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心逐浪高东已晓--韩桂山回忆录 第5节

点击:

对于我母亲和继父的照顾,二妹一家可谓是面面俱到,无可挑剔。后来父母迁坟时,也是二妹的儿子随我三弟一同护送,从山东到兴城,始终陪伴在旁。我永远铭记着他们一片至孝之心。

1963年二妹韩桂芝和我合照

如今,逢年过节或恰逢我生日,二妹也会给我寄来一些钱。钱虽不多,但却是做妹妹的心意,她能这样记得我这个哥哥已是十分难得的了。我曾劝说她不用破费,但她却说:“不行,我很感谢你!我有今天是你给我的!”其实,该感谢的人是我啊!他们替我承欢膝下,赡养父母,这是我始终牢记在心的。如今妹夫身体有恙,趁着年节生日,我也会为他们捎去一些钱,权作我对他们的补偿,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此外,我们双方也时常电话沟通,询问一下近期身体状况。几句嘘寒问暖的体己话,说出的是我们真挚真诚的兄妹情。这份难得的亲情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四弟韩桂森

四弟韩桂森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卒于2009年。

四弟早先在部队担任工程兵,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兵种,整日风吹雨打。他就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抽烟喝酒。复员后,他被分配在电业局,是份很体面的工作。可正是因此,他时常要出去应酬,烟酒这些东西更是少不了。

我很看不惯这些,还总是批评他。他来我家时,我从不允许他抽烟。至于喝酒,可以浅酌,但一定要吃饭。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听说他在家里也时常喝酒,而且喝酒时就只吃些菜,甚至只就着咸菜,吃点萝卜皮,也可以喝上一顿。但我毕竟无法日日陪在他身边,也就无法管教。

2009年时,四弟去世。四弟的死讯,四弟妹并没有立即通知我,而是考虑到我年岁已大,身体又不好,怕影响到我,才在一切处理妥当之后转告我。思及四弟平日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大感惋惜。更为失去这样一个骨肉至亲而倍加伤痛,只能尽我所能为他照顾他的家人们。

四弟留有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目前留在广州发展,前途光明。家人一切顺利,想必四弟的在天之灵也能得以安息了。

五弟韩桂友

五弟韩桂友生于1952年3月29日,是韩家第三子,卒于1991年。

初中毕业后,五弟入伍当坦克兵。他曾任营长,从事军务工作。由于谦虚好学,进步飞快,五弟后被派到了石家庄装甲兵学院学习,准备在学习之后就提升他为团长。但天有不测风云,恰逢当时部队分给了他一套房子。这本是好事,五弟也一直兴高采烈地为房屋进行装修。可当时人们也不懂得家具污染这些问题,在装修时为了节省钱,选择了一些不是很好的材料,这就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房屋装修完成后,为了庆祝,五弟与朋友一同外出打乒乓球。交换场地时,他突然晕倒。随同去的一些士兵看到领导晕倒了,立即将他平躺放好,喂下些救急的药,直接送往医院。或许是由于突发心脏病,或许是装修导致的不良影响,五弟终于还是不治身亡,时1991年。当时我还在301医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听闻五弟的死讯,我急忙办理出院手续,赶去处理他的后事。

五弟和继父很相像——不抽烟、不喝酒,勤劳、能干、本分,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好同志。若是没有过早逝世,他现在至少也是个师级干部。但天妒英才,他仅在不惑之年就早早归去。

如今,五弟的儿子早已有了稳定的工作。我的五弟妹也生活舒适——夏天到大连避暑,冬天回兴城消寒(她在兴城尚有住房),过得十分惬意。这样总也了却了我一桩心愿,无愧于我那早亡的五弟了!

五弟去世时,我们的父母早已仙逝多年。所谓“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身为家中长子,处理五弟的身后事我责无旁贷。我对他的后事进行了妥当地安排。五弟妹的父亲是当地的人大主任,颇有名望。见五弟妹的未来能有保障,不会过于坎坷,我也就放心了。至于五弟的儿子,我每月也会给他邮寄些钱。当时大约每月几十元,钱虽不多,但已足够他的生活开销。我用这些钱供养他,直至其大学毕业。

六弟韩桂胜

我最小的弟弟韩桂胜出生于1955年3月3日。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六弟从小就有些娇生惯养。

六弟最终也投入了部队事业中,是一名炮兵。复员以后,六弟曾来到二妹家中。但考虑到我们的父母也在那里,可能会对他的工作有影响,我就托人为他安排了一份公安的工作。估计六弟也是抽烟喝酒的,只是具体情况我没有仔细了解。

2010年9月为我父母迁坟时,六弟还特意从山东赶过去处理有关问题。因为他曾经在那里工作,对当地的许多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像是开棺、备车,以及一些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的问题都是由他负责。而我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兼有并发症,唯恐途中病发延误事情,只得在家等候消息。但我还是十分感动于兄弟们的这般做法的。

大爱无声

2010年9月,继父和母亲的坟地完好迁移。事后,同去的侄子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我,他们又在当地买下了一块坟地。

我也由此想到了我的身后事。倘若有一天我离开人世,那就将我的骨灰洒在我部队的八一射击场,将我的精神、我的记忆以及我所有的骄傲留在这片给予我光明和希望的土地上,留在这个我为之奋斗拼搏的绿色军营!这才是我生命中最光辉、最值得留恋的迹点!

1973年,父亲韩希凤病故后,全家人合影,前排左三韩桂山

回顾我的家,又是如何一般光景呢?

陈氏家族,生父与母亲风雨同舟,一起度过那段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夫妻恩爱,携手并肩,他们给予对方精神的支持、无声的鼓励。为人父母,他们言传身教,平淡中见真知。父亲勤奋、忠诚的高大形象从小深植我心;母亲温柔、慈爱的模样让我难以忘怀。他们在那个动荡无望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光明的未来!

三年孤苦,慈母一人苦苦支撑,三个幼子年幼懵懂。岁月的无情没有磨灭母亲对于生命的珍惜,生活的无奈没有压垮母亲对于未来的坚定。贫穷使她坚强,劳累使她奋进,血浓于水的骨肉至亲使她迸发出非凡的勇气,孤身带着三个孩子,勇往直前。那样的母亲,让我见识到了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感悟到了坚强的真谛,让我终于了解到世上存在一种感情——大爱无声!

母亲与继父为我们组成了新的韩氏家庭。他们在困难时相逢,在风雨中扶持前进,在一切风波平定后,携手同行!这个在我们生活最无望艰难时组成的新家庭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梦想,它在我的生命中镌刻着成长的蕴含。这里有我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最初与蜕变!继父待我视如已出,不苛责,不溺爱,真正指引我上了成人、成才之路。在那朴实无华的话语中,寄托着的是他对我殷切的期待。在那细致入微的指导中,凝结着的是他对我含蓄的关怀。我亦从他身上体会着勤奋与进取,并切实影响我一生!

继父与母亲的恩爱是我们家庭的楷模,为此,我们也是兄友弟恭,姊妹友爱。虽然我们并非皆为同根,但是感情胜似血脉至亲,彼此关怀照顾,互助互爱。这样的感情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因此,母亲最后是与陪伴她走过了大半生的继父合葬,真正将一生留给了她深爱的男人,那个陪她走过了风雨人生的伟大的男人!这样的结局想必是最好的。我早已将继父视为生父,感情无隙,能够让他和母亲携手重归尘土,这是我所乐见。我更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尚在人世的兄弟姐妹五人能够更好地将我韩氏家族的至亲之情传递下来,让我们深沉宏厚的人间至爱永享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