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社区
所谓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就是以国内领先的慢性病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把病人组织起来,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专家咨询、责任护士看护等综合医疗服务。从而激发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做内行病人,最终实现社区慢性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北医三院肾内科汪涛主任,主动找到我提出在有色社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我正愁着慢病自我管理项目没人牵头,天遂人愿。汪涛老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初步设想,再加上我的一些基本想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方案。社区服务站和居委会抽出部分人员和北医三院共同组成项目团队,由我和汪涛老师牵头。
2009年,北医三院汪涛教授给社区授课
2008年,海淀区老龄委梁艳华主任到社区考察指导工作
2009年开始,我们把医疗卫生服务向慢性病自我管理延伸,在社区启动了慢性病的自我管理。社区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骨质疏松症、肾病等,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而且近几年来慢性病正在向低龄化发展,比如说糖尿病,不是说60岁以上的人才得糖尿病,50岁、40岁甚至30岁的人现在都有患糖尿病的。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所以30多岁的人都有患高血压症的。这种现状影响着健康社区的建设。所以我们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慢性病自我管理”的项目。导致慢性病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
项目开始实施以后,社区成立了佳和健康大学,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组织了一百多名慢病患者,编成糖尿病班、高血压班、心脑血管疾病班、骨关节疾病班和肾病班。请北医三院的饮食、医疗专家,分班施教,按人施教,开展健康教育。由我来组织社区团队成员,学员建立健康档案,在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方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密集干预,定期组织学员,座谈交流慢病自我管理的体会,引导他们逐步成为“内行病人”。
在社区层面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难度很大,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还没有先例,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边学习边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创造性工作,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已得到中华医师协会和北京市卫生局的认定,并列入海淀区区政府领导的调研项目。虽然这个项目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我认定一个理,这个项目的实施一定会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带来福音,一定会推动健康社区的建设。不管付出多少辛苦和代价,我都会带领社区团队,扎扎实实地把这个项目推向深入。三年、五年、八年都可以,直到取得成效。
因此我拟定了一个长远目标:
一是社区慢性病人在观念、知识、身体、疾病四个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是引进许多“非药”医疗手段,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支出,逐年递减。
三是社区形成健康的生活氛围,病人和健康人都树立起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在和北医三院配合开展慢病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汪涛老师和其他几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不厌其烦。汪涛老师是个“长江学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慢性病管理专家,一点架子没有,深入社区和慢性病患者零距离交谈沟通,给老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密集干预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记录收上来以后,北医三院的营养师逐一地分析并写出指导性的意见。这样患者自己就会知道怎么样通过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和正确用药来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慢病”也可以长寿,比如糖尿病照样可以活到100岁,慢性病是终生病,但并不一定影响寿命。只要适量运动,科学饮食,正确用药,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患者会懂得如何正确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如何适量运动。这样慢病患者就会逐渐变成“内行病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
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一传俩,俩传仨,现在社区的中年人也开始讲究科学的生活方式了。有的人很愚昧,患了高血压以后却不知道,另外患病以后不在乎,所以现在四五十岁的高血压病人甚至出现了脑出血、脑中风、半身不遂这样的情况。现在正是为祖国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时候,病倒了,成为了慢性病患者,这是一个悲哀。通过社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相互影响作用,逐步来宣传、教育这些中年人,改变自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患高血压的人不要吃咸了,因为得高血压的病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吃得咸,吃咸盐多、吃酱油多,有的是遗传,但是只占不到20%,主要还是后天的饮食习惯不好。
通过这样的工作,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是患“慢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愚昧无知。只要知道、明白了为什么患慢性病,应该怎么样饮食、怎么样吃药,同样会健康长寿。这项活动在老年人当中,包括在一部分中年人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发挥余热服务社区
我于2007年9月26日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那天正好也是我六十岁的生日,挺有纪念意义的。回来以后我约了几个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办理退休手续的那几天,我在脑海里把这六十年像放电影似的回顾了一遍。1968年的2月16日,我从学校走进部队,也算是走上了工作岗位;到2007年9月26日,光荣退休,整个工作经历差三个月满四十年。这四十年谈不上多么辉煌,但是我扎扎实实,一路走过,感觉很高兴。而且其实我退休只是办了一个手续,以后还会接着在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这次退休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加油站。毛主席有诗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还将踏上新的征途!
我办理退休手续后,院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继续担任社区的物业服务和管理工作。他们主要是考虑到我在单位和社区工作了二十几年,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我觉得一来自己这些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人脉资源,人缘好,不用也可惜了;二来自己身体很好,家里也没什么负担,还有精力发挥余热,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10年春节给社区“五老”举办饺子宴
我把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工作一块都承担起来了,三驾马车一起拉,感觉还游刃有余。
在部队当过多年的政工干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的特长,善于与人交流。其后又干了十一年的保卫工作,和单位的职工以及社区的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主观上讲,我愿意做这些群众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有愿望有工作热情;从客观来看,设计院的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社区的居民接受我,对我的人品、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比较认可。
我做群众工作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能很快地和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平等亲近、互相信任的关系。在部队,我从副指导员干到连长,战士们都特别信服我;在单位,我从普通科员做到保卫处处长,群众基础很好,单位的职工都认可我;在社区,居民们也非常欢迎我,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换届选举,我每次都是高票当选。