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保卫处工作期间,很注意纠正在部队形成的一些不适合地方工作的做法,同时也发扬光大部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及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儿,扬长避短,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1987年,我被评为设计院的先进工作者。从1986年到1988年,单位内部发生了三四起破窗入室盗窃案。基本上靠我们保卫处自己的力量和努力侦破了。在公安部门的指示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有色设计院内部的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中央在京的直属单位,以及在有色行业,都是有口皆碑的。1988年在公安部召开的表彰会上有色设计院保卫处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也荣立三等功。
设计院的领导和职工很关注我的工作情况和个人生活,有一次还闹出一个大笑话。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白天上班,夜里值班,基本吃住在单位,很多人以为我是单身。有两个比较热心的同事跑来跟我们处长说:“你们新来的那个小王人不错,我们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处长一听就笑了:“人家孩子都那么大了,你们还给人介绍对象。”回来跟我一讲,我还觉得挺不好意思。虽然那段时间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工作上,但从顾家这方面来讲,比在部队时要好得多。有时候也好几天不回家,但总记得常回家看看。我的工作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高度赞扬。
担任保卫处处长
1990年,我在单位内部已经很有影响力了,从院领导到各专业科室的各级干部,都非常欣赏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院党委经过研究,决定由我担任保卫处处长,老处长王世林同志退休。从1990年担任保卫处处长直到2000年,一直由我主持保卫处的工作。
设计院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敏感。地处世纪坛、京西宾馆、军博和西客站这样一个人员集散地,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另外这个区域经常有重大的政治活动,每年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这个区域召开,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及其它参会领导的驻地。要保证单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必须组织相当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来参与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记得有一年中央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参会的领导住在设计院附近的一个宾馆里。我们单位有一个患有神经病的职工,不知道那天怎么回事就偷偷溜进了宾馆,他一直跑到四层才被人发现。那次是宾馆的警卫部门和我们保卫部门共同的失误。还有一次,单位出现了连续入室盗窃案。保卫处组织保安人员不分日夜地24小时蹲点,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天,终于把犯罪分子逮到了。当时把他堵在西办公楼楼顶,此人身手敏捷,像猫一样在楼顶飕飕跑动,最后狗急跳墙,从楼上跳下去,结果摔得半死。案犯是一个院职工子弟,是个惯犯,因此案被判十五年,送回山东老家服刑。
自从我担任保卫处处长以来,在我的协调管理下,保卫处一直有条不紊地按照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以及重大政治活动的安全防范方案运行,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火灾或者刑事案件。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保卫处处长,工作上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赢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2000年设计院进行单位改制,由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撤销了保卫处,保卫干部和保卫业务并入院办公室,下设保卫科。由我任院办公室主任,继续分管保卫工作和住宅区的服务管理工作直到2003年。
2002年,按照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重新调整社区组织和管辖范围。撤销原三个住宅区的家委会,合并为一个社区,设立社区居委会。2003年,新成立的社区选举居委会领导班子。院领导和人事劳资部门商定,推荐我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职的候选人,经居民代表会议投票,全票当选。
2004年我57岁时,企业进行机构整编,55岁以上的中层干部全部退居二线,我也随之从院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
同年,单位成立社区物业服务管理中心,由我兼任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从这时起,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服务工作。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
有色社区由三个住宅区组成,占地面积大约0.54平方公里,建有21栋住宅楼,常住居民1700余户,6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530余人,是一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社区。我在组织社区物业服务和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非常不好。有一些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依靠个人和家庭是无法解决的。我开始考虑社区工作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社区的服务工作有效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社区的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度过幸福的晚年。
通过组织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我在基本了解了老年人的需求意向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五年规划。我理清了这样一个工作思路: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龙头,推动社区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正是这个工作规划和工作思路让我自觉不自觉地抢占了社区工作的制高点。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中央领导到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不可避免的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有色社区率先启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经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2008年,羊坊店街道朱春生主任(右一)、刘丽副书记(左一)到社区指导居家养老服务
2006年居委会换届选举时,居民再次推举我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居民的信任,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信心。9月份,社康安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周爱军主任的推荐,主动到有色社区商讨共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康安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大连市一个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民营企业,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
社康安泰进入社区以后,开展了理疗服务、家政服务、陪老人读报聊天、为老人建立健康提醒档案等服务项目。虽然开展的服务项目还不多,但很解决实际问题,深受老人的欢迎。更主要的是社康安泰进社区给我们带来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新理念。在这之前,我们虽然也想在社区开展为老服务,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曾接触居家养老这个概念,和社康安泰合作,使我们找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切入点。
2006年下半年,海淀区和羊坊店街道选择有色社区作为服务站的试点社区。9月份服务站正式成立,挂牌办公。我担任服务站站长,聘任郭宁任服务站专职副站长,由社会保障协管员和房屋出租流动人口协管员作为办事人员。服务站成立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和社康安泰一起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依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
11月份,办事处组织社区居委会主任外出考察,我们去了上海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两个社区,学习参观社区服务工作。其中有一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搞得挺好,社区设立有老年小餐桌、医疗卫生室,还有文化活动室等,我很受启发。离开这个社区的时候,我看到社区居委会主任拿着一个列有服务项目的单子,我非常感兴趣,拿过来看了一下,上面列了20多个服务项目,感觉很新颖。考察结束以后,其他主任都到南京路上购物散步,我利用这个时间在路旁边的石桌上抓紧时间整理了一下考察笔记,把他们的服务项目凭着记忆列了一个项目菜单。
回京后,我立即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和社康安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起开研讨会,中心议题是“有色社区如何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我介绍了在上海考察学习的感想和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内容。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参照上海社区的服务项目,把我们社区能给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列成一个服务项目菜单,按照这个项目菜单来为老人提供服务。正是在这个研讨会上确定了“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这样一个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