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在路上--王全祥回忆录 第24节

点击:

这以后起码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连的士兵吃饺子都上别的连队“借白菜”去。团后勤处的菜地是最肥沃的一块菜地,所以菜种得特别好,这块地二连的兵去得最勤。其他哪个连的菜种地好,也没少光顾,隔几棵白菜拔一棵,一块地只拔十几棵,尽量不让人看出来。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有连队发现了。他们找团首长反映,说二连的兵偷菜。副团长就问我,我说:“好像我们连的白菜长得不太好,想向其他连队学习怎样种菜。”到了冬天,我们连队的菜总算还够吃——一秋天没动用储备的白菜。所以他们说我们连的战士像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谈管理经验

其实在1981年的时候,二连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没有成为先进连队,但已经具备成为先进连队的条件了。而我既是连队的领导核心,也是连队的标兵。我的信念是:要成为士兵们心目中真正的连长,必须得豁出去。哪怕掉几斤肉,也得把连队管理好。首先,不管大事小事,我都要以身作则。每天早晨连队集合的时候,我肯定第一个站到我的位置上去,激励其他兵迅速及时地站好队。

再比如训练正步的时候,谁踢腿不合格,谁就单独出列,到操场上练习踢腿。我自己踢得不够标准,主动去补练三圈。其他士兵谁不合格,也都要毫无例外出列补练,在操场上围成圈,不停地训练。甚至有的士兵晚上睡不着觉,出去踢正步。正步是训练内容中比较难的科目,也是要必须掌握的科目,因为阅兵式上必然是列队正步走。每次我们军里阅兵,连队都是提前三个月训练列队正步。一个连一百多人,分成两个排面,踢腿到位,整齐划一,口号响亮,精神饱满。一看就特别有气势,能鼓舞士气。训练一个月,平均每个人能踢坏一双靴子。

1981年的“八一”建军节,我们军组织阅兵,二连担任前导连。当时军长站在阅兵台上,看到我们连正步走过阅兵场,相当满意,就问:“这是哪个连队?”团长回答说:“这是我们的二连。”并向他简要介绍了一下二连是如何从后进连队变成先进连队的。阅兵后团长专门找到我们连,抽出十八名战士在全团巡回表演,示范踢正步、劈枪等内容。

任何一个部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作风,而我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在二连培养出一种雷厉风行、无坚不摧的作风。具体说来,要求我的士兵们不管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义无反顾、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我一直遵守一个原则:领导布置的任何任务,我都会不讲任何条件地一口应下。所以我希望我们连的士兵们也是如此,积极应对挑战,绝对服从命令。

全团各连都说:“二连是一个虎狼之连。”别人不敢干的活儿,他们敢干;别人不敢接的任务,他们敢接;而别人不敢捅的篓子,他们也敢捅。

三十八军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一个作风非常过硬,有凝聚力团结的部队。从我当副指导员开始,年年都参与送老兵的工作。每年年底送老兵是极其考验连队干部的一关,如果平时哪个干部的官兵关系处理得不好,连里老兵复员的时候绝对会让他出洋相。比如在众人面前质疑:“为什么不让我入党?就是你偏听偏信!”还有人脾气更躁,直接动手打人;甚至有人把教练手榴弹塞到干部床底下,吓唬人。

在二连当连长期间,从来没有复员的老兵到年底给我找麻烦。我自己也有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复员名单一公布,我就把他们都找来,集合到一个屋里,然后让他们一个个按顺序反映,把遗留问题都说出来。我能解决的就想办法给他们解决,解决不了的也都给他们解释清楚。一般的情况下,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干部平时以身作则,公平正直,不徇私舞弊,士兵们肯定不会有意见。

