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在路上--王全祥回忆录 第11节

点击:

每一个连队的宿舍都按各个步兵排分开,一个排住一个大房间。每间房靠房门的位置有一张床,那是排长的床。从排长的床位开始,一班、二班、三班、机枪班按顺序排下去,相邻两个班之间用一个月亮门洞隔开,靠门的第一张床是班长的,最后一张床是副班长的。比如说这个班里算上班长是八个兵,班长的床位后有六个普通士兵的床位,最后一个是副班长。

每个班按编制应该是九个人,但是当时征兵没有征满员,所以有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八个人不等。不过一般来说营房是按八个人安排,中间一条走廊,每个排的大房间最多可以住二十七个人。

分兵的时候各个营连都想挑选个子比较高、身体比较强壮的,所以新兵培训一开始,就让我们在操场上集合,按照身高排队。然后司令部来人站在队前点名,第一个去一营,第二个去二营,第三个去三营,一共三个步兵营,依次调整,基本上是平均搭配的,每个营的士兵平均身高都差不多。我被分到一营一连。分完之后才开始正式训练。

训练的第一课是介绍部队的番号、传统、历史等,革命英雄主义的传统教育在部队里是很重要的一课,所以新兵训练第一课就是思想教育。那时候我才知道,我进入的部队是一个英雄部队,有很久远的历史。它的部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八军,军部在保定,下设三个陆军师,依次是:一一二师,一一三师,一一四师。一一二师在高碑店,一一三师在保定市,一一四师在定县,即现在的定州。我所在的是一一四师三四一团一营一连,这个连队有一个“攻守兼备英雄连”的称号,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四打四平”①的战役中获得的。

1979年,于北海公园

三十八军是一个老部队,是由井冈山红一方面军所属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经过二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经过整编的一一五师的一部分,当时的师长是林彪。一一五师在抗日战争初期挺进鲁西南,开辟山东根据地,林彪去苏联养伤,由罗荣桓担任一一五师的师长兼政委。(于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争夺东北战略要地。根据中央的指示,山东军区的一部分部队渡海进入东北。东北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的番号是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一支队,后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1948年全国战场上解放军统编为四个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1948年12月份完成统编,这支部队被编为东北第四野战军的第三十八军。按照全军的统一编序,编成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三个陆军师。

我们一营的营长、教导员、团长、政委,还有一个副团长、一个副参谋长,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了。他们讲到了三十八军光荣的战斗历史:三十八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从北打到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祖国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国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涌现出很多的战斗英雄和著名将军。战士的荣誉感分外强烈,所以我们听到这些事迹,都为能成为三十八军的一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那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革命、老首长们在我们入伍的第一年基本上都跟我们见了面,先后给我们做过多次革命传统的教育活动。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三十八军军长李光军(任职期间:1964.08—1968.10),他深入部队进行传统教育。1969年,我们当兵的时间还不长,他就从三十八军调走了,他走之后由刘海清担任军长,刘海清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是在林彪军团长指挥的红一军团中的一个警卫员。

《林海雪原》

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的师长刘成斋,建立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他曾当过杨子荣的班长。后来杨子荣升任侦查排长,《林海雪原》里讲的进山消灭土匪的部队,就是由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组成的一个小分队。其中少剑波是一一四师三四零团政治部主任。那个到威虎山上取情报的人是孙大德,他在解放后建立海军的时候,到某一个舰队任职去了。刘师长也到部队来过,给我们做过革命传统教育。

当时我们的团长是“平津战役”的一位英雄,叫马致远。“平津战役”时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在天津是东西对进的,最后在金汤桥会师。之前两军约好的是谁先到谁先打金汤桥。三十八从西边攻入天津市,直奔陈长捷指挥部,活捉了陈长捷,三十九军从东边攻入市内,先攻下了金汤桥。

三营的教导员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役中,被授予“松骨峰战斗英雄”②——这是由朝鲜方面授予的荣誉称号。他和其他一些老战斗英雄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的那些战斗经历,三十八军由于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打得非常出色,致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以南,所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了“万岁军”的称号。

我所了解的三十八军

从那时候起,这些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在我们新兵的脑子里就扎根了,对我们年轻的心灵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拼搏向上,永不言败的战斗作风。而在一个武装群体里面,如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战斗作风,这个部队就会成为有战斗力的部队,所以三十八军的各级首长都非常重视部队的革命传统教育。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三十八军回国驻扎在东北开原。1966年“文革”开始后,全国90%的部队都被卷入其中,各自有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形势波诡云谲。因此,1967年2月份,中央军委把三十八军从东北调到河北保定——保定离北京城不过二百多公里,是一个战略要地,可以说是“首都的南大门”,而三十八军就担任看守南大门的重任。

在河北的”文化大革命”中,三十八军是有非常明显的倾向的,它支持所谓的“左派”③。当时我们军在保定主要坚持以“左”派为主的联合,建立地方的政权组织。在制止武斗的时候,周总理亲自签发布告,中央军委派三架直升飞机,漫山遍野地散发布告,要求所有群众组织的武器都由三十八军部队无条件地进行收缴,自动上缴的可以免责,在规定时间内不主动上缴武器的就强制收缴。

我参加过两次强制收缴活动,记得有一次去唐县的某山区里收缴武器,其中一派带着枪满山跑,我们就漫山遍野地去追。他们还有人向战士们开枪,我都险些让枪子打到腿肚子上,当时觉得那子弹就是蹭着腿肚子过去的,最后留了一道白印。如此顽强的反抗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大家都很痛心。最后毛主席发布命令要限期收缴这些武器,在三十八军战士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完成。

三十八军调到保定也是毛主席清剿林彪、陈伯达反革命集团行动中很重要的一步。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毛主席及时地察觉到了他们的险恶用心,于是采取了三项措施:“掺沙子”、“甩石头”、“挖墙脚”。掺沙子就是把三十八军从东北军区调到北京军区。这项举措包含着对当时北京军区的一些做法的不满,林陈集团把北京军区包括河北军区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为实现他们篡党夺权服务。

所以毛主席认为陈伯达事件是与北京军区有联系的,后来批判陈伯达的时候,原北京军区的主要负责人都受到了牵连。虽然没有很深地陷入到陈伯达、林彪的反革命事件里面去,但应该说算是那个派系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