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漫漫小路--杨先举八旬回眸 第35节

点击:

从2004年起,我用幻灯片作工具讲课。例举两则:2004年9月18日,我应邀去首都企业家俱乐部讲“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的课,就用Power Point讲,请当时还是学生的吴一丁同学任我的助手;2007年6月13日,去北京工业大学西部分校区讲有关孔子思想的课,也是用Power Point作工具讲。

还有这样一次讲课,时间是在2007年12月13日、25日,为国家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讲课,课程内容是“孔子思想与为政修身”,属远程教学。

我是一名教员。虽然我已经退休,但我把讲课看作是自己为社会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假如学校、社会尚需要我再讲课,那我将乐而不拒。

退休后,我还为我社会上他单位带过硕士研究生多人,参加过多位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活动。最近,2010年11月,我就评阅了李占祥同志的一位博士生写的博士论文。

我继续写专著

退休后,我依然写作专著。

写作是我退休后的一个主要生活内容,也是一种乐趣。离开写作,我的生活将了无生趣。

退休后,即从1993年后,我共出版了10本专著,写作了大量文章。

已出版的10本书是:《老子与企业管理》(1994年)、《企业文化新绿》(1996年)、《孔子管理学》(2002年)、《老子管理学》(2005年)、《孙子管理学》(2005年)、《三国管理学》(2005年)、《韩非子说故事》(2008年)、《向韩非子学管理》(2010年)、《向诸葛亮学管理》(2011年)与《向“四子”学管理》(2011年)。其文字量约有300来万字。

关于出版上述的书,如孕妇十月怀胎皆有故事可陈。关于这些,我在本书第七章“科研涂鸦格子情结”中的诸多章节已多有提及,不再复述。

创作的过程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让我综合地讲讲我在出版上述10本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先说甜。写书是甜的。在书籍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悟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是甜,能够得到一个别出心裁的见解是甜,能够写出优美流畅的文字是甜。出书后,闻到了书中的浓浓油墨香是甜,见到书被众读者喜爱、推崇亦是甜。

再说酸苦辣。这主要表现在书稿写出来后,寻找出版社的问题上。这其中,既有不错的著作无人赏识的辛酸,又有辛劳无人体会的苦楚,更有屡屡受挫的干辣。

现在也有自己付钱出书的。但我所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凭质量去获得出版社的认可。至今,我没有任何一本书是通过用钱去赎买而出书的。

但在获得出版社的认可时,我也确实经历了“酸苦辣”。举例为证,我1984年出版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虽然出版后轰动一时,但是在为该书寻找出版单位中,我却曾遭受到了一个出版社的奚落。

现在说我退休后为我新著的几本书寻找出版社的情况。以《老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这两本书的出版情况为例,当时,我寻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的罗海林同志已把《老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两书的书稿审读了,还签订了出书合同(我作为出版者、作者甲方在合同上已签了名,出版社作为出版者乙方因盖章问题暂时还没有签),两书的责编已经完成,合同也基本签订了。但就在此刻,我却遭到一位部门负责人的否定。尔后,我只好去找该出版社的总编辑周蔚华同志,经他认同后,这两本书以及《三国管理学》才得以通过最终审读,出版面世。

关于“酸苦辣”,我还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1987年,我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在社会上热卖后,经我教研室、北京市企协推荐,以及国家企协负责人的肯定,此书参与中国企协优秀著作的评选,但结果却没有成功。

另,我的《孔子管理学》一书,约在2004年时,自我推荐参加孙冶方奖的评比活动,结果也落选。

在这里,我有一个感想。在我出书中所遭遇到的“酸苦辣”,有的是某些编辑没有独到眼光造成的,比如我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某出版社拒绝后,广西人民出版社却出版了,社会好评如潮。

评优也如此。我那本《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1987年没有被评上优,但社会读者却认可此书成绩,此书终获全国政治通俗读物二等奖,还被大陆以外多家出版社出版。那《孔子管理学》虽然没有被评为优秀,但却被翻译出了日文本。

我握笔涂文章

我著书也涂文章。我所涂文章主要有两大类型,学术性文章与非学术性文章。学术性文章又可分两个方面——论文与一般文章。非学术性文章如散文,此外还写了若干诗歌。

以1993年秋,即从我的退休日为界,我退休后,发表的论文、文章约60余篇。

论文。主要有《善事父母 弘扬孝道》,刊登在1999年10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孙子兵法”乃经营者之师》,刊登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上;《孙子兵法的管理价值》,刊登在《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上;《学习“八荣八耻” 实践“八荣八耻”》,刊登在《古代管理思想研究》2006年第3期上。

文章。主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吴京妹教学经验谈》,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9月8日的总第1279期上,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季刊》采用,刊登在该刊的2008年第2期上。《平凡铸人生》,此文是应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征文而写的,获二等奖,被刊登在《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一书中,后又被《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9年11月30日第1237期上刊载。

散文,是我退休后经常写作的一种文章形式。《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其中之一,被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老干部处办的《夕阳红之声》2007年第1期上,还有《悠悠妻子情》等。下面我选录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片段文字:

去年我写过“过年记乐”一篇小文,一开头写了两副春联,其中一副道:“大风起兮威震华夏;彩云飘哉福临舍家”。这副春联上联上说的“大风起兮威震华夏”那句话,今年出现新变化。我华夏国力又有进步,2006年的GPT增长率为10.7%,总量达20940.7亿元人民币。

本小文重点说说上副春联中的下联“彩云飘哉福临舍家”这句话:讲讲舍家之变。

去年我家增了房,时雨园的房。今年添了丁,我家老疙瘩三女儿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

今年我家春节年味更浓重。我家挂上了大红灯笼,北斗七星,挂了七盏大红灯笼,示意七个祝福:一盏灯祝世界和平;二盏灯祝祖国康宁发展;三盏灯祝苍穹风调雨顺;四盏灯祝大地花红草绿;五盏灯祝家庭福寿双至;六盏灯祝我老两口百年同聚;七盏灯祝女儿们家家幸福。贴上了春联门福,门上的福字,我顺着贴,让它正的到我家,而不是让它倒着到我家。春联上写着“花开富贵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四季平安”。我对春联上的文字不满意,对仗不工整,“花开富贵”,“万事如意”对仗就不好,试改一下,改成“幸福富贵年年好”,“吉祥如意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