅饭,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亲眼见证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经历过毛主席逝世的悲痛……
小时候兄弟姐妹多,生活过得很艰苦,可我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从九岁放弃学业开始照顾家里,瘦弱的身躯挑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之后在生产队劳动的日子里,让我一直引以为荣的是,我比一些男同志挣的工分都多。家庭亲情的温暖,让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那时日子虽过得艰苦,可我觉得发自内心的快乐。即便是在年幼学舞的梦想破灭之时,我也未曾有过太多的伤痛。
然而,结婚以后快乐却离我越来越远。婚后的生活,家庭矛盾不断,加之要背负那些多出来的责任,我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委屈。一次又一次沉痛的打击也曾让我有过轻生的念头。我一辈子辛辛苦苦,是个老实人,但有三件事觉得特别委屈。第一件是公公打我,第二件是工作的事,第三件是老公死后婆婆投诉我。
怀着大女儿时,公公打我的场景如噩梦一般,事到如今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公公也早已离世,可心里的那份恐惧却从未减少过。我总试图将它忘记,可那些画面隐藏在内心最深处,总在夜深人静之时出现在梦里,这些年来我无数次在自己的叫喊声中被惊醒。对我来说那是一份刻骨铭心的委屈。
在九几年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的我和老公,又替小叔背上了十几万块的债务。之后的几年我们一家过的日子苦不堪言,每天都在为接下去的一天要怎么过活而发愁。那时我几乎终日以泪洗面,经常说些不好听的话给老公,老公也只是把所有的苦都咽在肚子里。而这时,我们并不知道病魔已经侵入了他的身体。
老公对我一直很好,我在他面前就像个孩子似的,他也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我。所以我一直后悔当初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对他说了那么多不好听的话。老公的去世对我是个无比沉痛的打击,也曾想过跟着老公一起走了算了,那时真的是绝望。我沉寂在悲痛中缓不过来,哭了五六年,直到汶川地震我看到那么多人同样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我才一下子想通了。
今天,当我回顾这一切,并和现在的生活对比时,我心态很平静,更觉得现在很幸福。公公怎样的对我,我也没有恨过他;小叔欠我的十几万至今没还,我也不再追究了;婆婆年纪大了,投诉我的事情我也不想再提了。对于过往的事情,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如今,那些人,我原谅了;那些事,我释然了。
年幼的那些快乐,与物质无关、与金钱无关。现在的这些幸福,在尝尽辛酸、苦难后愈发觉得难得。
现在,儿女们家庭和睦,各自过得都不错,孩子们对我也非常好,我真的很满足。
将这些经历记入书中一直是我的心愿,如今终于得以实现。算是对我前面五十六年的生活做个总结,记录我的欢笑与泪水、辛酸与幸福。同时,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加了解我,静下心来看看我的经历。再有,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些经历教给孩子们一些道理:那些苦让我们学会成长,要能吃苦耐劳;知足者常乐,要学会知足;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懂得对过去释然,学会宽容,这样我们就会更有幸福感。
出生
用平常心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笑对曾经的坎坷,如今我很幸福
年轻时彼此执手的幸福
大女儿(汪红)一家
二女儿(汪娟)一家
天伦之乐,和儿子(汪军)一家
1954年的农历五月十二日。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随着“哇”的一声啼哭,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减少了不少压力;我的到来,给整个家庭添加了不少欢声笑语。
那个小村庄就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镇盘湾乡,当时还不叫“乡”而叫做“公社”。而现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乡这个地方的名字已经更改为“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镇”。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家乡靠近海边,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去看看海。了却这个心愿,还是借着结婚以后跟当兵的老公去海边打靶的机会。那一次,我才见到了真正的大海。
父母的故事
我的父母虽然有亲戚关系,但却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两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遭遇,在对对方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结婚了。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一过就是几十年,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磕磕绊绊,两个人都共同面对、共同承担。最终,两人组建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完美的印证了“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
我父母都是农村的,他们也都是能干的人。我父亲1911年出生在上海。他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大爷,是1905年出生的,比父亲大6岁,但是他32岁就病死了。父亲一直和奶奶住在上海,到三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结婚。
我的母亲出生在1926年,当时我姥爷家条件还可以,有几十亩地。但是母亲有缺陷,脸上有疤,因为在她小时候曾经出过“天花”。那时候的小孩出天花,就相当于死了。家里其他人一看没的救了,便想干脆不治了,但是就在我妈妈快要死了,他们要把她埋掉的时候,我外公就是不让埋,说:“孩子还活着呢,只要还没断气就不准埋!”结果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母亲居然活过来了。
母亲长大后,脸上还有那时候生病留下的痘印。外公去世的时候,就告诉我舅舅,家里的30亩地不要卖,言下之意就是,我母亲万一嫁不出去了,以后这些田地可以留给她自己以维持生计。不过我母亲身材挺好的,除了脸上有疤。
我父亲和我母亲好像是什么亲戚关系,但具体我也不知道。我父亲是奶奶从上海带回来的,父母是通过他的叔叔介绍认识的,但当时我父亲就不同意,嫌她(母亲)不好看。奶奶就劝我父亲不要嫌弃人家,自己都三十几岁了还没有结婚。就这样,父亲无奈的接受了那段婚姻,因为年龄都大了,很快他们就结了婚,再后来就有了我。
艰苦的童年生活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和听天由命的态度。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不仅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非常穷,饭都吃不上。像我们这些出生在1954年左右的人,小时候都吃过不少苦。自然我小时候也受了很多苦,这其中有一些已经忘记了,但是有些还是能回忆起来。
我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那个时候家家都穷,孩子多的家庭日子过得更是苦不堪言,一想到过去我心里都会发酸,不觉流下泪来。记得1958年,我四岁的时候,整个公社都到生产队去煮饭,自己家就不做饭,而是大家一起在食堂吃。我姐姐比我大八岁,我记得吃食堂那段日子很苦。有一次弄玉米,生产队用嫩嫩的玉米瓤煮粥,后来父母打饭回来,我一闻到就哭了,特别难吃,那股难闻的味道很难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