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心逐浪高东已晓--韩桂山回忆录 第7节

点击:

此后,吴文珍正式成为我的妻子。

背后的女人

虽然在婚姻的最初,我对妻子略有不满,但她之后的行为处事,都给予了我工作很大的支持。所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妻子那时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这点。

繁忙的工作分走了我大部分的精力,对于家中诸事难免疏于照顾。面对这些,妻子没有任何抱怨,反而一举承担下了所有的责任。

虽然年纪尚幼,但是妻子身为长嫂,在家中亦自有她的地位。受工作的影响,妻子很擅长与人交往,和我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婚后妻子仍在沈阳军区食品公司从事人事工作,她的收入我也并不过问,估计约有一二十万旧币,合新币一二十元的样子。而我在北京,每月也是省吃俭用,留下工资寄回给家里。妻子想来也知道我并不富裕,她家中亦有人挣钱,就从来没有和我要过钱,反倒是对我父母多有照顾。知晓我家中兄弟姊妹多,又只有父亲这一个劳动力,收入实在微薄,妻子也会将自己的工资节省些出来寄给我父母,帮我分担了不少的压力。她对我父母的孝顺让我很是感动,心里也消去了对她的芥蒂。

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与妻子和母亲合影

1957年,妻子怀孕,从沈阳调到了北京工作。当时我正在部队工作,我们单位从来没有普通百姓出任人事工作的先例,必须要在编、在职的人员。组织上为了照顾我和妻子,将她安排在了幼儿园当阿姨。1958年2月20日,妻子为我生下了长子陈寒,产后先由我母亲代为照顾。而后的1963年4月5日,我的次子韩健出生。

由于专心忙于工作,我与两个孩子并不十分亲近,只是回家时抱抱亲亲。大多数我不在家的时间里,都是妻子独立抚养这两个孩子。从出生到读书,再至后来当兵入伍,无论是孩子的生活还是教育都是她一手操办,妻子从没有怨言。

在我外出工作这许多年,妻子既要独自照顾我们的家庭,抚养两个儿子,还要分心照料我的父母,实在不易。记得有一次,我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到非洲执行任务,国内诸事我是鞭长莫及。东北大兴安岭临近苏联边境,冬天时甚至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母亲年岁已高,受不得寒,终是病倒了。为此,妻子四处奔波,为我母亲寻医找药,还寄过些钱财救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我不在国内的那段时期,这些问题都是妻子在打理,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工作。

妻子吴文珍(时年30岁)

除此之外,妻子在工作上也给予了我很大支持。父母和子女都交给妻子照顾,我已是感慨万千,没想到她还可以兼顾到我的工作,成为我最坚强的后盾。妻子在待人接物方面一直游刃有余,能够全面地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她本人很热心社会工作,又很体贴敏锐。别人遇到困难,她总是乐呵呵地帮忙解决。我在运动队当领导期间,手下士兵偶尔会有家属前来探望。他们第一步落脚的地方都是海军大院我家的位置。我虽然体贴将士,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妻子则会帮我把这点落实到实处。当时我国还是实行粮食定量,每月粗粮和细粮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她从来都是主动拿出细粮招待客人,绝不怠慢。这就间接替我做好了工作,很了不起。部队里每个接触过妻子的人都向我反馈:“你老婆真行!”“你这老婆真了不起,这在女同志里面属于顶呱呱的,挺好的!”全部都是对她的赞扬。

在这些方面,我确实感谢妻子,她的默默付出与支持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身为人子,不能常在父母膝下尽孝,妻子代我照顾他们;身为人父,未能指导孩子的成长,妻子替我抚养成人;身为领导,常年奔波于各部门组织训练,妻子能够毫无怨言地为我排忧解难,更属难得。这些是她确实存在的功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抹杀,我亦始终铭记着她所有辛劳的付出!

千帆过尽平和处

不可否认,妻子在许多方面都很让人佩服,但夫妻间的相处并不简单。婚前我和妻子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只是责任上的牵绊,更不要提因妻子而导致我被组织上记过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对我们夫妻间感情的伤害了。再有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时常奔走在世界各地,两人实在是聚少离多。有人说“日久生情”,但我们连相处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更遑论加深彼此的理解与沟通了。因此,有些生活中的摩擦便在我们还未理清之前,已然扩大,终至燎原之势。

1960年以后,我夫妻感情出现裂痕,之后我常借由工作之由躲避回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奉命到七机部监管导弹卫星项目,逃避回家。后在仪仗队组织比赛,我更是忙翻了天。1974年解放西沙群岛,我争取前往一线检查工作。1975年出国远渡非洲,更是隐匿踪迹……我将自己投入到无尽的工作中,避免和妻子共同生活,但与此同时,我心里的隔阂也越拉越大。

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我首先向支部递交离婚申请。当时的支部书记齐有义已有94岁高龄,对我的离婚申请很不以为然,每次都对我进行批评教育,再打50大板,之后就不了了之。后来支部有个李参谋,原是学习法律的,他对我讲:“韩桂山,你想离婚,通过支部是不行的。你要通过法院,用法律的手段执行!”至此,我开始发展另一条道路。

1968年冬天,我第一次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未果。过去离婚起诉书的有效期是半年。如果半年之内尚未解决,只能等半年以后才可以再次起诉。也就是说,我只能每年提起一次离婚起诉。我一心离婚,妻子不同意,事情一直拖延着,甚至到后来,妻子已经无视法院的传票,不再出庭。

强扭的瓜终归不甜。我们之间的这场离婚拉锯战持续了18年。法院一直提倡“婚姻的基础是感情,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而我们最终亦以感情破裂之名,成功离婚。

其实有的时候,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般煎熬。离婚之后的我们相处得更加坦然。

离婚以后,她未再嫁,我未再娶,生活依然很平静地进行。于妻子而言,她留恋我的人品,对我个人的思想、作风很是崇拜和信服。我们结婚的那些年,繁忙的工作是我无可避免的,但我是个勤劳的人。只要我回到家中,就会主动为她和孩子洗衣服,也会承担其它的家务。我的生活作风也很正派,从来没有混乱的人际关系,素日的生活更是朴实节俭,绝不浪费。妻子对我的为人还是很赞赏的,不然当初也不会始终不愿离婚。而于我自身,也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了教训,不愿再自找麻烦,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专心成就自己的事业。

如果说离婚后的前几年我们还心存芥蒂,互不联系。可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反倒相处得愈发自然了。

离婚过后几年,我们彼此的心态趋于平和。最开始的时候,妻子只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会给我打个电话。比如生日时,她会打来电话向我祝贺:“老韩,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我让两个孩子过来陪你。”孩子们就拎着一个三层大蛋糕来我住的地方为我庆贺生日。妻子能够如此,也是了解我的生活状况。离婚后,妻子和孩子仍住在我们单位的房子中,对我在部队的生活和人事往来也很清楚。那段时间里,有许多人为我介绍对象,也有主动向我表白的,但都被我一一婉拒。我始终声称自己有妻子,并保持单身。

再过几年,妻子见我们之间的状况就此稳定,便也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恩怨。逢年过节也会和孩子们一起来探望我。妻子的主动示好亦让我敞开心胸,平静地去面对她。过节时,借着给孩子们压岁钱的机会,我同样让孩子们给妻子捎带过去一份;部队分发给老干部的各种东西,我一人吃不了,就拿些分给她;年节时刻,我亦主动打电话向她问候……妻子对我也是多加照顾。她知道我爱吃腌蒜,每年都提前用醋腌好一大坛子,嘱咐孩子送来给我。日常问候时也是异常体贴,提醒我添衣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