干部还应该以自己实际行动关心士兵。有一年我送迁西(迁西县,河北省东部)的复员兵返乡,大家坐的是闷罐车,车厢里冷得跟冰窖似地。有一个士兵很年轻,对自己太自信,上车的时候连棉袄都没穿。结果车越往北开温度越低,他冻得嘴唇都发青了。我发现后,就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给他穿上。他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受,我说:“拿穿着吧,可别要回家了还冻感冒了。”后来把棉大衣也给他留下了。最后我穿着绒衣坐车返回,路上可把我冻得够呛。回部队后好几天才缓过来。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每年战士休假回连队后都会带一些土特产,有的连队干部内部分享了。而我从来都是把它们送到炊事班里,连队开会的时候给大家分发,尝尝鲜。连队上下其乐融融,相互间的感情也更深厚了。这对形成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战士的婚姻问题是连队管理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在担任一连副指导员和二连连长的那几年,都要给部分战士家乡的武装部或者地方村镇干部写信,让他们帮助介绍一个媳妇。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战士本人,甚至对他的整个家族,都是意义重大的。如果我的信发挥了作用,给某个战士创造了条件,让他在复员之前能把媳妇娶回家,可以说他的祖孙三代都会惦念着部队的好。

再就是评先推优的问题。战士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上进心特别强,对一些荣誉称号看得很重。而到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部队不直接从战士中提拔干部了,由军校统一招收学员,毕业后分到部队。想当干部,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士兵可以自己去报考军校。部队也会推荐一些特别优秀的士兵到步校去培养,毕业考核合格以后,回部队就给提干。而一个战士是否优秀与他平时获得的荣誉肯定是相关的,所以每年战士的入党和授奖竞争都很激烈。作为连队干部,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该批评一定要批评,该授奖一定要授奖,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亲历八〇二演习

1981年的八〇二演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地点在张家口地域。参加这次演习的部队以北京军区为主,有六个野战军,还有空军和装甲兵部队。当时我所在的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一团担任演习的炮火显示任务。在方圆上百公里的场地上举行几十万人的军事演习,其中步兵部队、坦克部队、装甲兵部队和空军部队都有一定数量的实弹射击,但其中大部分环节都要靠炮火显示,也就是用炸药包显示炮火的效果。可以说演习的成功与否与炮火显示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个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当时三四一团的9个步兵连全都参与这次任务,而我带领的二连负责最重要的地段——观礼台前10平方公里,地处“红军”进攻的中轴线上。(军事演习中“红军”代表进攻一方,“蓝军”代表防守一方)正式演习那天,中央军委和三总部的首长、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人以及地方党政领导,近千人在观礼台上观摩演习。如果演习时出一点差错,从连长到团干部甚至到师首长,都有可能乌纱帽不保,还要被追究责任。

我们连当时配属了师直属队的工兵连、通讯连和防化兵排各一个,组成了将近四百人的加强连队。正式演习是9月19日,在那之前的2个月,要预演7次。每次预演我们连大概要使用几万公斤炸药和上万只雷管。

我们连还配备了8辆解放牌汽车,每次演习专门有1辆汽车拉雷管、一辆汽车拉炸药,一辆汽车拉其他显示器材。首先,要保证遵从演习的方案,适时地进行炮火显示。比如说炮兵的试射,有的是打实弹,有的是用炸药包显示。用炸药包显示的要事先把炸药包按照规定的数量捆好,放到指定位置,再把雷管和起爆器安装好。准备工作一般是提前一周落实到人,比如路线、分工任务、时间节点等等。尤其是时间节点,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精确到秒。当主席台上的解说员讲到:“现在某某炮兵开始炮火准备。”如果需要我们用炸药包显示炮兵射击的效果,操作手必须保证炸药包立即爆炸。炮火显示部队进入阵地以后就不能随便移动,可能一整天都吃不上饭。每次都由两个炊事兵一组,拖着饭锅到显示点挨个去送饭。无法送饭的位置,吃预先准备的干粮,干粮不够吃只好饿着。我们连有两个班大约二十多名战士在演习的时候是吃不上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